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自序

在談及中國歷史的演進時,總會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分封制已經(jīng)落后,郡縣制才是進步。從理論上來講,郡縣制可以幫助君主更好地集權,而分封制則很容易演變?yōu)轭愃朴诖呵飸?zhàn)國那樣的亂世。秦始皇積極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倒也不能說有多大問題,可是他忘了一點,凡事必須按部就班,妄想一步到位,必然會導致一些不可預料的后果。

秦始皇去世后,趙高和李斯聯(lián)手扶胡亥上位,并將秦始皇其余二十多個子女斬殺殆盡。朝廷一片混亂,地方上沒有嬴姓諸侯王的存在,使得秦王朝對于地方的控制力極低。陳勝、吳廣振臂一呼,六國故地便迅速脫離了秦王朝的掌控。

劉邦吸取了秦王朝滅亡的教訓,他在剪除異姓諸侯王之后,將自己的子侄輩分封為諸侯王,鎮(zhèn)守地方。劉邦去世后,呂后本想像趙高、李斯那樣獨攬朝政,但當她看到地圖上密密麻麻的劉姓諸侯王的封地時,最終也沒敢把事情做絕。后來的周勃與陳平之所以愿意迎立漢文帝,也是因為無力壓制各地的劉姓諸侯王,單看這個事實,我們自然可以得出結(jié)論:分封制比郡縣制優(yōu)秀,劉邦比秦始皇聰明,他分封子侄輩為諸侯王,避免了王朝建立初期的混亂。可事實真是如此嗎?在漢景帝執(zhí)政期間,諸侯王勢大難治,最終爆發(fā)了“七國之亂”,要不是梁王劉武、周亞夫和竇嬰等人盡心竭力,誰敢保證“七國之亂”不會成為漢王朝分裂乃至走向滅亡的根源呢?

唯物史觀告訴我們,沒有絕對的正確和錯誤,任何所謂的“過時政策”,都可以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生效。朱元璋分封諸侯王絕不是錯誤的舉動,而是為了確保大明江山的穩(wěn)定傳承。正如漢王朝所爆發(fā)的“七國之亂”,明王朝也在朱允炆統(tǒng)治時期爆發(fā)了“靖難之役”。燕王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成為大一統(tǒng)王朝中唯一一位以藩王身份成功奪嫡的人。這里面有不少機緣巧合,卻也有一些必然性,其中涉及派系斗爭、文武角力、南北矛盾和經(jīng)濟、軍事中心的分離等因素,但并沒有落后與進步之分。

學會從更為現(xiàn)實的角度來分析和比較歷史,并根據(jù)心理學、社會學和經(jīng)濟學原理嘗試解構(gòu)、還原歷史,恐怕比一本正經(jīng)地背書更強。

顧道驚城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鼎市| 平定县| 汝城县| 涿鹿县| 南开区| 化德县| 肇东市| 印江| 江永县| 化隆| 晋中市| 乌兰县| 定安县| 肇庆市| 丹东市| 且末县| 石渠县| 苍南县| 桃园市| 田东县| 四平市| 屏边| 浙江省| 贡嘎县| 黑龙江省| 金门县| 西昌市| 乐亭县| 凤凰县| 内丘县| 逊克县| 金山区| 嘉善县| 射阳县| 大理市| 丰台区| 宁德市| 安化县| 鱼台县| 铜梁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