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煌經方使用手冊(第4版)
- 黃煌編著
- 936字
- 2025-01-21 16:27:29
008 柴胡桂枝湯
經典的太陽少陽并病方,傳統的和解方,具有退熱、止痛、調和營衛的功效。現代研究提示能解熱、抗病毒感染、保肝、抗炎、體溫汗腺以及胃腸道的雙向調節、增強免疫、參與體液細胞免疫、鎮靜鎮痛等。適用于以消瘦、寒熱往來、腹痛、關節疼痛及皮膚損害為特征的疾病。
【經典配方】 桂枝(去皮)、黃芩各一兩半,人參一兩半,甘草一兩(炙),半夏二合半(洗),芍藥一兩半,大棗六枚(擘),生姜一兩半(切),柴胡四兩。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金匱要略》)
【經典方證】 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146)心腹卒中痛者。(十)
【推薦處方】 柴胡20g,桂枝10g,黃芩10g,人參10g或黨參15g,炙甘草5g,姜半夏10g,白芍10g,紅棗15g,生姜10g。以水1100mL,煮取湯液300mL,分2~ 3次溫服。
【方證提要】 往來寒熱、關節疼痛、外證未去者,或心腹卒中痛者。
【適用人群】 消瘦,營養狀況較差,多見病情反復、體重減輕;情緒低落,食欲不振,失眠心悸,自汗、疲乏;腹直肌緊張者,或肋下無彈性,脈弱或脈細;病情復雜表現多樣,有疼痛劇烈如刺,或牽扯,或如電擊者;有發熱持續,皮膚損害或骨關節肌肉酸痛者;有皮膚風團、丘疹、紅斑反復發作者。
【適用病癥】 首先推薦以下病癥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證醫學證據辨病使用本方:
(1)發熱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如普通感冒(B)[124]、流感、肺炎[125]、肺結核、胸膜炎、瘧疾、斑疹傷寒、恙蟲病、登革熱、肝炎、產后感染發熱等。
(2)以突發性、痙攣性腹痛為特征的疾病,如慢性胃炎[126]、消化性潰瘍(A)[127]、膽石癥、急性胰腺炎后巨大假性囊腫[128]、腸易激綜合征等。亦用于難治性腓腸肌痙攣(B)[129]。
(3)神經痛,如三叉神經痛(B)[130]、肋間神經痛、帶狀皰疹后遺癥、坐骨神經痛等。亦用于結締組織病的關節疼痛[131],如SAPHO 綜合征(B)[132]。
(4)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花粉癥、過敏性紫癜、蕁麻疹、斑禿[133]、支氣管哮喘、打鼾[134]等。
(5)(男、女)更年期之潮熱畏寒、出汗、心悸失眠、亢奮焦慮、肩酸(A)[135][136]。
(6)癲癇(B)[137][138]。
【加減與合方】
(1)腹瀉、口渴、浮腫者,合五苓散。
(2)過敏性疾病,加荊芥10g,防風1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