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滿載糧草錢銀歸
書名: 水滸:將造反進行到底作者名: 軟陽光本章字數: 2692字更新時間: 2025-02-05 00:14:49
宋萬的話,讓佃戶們反應過來。
對呀,本就一貧如洗,人家有什么好惦記的?不如先拿了安家費去看看。
有幾個心思活的佃戶,互相使了個眼色,準備再講講條件。
他們之所以有這個底氣,概因張三今夜對他們表現的太過友善,使佃戶們產生了錯覺。
農民自古良善易欺,沒人比他們更能吃苦,雖然骨子里都是本分人,但卻又不會太過老實,甚至有一些狡猾。
他們這些小心思,自然瞞不過張三。
還沒等佃戶張口談條件,他便臉色一正:“話已至此,給諸位一炷香的時間考慮,想跟我走的,站在左邊,等著領取安家費。不想跟我走的,站在右邊,我們撤了你們再回去睡覺。”
“還有,誰若是瞎了心,想去城里報官領賞,那就別怪我心狠,到時候不光殺你全家,還會統統砍下頭顱,掛在這磁陽山上示眾。”
佃戶們聞言駭然不已,看著滿地的頭顱,才想起對方是殺人不眨眼的賊。
眾人臉色陰晴變換,不停的竊竊私語。
片刻后,人群開始流動,有人向左,有人向右,也有人舉棋不定。
張三就這么看著,也不催促,該說的都說了,愿意跟著走的最好,想留下的也不勉強。
還是那句話,讓普通百姓去從賊,他們需要鼓足莫大的勇氣。
就在那柱香即將燃盡時,程志卻突然從人頭堆里爬起身來,他先是朝著張三鞠了一躬,隨后又把目光望向佃戶們。
“諸位鄉親,大家都認得我程志,現在,我有幾句話給你們說,等我說完再做決定也不遲。”
“第一,寺廟和道觀里,死了百十號人,官府尋不到這些好漢,那就需要找替罪羊,留下的人請務必多加小心。”
“第二,日后不管是誰接手了這兩萬畝良田,心里都會對在場的各位心生猜疑,能不能佃到田還是后話,諸位要有所準備。”
右邊一群不愿意從賊的,聞言不由出現騷亂,隨后開始有人恍然,慢慢的往左邊去。
有那轉不過彎的,沖程志問道:“程家小哥,我等都知道你是讀書人,能不能跟俺們說明白,新主家為啥會猜疑俺們?”
“因為他們會覺得,這湯家兄弟伏誅,有可能是佃戶們不堪受辱,配合好漢們為民除害的。”
“他們不需要證據,只要懷疑就夠了,在這瑕縣地界里,最不缺的就是佃戶,佃給誰都是一樣的收成,那為什么要佃給可疑之人。”
程志的話雖然有些夸大其詞,但細細一推敲,也確實有這個可能。
大部分佃戶開始變換立場,零零散散往左邊去,等一炷香燃盡,右邊只剩下寥寥幾個實在不愿意從賊的。
張三用略帶欣賞的目光,看著滿身血污的程志。
他真沒想到,居然能出現這么好的一個“托”,作為佃戶中有學問的一員,程志比張三更適合講出這些話。
“既如此,大家都去收拾動東西,半個時辰后來這里集合領安家費。”
看著佃戶們慢慢散去,張三叫來時遷,詢問道觀里的銀錢數目。
“哥哥容稟,小弟搜出來兩個銀窖,清點后得黃金一千八百兩,白銀三千五百兩,銅錢六千余貫。”
“不對啊,怎么會這么少?”
張三說完之后,看到時遷面色尷尬,趕緊補充道:“兄弟不要誤會,我沒有其他意思,只是覺得湯家兄弟盤剝這么多年,積蓄屬實不算多,要不你再翻找一下,看看還有沒有其他藏銀子的地方。”
時遷抱拳說道:“哥哥,山上山下小弟已經翻遍了,我剛開始也覺得少,只單賣糧食,也不會只這么點金銀,后來還是找到了他們的書信,才明白個中原委。”
時遷說著,遞給張三一沓書信。
張三接過后查看,發現這些書信,都是和東京的林靈素互通有無的。
前文說過,林靈素作為官家最寵幸的道士,權利正在愈發膨脹。
這湯家兄弟,每年要向他進貢約五萬貫錢,換取的便是在這瑕縣作威作福的權利。
可張三不明白的是,林靈素作為道士,為什么給湯家兄弟,發了一個寺廟的度牒。
想不通就不想,張三搖搖頭繼續問:“糧草錢銀都歸置好了嗎?”
宋萬點頭道:“哥哥放心,正在裝車,韓斌兄弟在山后,找到了飼養牲畜的地方,只老黃牛便有近五百頭,還有一些馬匹騾子,正好用來運輸錢糧。”
張三點點頭,隨后讓他點出三千貫銅錢,待會作為安家費發放。
接著又吩咐道:“時遷,你帶上偵聽營的兄弟,先行一步作為斥候,查看官道上是否安生,但有不虞,飛馬來報。”
“杜遷,你快馬回山通知其他兄弟,讓他們派兵下山來接應,咱們最好在天亮之前,把這些錢糧運回去。”
兩人抱拳領命,各自前出而走。
張三把目光望向程志:“這位兄弟,為何不去收拾家當?”
“家破人亡,爛命一條,沒甚好收拾的。”
程志朝著張三拱手作揖:“好漢替俺家報了大仇,恁若是不嫌棄,小人日后愿效犬馬之勞。”
張三輕輕把他托起:“求之不得,如今我手下正缺讀書人,我觀兄弟你頗有急智,以后就跟在我身邊吧。”
“兄弟年紀輕輕,卻經歷過人間至苦,多余勸慰之言我就不多說了,只一句話還請牢記于心:你現在所承受的苦難,都是你日后遇到更大的困難時,可以從容應對的資本。”
程志聞言一怔,隨后細細品味這番話,重重點了點頭。
……
瑕縣東城門,當磁陽山火起之時,便驚到了守城的軍卒。
湯家兄弟雖是出家人,卻在此縣交友甚廣,很快便有人通知了巡捕都頭李格。
這李格在瑕縣也是個聞人,家中世代富戶,自幼喜好耍槍弄棒,使銀錢走通了知縣的路子,買了個都頭官位過癮。
他和湯家老二相交多年,聞聽磁陽山走水,趕緊招呼心腹去叫人,隨后趁夜出城前去查看。
剛走出一里地,便聽到了一聲鐘響,李格心說不妙,那湯波為何半夜撞鐘,怕不是遭了賊盜。
隨即加快速度,帶著十幾個衙役弓手,拍馬趕往磁陽山。
誰知又走了二里路,便望見一騎著白馬的漢子,橫在官道中間,手持銀槍面色不善。
李格見狀怒罵道:“前面哪里來的賊廝,敢到我瑕縣地界討野火,莫不是嫌死的慢不成?”
擋路的正是林沖,他扭頭看了一眼磁陽山,說道:“爾等聽好,我乃豹子頭林沖,今日帶人為民除害,那磁陽山一僧一道皆已授首,不想死的趕緊下馬跪降。”
李格聽到對方名號,不由得心下一緊。
隨即又高興起來,那湯家兄弟已死,良田和佃戶豈不是成了無主的?
李格故作悲色,喝罵道:“林沖,想你也是吃過官家飯的,為何如此不通人事,憑白無故殺傷出家人。”
林沖不愿多說,冷哼一聲,不屑道:“休要多言,不服的來做過一場。”
李格惦記著磁陽山,本不愿和林沖糾纏。
但他年輕氣盛,怕被手底下人輕看,便想著過去交手一二,打不過便抽身而退,日后也好有個吹噓的談資。
念及于此,李格拍馬向前,手里樸刀高高揚起,心下暗自尋思道:“小爺也是打小就練武的,你總不能一招秒了我吧?”
林沖見李格前沖的架勢破綻百出,就知道對方不擅馬戰。
他輕輕晃動手腕,擎起銀槍便迎了過去。
就在兩馬相錯之際,林沖仰身躲過樸刀,隨后猛的一拉韁繩,胯下戰馬吃痛,前腿高高抬起。
“著!”
千鈞一發之際,林沖大喝一聲,扭身反手刺出銀槍,正中對方后心。
隨即,李格面色一僵,口中鮮血溢出。
臨死前,喃喃道:
“好一個豹子頭,好一個回馬槍。”
……
Ps:
求收藏,求追讀。
覺得本書還行,可以多多評論。
新書需要大家支持,數據代表一切。
感謝各位好漢捧場,給你們作揖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