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煌經方使用手冊(第4版)
- 黃煌編著
- 1字
- 2025-01-21 16:27:29
C
006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經典的少陽病方及情志病方,傳統的和解安神方,具有除胸滿、定煩驚、除譫語、輕身的功效。現代研究提示能抗抑郁、改善焦慮情緒、鎮靜、安眠、抗癲癇等。適用于以胸滿、煩、驚、身重為特征的疾病。
【經典配方】 柴胡四兩,黃芩一兩半,人參一兩半,桂枝一兩半(去皮),茯苓一兩半,半夏二合半(洗),大黃二兩,龍骨一兩半,牡蠣一兩半(熬),生姜一兩半(切),大棗六枚(擘),鉛丹一兩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傷寒論》)
【經典方證】 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107)。
【推薦處方】 柴胡15g,姜半夏10g,黨參10g,黃芩10g,茯苓15g,桂枝10g 或肉桂5g,龍骨10g,牡蠣10g,制大黃10g,生姜15g,紅棗15g。以水1100mL,煮取湯液300mL,分2~ 3次溫服。注:如便秘,用生大黃,后下。鉛丹藥房不備,現多不用。
【方證提要】 胸滿,臍部動悸,煩,驚,睡眠障礙,小便不利,譫語,身重難以轉側,苔黃膩,脈弦硬或滑而有力者。

【適用人群】 體格中等或壯實,長臉居多,面色黃或白,缺乏光澤,表情淡漠,疲倦貌;性格偏于內向,自我評價差,敘述病情話語不多,語速慢,有精神壓力過大、情感挫折、腦損傷等誘因;主訴以自覺癥狀為多,如睡眠障礙、疲勞感、怕冷、胸悶、心悸、頭昏、耳鳴、不安、咽異感(B)[103]等,痛苦追憶性主訴較多;舌苔黃厚,大便多干結難解;腹力多偏強,兩脅下按之有抵抗感或僵硬感,缺乏彈性,腹主動脈搏動明顯;心率多偏快。
【適用病癥】 首先推薦以下病癥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使用本方,亦可基于循證醫學證據辨病使用本方:
(1)以精神障礙為表現的疾病,如糖皮質激素導致的失眠[104]、抑郁證[105]、恐懼癥、精神分裂癥、胃食管反流(A)[106]、腸易激綜合征。
(2)代謝綜合征與心腦血管疾病,如高血壓[107]、血脂紊亂[108]、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動脈硬化癥等。
(3)以動作異常為表現的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綜合征、癲癇、小兒多動癥、小兒腦癱、眼瞼痙攣[109]等。
(4)以認知障礙為表現的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損傷、神經性耳聾、老年性癡呆、腦萎縮、小兒大腦發育不良等。
(5)性激素異常相關的疾病,如性功能障礙[110]、閉經、更年期綜合征、睪酮缺乏綜合征(B)[111][112]、高泌乳素血癥(A)[113],亦有用于前列腺癌(B)[114]、改善精子質量(B)[115],以及脫發、痤瘡等。
(6)以驚恐動悸、身重水腫為表現的心臟病,如心臟神經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B)[116][117]。
【加減與合方】
(1)煩躁、少腹部疼痛、便秘者,加桃仁15g,芒硝10g,炙甘草5g。
(2)腦梗死或煩躁失眠、舌紫、面黯紅者,加赤芍15g,丹皮15g,桃仁15g。
(3)焦慮不安、胸悶腹脹者,加梔子15g,厚樸15g,枳殼15g。
(4)腹瀉,消瘦,食欲不振者,去大黃,加炙甘草5g。
【注意事項】 有些患者會出現腹瀉腹痛,停藥后即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