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增加港口?
- 大宋宰執:從挽救范仲淹開始
- 我不懂網文
- 2018字
- 2025-06-15 01:33:30
曹皇后當即返回內殿,也不準胡尚宮跟著。
許久之后才出來,鳳眸含煞的遞去兩封書信,“你要完好無損的交給邢妙琴,但凡出現點意外,吾第一個把你杖殺了。”
事情這么嚴重?
胡尚宮已經很久沒遇到圣人動殺心的情況。
雖說很好奇邢妙琴跟圣人說了什么,理智告訴她要保小命。
胡尚宮出去后,曹皇后靜坐著,腦海反思邢妙琴為何前后差距甚大,難道真是她逼得太緊了?
只是邢妙琴表現真的令她失望,姜塬的未來絕對重要,不往他身上押寶,肯定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特別是張貴妃在一旁虎視眈眈,日夜圖謀中宮寶座,她不得不防啊。
加之那寵妃身子經過姜塬的調理,已經康復周全,更是讓人寢食難安。
……
二月十三日,南薰門外。
由中書門下史館相宋庠,領著一部分的文武官員在城門外等候著。
“哼,不就是生擒儂智高而已嗎?官家卻讓我等專門迎接狄青班師回朝,簡直是侮辱清流的顏面。”
在宋庠一旁的某位官員,一臉不爽的說道。
“宋相公你怎么不跟官家據理力爭,你就不怕丟臉嗎?”
“就是就是!”
“宋相公剛拜史館相不久,是在擔心官位吧。”
宋庠聽著同僚冷嘲熱諷,本就抵觸的心情,就像加了一把火,瞬間燒得更旺。
本朝武將政治權利低下,狄青又非將門世家出身,有什么資格值得讓他一個天圣二年的進士,時下位列宰執的官品去迎接?
“行了,都給我閉嘴,你們也有上書的權利,對官家的決定有意見,自個回去寫奏狀。”
宋庠也有三分火氣,當即怒斥回去,只是心中對狄青愈發的不待見。
往后必定多多彈劾他才行,不然難卸胸中惡氣。
“人來了!”
忽然有人提醒。
宋庠目光眺望遠方,只見一支鐵騎慢步走來,為首的將軍正是狄青,能靠近開封府的禁軍肯定事先通報過,所以實際人數不會太多。
一兩百人而已吧。
同時在狄青身后的囚車里押著一名逢頭垢面的犯人,想來就是南方賊首儂智高了。
至于他的妻兒并未押送到京師,最后只在廣南西路就地處決。
“宋相公,怎么是你出城迎接我?”狄青不茍言笑又面帶刺青,天然的不怒自威。
他這些年沒少被文臣抨擊辱罵,話里沒有半分溫情。
宋庠也是面無表情,冷然道,“狄將軍生擒儂智高,真是威風凜凜,開城門讓狄宣徽使入城獻俘。”
狄青不說一句好話,馬上帶著儂智高駛進開封府,反正與文官聊得再多,最后只得到鄙視。
宋庠望著狄青的背影,心想總有機會彈劾動你的,自古當天子之人,無不內心多疑。
還有范仲淹的學生姜塬,要不是他獻策給官家,狄青哪能獲得大勝?
狄青沒有在南方大勝,他就不用出城迎接了啊。
算來算去,源頭在姜塬身上。
大內宮城?垂拱殿。
只是擒獲一個賊首而已,還不至于讓大宋官家親自出城相迎,派遣一位政事堂的宰執相公在城外等候,趙禎已經算是十分器重狄青了。
此刻殿內他正與計相韓琦商討國家財政之事,稅收是國之基石,乃是國策重中之重。
現今禁軍人數暴漲、官員日益增長,財政支出跟著大幅度提高,已經演變成御案前一個棘手的難題。
韓琦任三司使確實有成效,短時間內給大宋國庫入了一筆稅收暫時緩解壓力。
問題是,難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啊。
“官家,而今老臣已經用盡辦法,實在想不到增加財政收入的法子了。”韓琦不是沒有辦法,準確說正經法子沒有,邪門法子多的是。
就看官家愿不愿意擔責罵名。
趙禎聞言,聽出韓琦話中的含義,沉默一會兒,無論是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還是賣官鬻爵,一旦實行下去,只會讓矛盾變得更激烈。
當下的情況,朝中文武百官多吃,他這個大宋官家少吃,換誰來坐龍椅肯定是不愿意的啊。
為何當年支持范仲淹革新吏治,就含有此意,把開支巨大的百官,給它瘦瘦身,扶正一下大宋王朝。
韓琦見趙禎默然,心中猜出多半是沒戲,官家好名聲,怎會自損經營多年的圣德形象?
在不革除朝堂弊端情況下,很難通過正經法子增加財政。
“固之你有什么意見?”趙禎向身邊人詢問,之前他獻出的策略就很不錯,雖然中途沒有再問過少年任何的國策意見,心中照樣記得他的價值。
姜塬今日得詔入宮,為官家定期施針調理身子,所以才會出現在垂拱殿。
這是趙禎主動問的啊,不是他想插手國家大事。
姜塬退到下方,作揖道,“啟稟官家,依臣之見無論朝廷把矛頭鎖定在民、亦或者商人,最終只會產生無可調和矛盾,想要緩解財政危機,唯有增加港口,通過頻繁的海外貿易,實現新的一筆稅收入國庫,方能減輕支出的壓力。”
搶老百姓的錢,會激發更多的起義。
搶商人的錢,人家背后官商結合,士大夫又會跳出阻攔。
想來想去,暫時最合適的辦法,就是效仿南宋大開港口,增加海外貿易的稅收,以此茍延殘喘的活著。
截止在皇祐五年的時間,大宋只有廣州、杭州、明州三個貿易港口,一年全部的稅收在五十萬貫左右。
而當下朝廷的年收入稅收,則在1.2億貫上下浮動,需要把實物折算進去,才能達到驚人的數額。
“商人重利忘國,如果任由他們發展,未來對于朝廷不是一件好事情。”韓琦提出危害說道。
姜塬斟酌一下回應,“兩害相較取其輕,當務之急是先把稅收提上來,保證來年的財政穩定,而且任何的法子都不會做到十全十美,全看利弊取舍罷了。”
韓琦心想這小子挺能說,說得也有理,比起引爆民間矛盾,不如開海賺錢來得好。
他只是被士農工商的思維給影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