- 黃煌經方使用手冊(第4版)
- 黃煌編著
- 1020字
- 2025-01-21 16:27:29
007 柴胡桂枝干姜湯
經典的治瘧方和調和方,具有除煩、定悸、止渴、止汗、止利的功效?,F代研究提示能抗身心疲勞、抗焦慮及抑郁、調節自主神經紊亂和血管異常痙攣、鎮靜、安眠、退熱等。適用于以發熱遷延不愈、胸腹動悸、口渴而食欲不振、腹瀉等為特征的疾病。
【經典配方】 柴胡半斤,桂枝三兩(去皮),干姜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熬),甘草二兩(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傷寒論》《金匱要略》)
【經典方證】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147)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四)
【推薦處方】 柴胡20g, 桂枝15g 或肉桂10g, 干姜10g,天花粉20g,黃芩15g,牡蠣10g,炙甘草10g。以水1100mL,煮取湯液300mL,分2~ 3次溫服。
【方證提要】 往來寒熱、胸脅苦滿、汗出、口渴、便溏、心煩者。

【適用人群】 營養狀況中等,憔悴貌,焦慮神情,如語速快,易口吃,眨眼頻繁,眉頭緊皺;易激惹、易臉紅耳熱,易胸悶,易緊張不安,心跳快;食欲一般,但進食無不適,無惡心嘔吐;易腹瀉或大便不成形,無黏液血液;口干,緊張疲勞時更嚴重,喝水不解渴;怕熱,易出汗,頭部、腋下、手腳心部位較多,緊張時嚴重;腹形多偏窄瘦,腹力偏弱,多伴腹主動脈搏動感;身體健康,但每日勞作,勞心勞力,精神疲勞加上肉體疲勞,出汗多,睡眠少,飲食無規律,精神高度緊張,工作時精神抖擻,下班后極度疲勞,多見于因過度疲勞、大量汗出而飲食無規律的中青年女性。
【適用病癥】 首先推薦以下病癥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證醫學證據辨病使用本方:
(1)遷延反復、時發時止的發熱性疾病,如感冒、瘧疾、不明原因低燒不退。
(2)以胸悶咳嗽為表現的疾病,如胸膜炎、肺結核、肺門淋巴炎、肺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
(3)以腹瀉為表現的疾病,如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膽囊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腸易激綜合征等。
(4)以心悸多汗為表現的疾病,如焦慮癥、驚恐障礙、創傷后應激障礙(A)[118]、口吃、更年期綜合征(B)[119]、癔癥、失眠等。
(5)手術后局部疼痛(B)[120],慢性羊水過多(B)[121]。
【加減與合方】
(1)面色萎黃,月經不調者,或眩暈、腹痛、浮腫者,合當歸芍藥散。
(2)口渴、浮腫者,合五苓散。
(3)多汗、心悸不安者,加浮小麥30g,紅棗20g。
【注意事項】 日本有本方導致間質性肺炎[122]和肝損傷[123]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