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證據材料的記錄法

既然知道什么地方可以找出證據的材料,便可以搜羅了。但是搜羅的時候,遇著有用的材料,必須有一個系統的辦法把它們記錄下來。這便是本節所講的記錄法。為什么必須記錄呢?一是因為單憑記憶,不能記憶許多東西。二是因為要把所有的材料都依一定的格式寫出來,才便于使用。這第二層原因,大家把本書第五、六、七等章學過,就可以知道。

凡記錄證據,都應該把所得的材料用自己的話語寫出。合于自己的格式,將來才便于使用。

預備辯論的時候,無論從什么地方得來的材料,都應該一律記錄。就是自己心里的意思,也應該隨時想到,隨時便記下來。訪談時所得的意見或事實,都應該在談話的時候,或在談話以后,立刻記下。在談話以后做筆記,比在談話時做筆記更方便,因為談話時可用全副精神去聽所講的話,不至于分心。通過聯絡所得的材料,哪怕是已經寫在紙上的,也要依自己所定的格式另抄一次,用時才便利。至于從書報雜志中得來的材料,非用筆記不可。讀書所用的筆記法,多半是先把所看的材料看完,然后依自己的想法擇要記錄。若遇很重要的東西,以及可以直接引用的話語,便應隨看隨錄。還有些材料,似乎與題目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到了后來每每用得著。這種材料也應該記下。

所記的記錄必須完全。這并不是說要形式完全,而是要所取的材料完全。例如在這本書里找出山東的教育經費數,在那本書里又找出湖北的教育經費數,又在別的書里找出其他各省的教育經費數,把這些零碎的記載合成一個各省教育經費統計表,便算完全。這就是所謂“完全”的意思。分看各書的時候,把所看的命脈地方簡單記錄。除此分記以外,還應逐時思索。有時平空生了新思路,有時分記的材料因思索而生了新關系,這些東西也應該記下來,然后才能把所有的材料融匯貫通。總之,看書是活泛的,不可弄成死板的。從書里得來的知識,不單是要裝在腦袋里,并且要使它融化。

記錄證據,須守以下的規則:

一、用同樣大小的小卡片

記錄證據所用的紙,面積宜小,并且每張大小都應相等。通常所用的雜記本子以及大張紙都不宜用。因為雜記本子是訂死了的,看書的時候,隨看隨記,很不便排列次序。大張的紙,一張里要記許多雜事,也不便利。若用小張的紙,便很靈活,將來也便于分類,便于排列。最方便的篇幅,大約長只要13厘米,寬只要8厘米。每張同樣大小。

二、每張卡片只寫一件事

一張卡片,絕不可寫幾件事。雖是關系很密切的幾個事實,也應各寫一張,因為到了用的時候,這種關系,往往因用法不同,變成了不重要的關系,或把原有的關系完全都失掉了。例如兩個事實,原來的關系雖很密切,但是這個事實可以拿來證明這個理由,那個事實卻可以拿來證明另一理由。如果寫在一張卡片上,就不便于分類。所以有時一張卡片上雖然有很寬的空白,依然應只寫一件事。這一條規則對于編“要略”很重要。

一張卡片寫一件事,若寫不完,也不可寫得太擠太密,應另用一張接著寫。

三、每張卡片只寫一面

只寫一面,不單是便于清理、便于排列,并且辯論時若要拿在手里,也便于看。有時因為節約用紙,寫在兩面,遂把背面所寫的忘卻了,豈不是得不償失嗎?

四、卡片上所寫的意思,須用最簡單直接的語法

看書記錄,不可抄書。須看書上的東西和我所要的東西是什么關系,然后選擇性地填寫。所以長篇大文,要能縮短;敘述一個意思,要能用簡潔的筆墨;遇著零散材料,要能擇其要領。這種練習,非常有益于增強自己的能力。

五、每張卡片上的東西,都要獨立、完整

如果敘述法簡潔,并且得了要領,每張卡片上的東西便自然容易獨立、完整。上面說過,每張卡片只可寫一件事,遇著寫不上的時候可以接著另寫一張。但是一件事分寫幾張,很不方便。不得已的時候,非寫幾張不可,便應在每張卡片上注明號碼,表明第一、第二……的次序。這種一連幾張的卡片,合稱為“組”。成組的卡片只可與成組的卡片放在一塊,不可與單張的相混。幾組放在一塊的時候,各組須有特別號碼,以便認識。例如第一組的各張記明甲一、甲二、甲三、甲四……第二組的各張記明乙一、乙二、乙三、乙四……各組的次序,須依各組在論證里的先后而定。

這種號碼分組法雖然可用,但是凡遇一個單一的事實、單一的意思、單一的理由,總宜用靈便的方法,竭力縮短,使它能寫在一張卡片上。照這樣做,不單是證據可以做成很便當的形式,并且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弄得很熟。

遇著引用話語,也應該照這樣辦。引用語大概長的很少。遇著長的,只須把特別清晰、特別有力的句子摘錄下來。凡引用語,均應加引號特別標注。中間省略的地方,須用省略號表明。略變原文或附加己意的地方,須用括號表明。

六、卡片上若寫駁論材料,須在卡片的上方寫明所駁的原論

所駁的原論(就是對辨人的理由),有時只須一二字便能寫明,但是通常須把全文寫出(即寫成一句完整的話),這樣可以避免出錯。這種駁論材料,無論在主要辯詞里,還是在復辯辯詞里,都是很有用的。

七、每張卡片的上方,應寫一個標題

卡片里所寫的是什么材料,應該在卡片上方寫出一個標題。標題不宜用寬泛語,應與材料的內容恰相符合。如果材料內容與分析辯題所得的某要領相近,便可直接用這個要領的名稱做標題。若與要領不相近,便只得另想標題的名稱。標題寫好,便容易分類。例如辯題里有三個要領:(1)“必要”;(2)“可以實行”;(3)“合于正義”。假設有一張卡片,上面寫的是正面的主張所要補救的一個弊端,那么這張卡片便應歸入第一個要領“必要”的范圍里面。(因為有弊端,所以正面的計劃是不可少的。可見弊端與“必要”的關系甚密。所以弊端應歸入“必要”的范圍。)

如果辯題的某要領所包很寬,卡片上的材料雖是屬于這個要領,卻只是這要領中的一小部,范圍太小,不能與要領的名稱相符,那么卡片上便應另用小標題,不能將就要領的寬泛名稱。例如第一個要領“必要”里面,便可以分為“政治上的必要”“社會上的必要”和“經濟上的必要”三個方面。屬于“必要”的卡片,有些近于政治,有些近于社會,有些近于經濟,便可各因其所近,分歸三方面之中,各以其所歸入的方面為標題。標題照這樣寫,將來編要略的時候,便可把以“政治的必要”為標題的卡片,集在一塊,以“社會的必要”為標題的,又集在一塊,以“經濟的必要”為標題的,又另集在一塊,然后把這政治、社會、經濟三束卡片放在“必要”的總標題之下。

八、材料的來源須在卡片的下方注明

材料的來源,應該在記錄材料的時候,隨時注明。不然,若要參考原書,便很費事,有時甚至找不出來,不知是從什么地方得來的。并且用在論證里,有時說不出來源,甚至不能取信于人。注明出處,不單是可以知道是從什么地方來的,并且以后若再要更詳細的參考,也便于尋找。由談話和聯絡得來的材料,應把談話人或發送人的姓名、談話或發送的日期地點一概記上。由雜志里得來的材料,應注明雜志的名稱、卷數、期數、頁數,和著作人的姓名或編輯部的稱號。此外書籍文件,可以類推。

下面的圖表,是表明記錄卡片的格式。

上面第一個圖表,是卡片的格式,表示什么地方應該寫什么東西。第二個圖表是一張已經寫好了的卡片,所辯的題目是“中國教育擴充的辦法,應仿效日本最近的設施”。題里的要領,有一個是“日本近來擴充教育的辦法不善”。第二個圖表的卡片里所寫的,就是這個要領的范圍以內的材料。

練習辯論者在搜集材料之前,就應該備就整齊卡片。卡片不可太薄太軟。若能印就格式,更佳。一到下手搜集材料,便須用這種卡片,依照格式記錄。切不可先用潦草的辦法記錄,然后另抄一次。另外謄寫,是枉費工夫。

【概要】記錄證據材料的規則

1.用同樣大小的小卡片。

2.每張卡片只寫一件事。

3.每張卡片只寫一面。

4.卡片上所寫的意思,須用最簡單直接的語法。

5.每張卡片上的東西,都要獨立、完整。

6.卡片上若寫駁論材料,須在卡片的上方寫明所駁的原論。

7.每張卡片的上方,應寫一個標題。

8.材料的來源須在卡片的下方注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神农架林区| 屏边| 津市市| 成都市| 内江市| 鹤壁市| 汉寿县| 铁岭县| 科技| 利川市| 车险| 炉霍县| 平度市| 成安县| 康定县| 正镶白旗| 竹山县| 唐海县| 青川县| 台北县| 友谊县| 微博| 正镶白旗| 惠州市| 翼城县| 东阳市| 莱芜市| 江安县| 阜新| 曲沃县| 太仆寺旗| 玉山县| 永修县| 临颍县| 邵武市| 江永县| 三门峡市| 铁岭县| 绥中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