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養豬戰略的發展——品種優化!
- 回到1978年,我從養豬開始
- 盤古斧
- 2546字
- 2025-03-22 23:54:11
修路大業一開始,整個大隊感覺都安靜很多了,所有的聲音,都在了那條道路上。
大部分人都上了山修路。
走出去,已經成為了向陽人的一種不可磨滅的信念。
不過副業隊倒是沒有多少變化。
而人數還增加了點。
哪怕修路最難的時候,也不敢抽調副業隊的人啊,能不能致富,先不說,但是誰都想要過年的時候,能吃上一口肉,養豬大業如今成為了向陽大隊的希望了。
趙東陽也是一天在修路上,一天在副業隊,兩頭兼顧。
說老實話,修路他是不敢不去看。
向陽人艱苦勤勞,倒不是需要監督干活,各個生產隊的隊長督促之下,社員們的自學性還是非常強的。
可方向性非常薄弱。
圖紙看就可以,可如果不盯著,他們保不定就跑偏了,事后還能振振有詞的講一堆理由,這種事情,已經出現四五次看來,趙東陽必須盯緊了。
副業隊他也不敢放松。
副業隊現在養豬業務是主營業務,另外還有養雞的業務,五千個雞仔已經開始養殖了,為此副業隊又劃了一筆開銷,副業隊的錢,那是越用越少啊。
現在就看,能不能盡快在養豬上突破。
不然,后面的日子,就難過了。
豬場的氣息,趙東陽已經開始有些習慣了,哪怕飄著惡臭的味道,都能吃得下飯,這種習慣,有點小可怕啊。
可沒辦法。
現在,不養豬,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能干什么。
在七九年。
想要賺錢,太難了。
不是披著一個大隊的皮,甚至連養豬,他都不敢養,真不敢行差踏差半步啊,哪怕知道,未來的世界是光明的,可撐不住到未來,也是白瞎。
在豬場外面的竹林里面,茶臺搭建上了一層木亭子,上面用竹片來蓋頂,不管是下雨還是太陽,實用性都非常好。
趙東陽在旁邊,泡著一壺茶,看著書,有點愜意。
特別是春天。
春暖花開。
有一種讓人昏昏欲睡的感覺,手上拿著的是第一刊的《當代》,是王初夏從燕京給他寄回來的,上面刊登了他的《情書》上半冊。
自己寫的書,自己看,有一種特別的感覺,甚至能讓他重溫一下自己寫書時候感受。
“你這小子,沒有人盯著,估計得天天偷懶!”
豬秀才從豬場里面走過來了,看著有些慵懶的趙東陽,忍不住開口說道:“你老漢那點吃苦耐勞,是一點都沒學會啊!”
“我也很苦的!”
趙東陽撇了他一眼,說道:“這腦力勞動就不算是勞動啊,我這為了讓他在修路的道路上走的穩,天天腦細胞都死了一大堆。”
“這話,你敢和你老漢說嗎?”豬秀才翻白眼。
“那當然是不敢噻!”
趙東陽嘆氣:“最近他火氣旺,那脾氣一張一合的,家里面都能發無名火,我沒事情都遠離他的三尺,不然得成為他的出氣筒了!”
趙江山也是人,也是著急上火的,他把修路當成了一個執念,現在干的還算是不錯,但是計劃推進的太慢了,人力有時盡,沒有機械的幫忙,靠著肩挑手抗的,這速度太慢了。
“火焰山這條路公路,應該可以修出來了,這一口氣,我相信趙江山能撐得住,但是巴陽山這公路,基本上就希望不大了!”
豬秀才說道:“向陽大隊的人也累,強壓著會出現反效果,到時候鬧起來,你們父子就難看了!”
“關我啥事情啊!”趙東陽聳聳肩。
“你嘴硬有啥用啊!”
豬秀才撇了他一眼:“最慣著你老子的,就是你了,也不知道誰是老子,誰是兒子,按道理來說,修路這么沖動的事情,你肯定不會同意的,凡事一步步,你的計劃性非常好,可偏偏你就縱容你老子,又去公社,又出錢出力,把自己都搭上去了,你也就是指望,沒有人在這方面和你們較勁,公社或許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真有人長途跋涉,告到了縣里面,你得吃大虧了!”
“不會這么倒霉的!”
趙東陽笑了笑,說道:“只要火焰山的路修通了,打通了和東湖山大隊的道路,完成了和東岸公社之間的交通,這點事情,也就不算是事情了,至于巴陽山公路,今年希望是不大,可只要我們發展的好,明年,后年,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能打通。”
“希望是能發展的如此美好!”
豬秀才遞上了一疊信箋,上面是一個計劃書:“青飼的實驗通過了,我們能在成本上,再減點,而且我發現,能量飼料和青飼料搭配起來的作用,是超過一加一的效果,豬仔長膘的比原來還要快點!”
“這數據真嗎?”
趙東陽是以科學的信念來養豬的,所以做事情有章節,在數據記錄上,比任何的豬場都要嚴格很多,而且也在養豬的過程之中,通過對未來的一種知識體系加上如今這個時代,地域的存在條件,進行了一些試驗。
他要在養豬上,走出自己的一條路來。
就要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驗。
用數據說話。
而且在這個基礎上,他甚至準備為向陽大隊做一個品種豬出來。
未來的豬,品種好的不少。
就說華國了,兩頭烏,烏金豬,華南香豬,藏豬,寧鄉豬,陸川豬……
東關老臘肉名揚千里,可東關豬卻養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可不是東關沒有養好處的條件。
而是前期,并沒有人注重這方面的事情,等到以后了,基本上市場和名聲都讓人占盡了,基本上就很難出頭了。
現在,他先走一步。
說不定以后,向陽豬也能在全國,甚至全世界的市場上,爭得一席之地。
“真!”
豬秀才說道:“那幾個知青在這方面記錄的非常仔細,這上過學的,和沒有上過學的,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咱們大隊那些人,教了七八次,都很難做的好,人家教兩次,就能做得好了,另外,于三七在這方面有經驗,李淑在這方面有執念,兩人一拍即合,把整個實驗推進的都非常順利!”
“就她們兩女的?”趙東陽笑了笑。
“女孩子要細膩多了,一群粗漢子,讓他們干活可以,讓他們記錄數據,寫個字都歪歪扭扭的,最關鍵是不耐煩啊!”
“這倒是!”
趙東陽點點頭,他仔細看了看,說道:“數據還需要更多,讓陳達領頭,他是獸醫,在這方面,他盯著的話,我們能放開手腳不少!”
“他還在盯著新品種,普通豬和野豬進行雜交,生了好幾窩的小豬仔,但是這些小豬仔養出來之后,表現不一,有的長膘很快,但是問題很多,有的很強壯,但是長膘比較慢,有的偏個子小,好像養不大一樣,他正在篩選,看能培育什么品種更好一些!”
豬秀才低沉的說道:“不過陳達的知識體系,還是撐不住這種科研啊,我覺得,你還是再請點援兵好,最好是專業的那種,不然,咱們想要養出自己的新品種,十年八年都折騰不出來!”
這件事情沒這么簡單了,不是說運氣好,就能折騰出來,涉及的只是體系非常龐大,沒有一個專門的科研團隊,根本不可能真正的把新的雜交豬品種給篩選出來,甚至篩選出來之后,還要涉及一個遺傳體系……
這里面,可復雜了。
“我也知道沒這么簡單,可現在,我們養豬還沒有養出一個名堂,請援兵不現實!”趙東陽說道:“熬過今年,最少完成一千多頭豬的養殖,成功之后,明年我們就有底氣提條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