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科學地反駁
- (美)克契門
- 5字
- 2025-01-17 14:14:36
第2章 題目
題目的內容
論證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個清晰明確的題目,并且這個題目一定要含有爭論的性質。正反各有一面的主張,辯論人可以任選一面,說明為什么應該,有些什么好處;或說明為什么不應該,有些什么害處。所謂清晰明確、含有爭論性的題目,就是這個樣子。
選擇題目,必須注意以下三個要件:
一、題目必須有趣味
擇題的第一個標準,就是“趣味”。凡辯論的題目,必須辯論人與聽辯人都感興趣,都很留意,都很關心,并且有利害關系才好。定了這個標準,所以擇題總要擇有關實際的,不可擇只有空論的。就是說,擇題之前,須問一問這個問題解決后能不能對于個人、國家、社會生出什么影響?那些老題目,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筆和刀的本領孰大?”“水與火的破壞性孰大?”等等,沒有實際的關系,早已失掉了辯論的價值。以前出版的一本書,書里有幾個題目:
這一類的題目,討論后沒有一點兒實用價值,所以沒有趣味。擇題時務必避開。此外還有些題目,因為與“時”“地”“人”三個要素不相合,也不能引起趣味,也是應該避開的。例如:
這種題目,在我們看來,簡直是一種笑話,然而歐洲古時的學生,公然有拿來辯論的。在那時候足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如今卻不能了。在那時的歐洲足以引起興趣,在那時的中國卻不能了。在那時的教徒足以引起興趣,在那時的非教徒卻不能了。這都是時、地、人不同的緣故。又如中國人去討論美國人的問題,對商人去說耕田的方法,哪里能使聽的人產生興趣呢?所以擇題不能不注意時、地、人三個條件。
有趣的題目很多,最重要的莫如鄉土的問題。本地方的事,叫做鄉土問題。例如建設國民學校、搗毀城隍廟等等。這些小小題目所引起的興趣,往往比國家大計、政治問題等的更深,因為它們與本地的居民有密切的關系,足以引起他們的種種心理作用。有些人想到利害關系;有些人素存成見,以為這樣好那樣不好;有些人私懷野心;有些人貪慕虛榮;所以對這種題目,都很關心,都覺得有趣。初學辯論的題目,以這種題目為最適宜。
鄉土問題已經搜求無遺,便可注意關于國家、社會、民族等類的大問題。官制、賦稅、商業、工業、教育,以及國際間的事務,都是可以發展辯才的東西。不單是可以發展辯才,并且可以增長公民知識。
擇題總應先擇當時一般人都很關心的才好。時人所最關心的題目,可在最通行的雜志報紙里找出。
二、初習的題目,必須是辯論人都知其大概的
初習辯論,不外要使辯論人熟習規則和格式,所以選擇題目,只以辯論人自己經驗見聞所及者為限。有些題目,如關于賦稅、財政、教育制度等事的,要想辯論,非花時間去調查研究不可。這些題目,初學者不宜選擇。學生在校內練習,最好是先擇校內的小題目,等到練習有素,然后再用大題目。
以下所舉的題目,都是很適合初學者的。但是這些例子,不過是借以表明應擇的題目的性質,并不是要學生選擇這些題目去辯論:
三、題目須可以辯論
選題時上面所說的兩個條件盡管做到了,然而所選的題目有時還是不能辯論。凡是只有一面的題目,萬不可選。這乃是第三個要件。下面再詳細說明。
第一層,顯然是真的或顯然是假的的題目,定不可用。例如幾何學里說“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這種顯然是真的事實,誰能加以辯論,說它不是180°呢?又例如說“凡人必死”“赫胥黎是一個大哲學家”“健康比患病好”這一類的題目,也是不容辯論的。但是這些不能辯論的題目,有時因為字句穿鑿,真意隱晦,居然也有人拿來辯論。例如“國家若欲興盛,不應專以文事翰墨為勵士之方”。這題目初看起來,似乎可以辯論,其實還是不能辯論的,因為國家圖強本來是不應專重文學一面,原因顯而易見。其所以似乎可以辯論者,乃是因為題中有許多穿鑿的字句的緣故。顯然是真的或顯然是假的的題目,都不能辯論。
第二層,一個題目,必須能夠找得出近似的證明才可以。若不能證明它差不多是真或差不多是假,那這種題目,是不能辯論的。我們辯論一個題目,總要能用已有的事實,用推理的方法,得出一個正面或反面的結論。要想能夠求出這個結論,便不能不注意兩件事:1.題目要在人類的認知范圍以內;2.要有一個共同的比較標準。例如說“水星上一定有生物”,這種在知識范圍以外的題目,誰能證明它對不對呢?又如說“律師對于社會的用處比醫生的大”,律師的用處和醫生的用處迥然不同,沒有共同的比較標準,怎么可以比較呢?并且在現今的社會上,這兩種人都是不可缺的,實在沒有高低的分別。又如說“聯邦制不如中央集權制”,這個題目便有共同的比較標準了。聯邦制與中央集權制都是統治國家的辦法,只看哪一種辦法相比之下要更方便一些,便可定出優劣。
上面所講的,是題目的內容。凡一個題目,必須綜合以上三個條件。下面講的是題目的形式,專論題目的字句要如何排列,才便于辯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