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陪伴:哈佛博士岳曉東家教十八式
- 岳曉東
- 1404字
- 2025-01-23 15:33:37
岳博士咨詢經驗分享
我幫助小麗媽媽引領孩子
小麗是一個乖巧的孩子,小的時候學習成績十分優異,可上了初中之后成績就開始一路下滑,差點沒有考上高中。而上了高中之后,雖然每天都在學習,成績卻始終沒有好轉,以至于她出現了嚴重的厭學情緒,時常找理由請假,不想再上學。
小麗的媽媽帶著她找到了我,媽媽在我面前滔滔不絕說個沒完,小麗卻絕少插嘴。見此,我請媽媽先出去一會兒,以便我與小麗單獨聊一聊。
媽媽一出門,小麗就開始流淚,說她不是不努力,而是聽不懂。而媽媽從來不看她的努力付出,只看她的考試成績,每每看到成績不理想,就破口大罵,說她給父母丟臉了,不懂得珍惜,搞得她每天擔驚受怕,茶飯無心。我立刻就明白了,小麗媽媽把孩子的付出和成績等同起來了,認為努力付出就必須拿到好成績,否則就等于沒有付出。而事實上,付出只表明動機端正,卻不能保障成效突出。拿結果的好壞來評斷付出的程度,這是對個人努力最大的不尊重。
由此,我請小麗媽媽回來,先讓小麗在一張紙上寫下她各科的平均成績,然后讓母女二人各自寫下對各科課程的學習難度和用功程度的評分(100分為滿分),并加以對比。結果發現,小麗對每科課程的學習難度和用功程度都打了100分;媽媽對許多課程的用功程度都打了80分,個別科目還打了60分(如數學、英語),而對學習難度,媽媽一律打了80分。
然后我讓她們談感受,媽媽還是怪孩子上課不用功,經常在家里干不該干的事情(如玩手機、煲電話粥等),而小麗則申辯說自己早已全力以赴了,用手機也是查閱、了解學習有關的事情,說著說著竟號啕大哭起來,媽媽也流下了淚水,擁抱了孩子。
在此,我特別向小麗媽媽介紹了我的“學習成績三線評估法”。家長在評估孩子成效時,不能只看成績,也要看孩子承受的壓力和付出的努力,并作綜合評估。例如,如果家長看到孩子數學考試得了80分,就會感到很沮喪,主觀認為孩子不努力。可經與孩子溝通,發現孩子考分雖不夠高,但確實學得很辛苦,也是全力以赴復習的,只是因為臨場發揮不理想,因此不能再責怪孩子了。由此,計算分數時應該把孩子的壓力分和努力分都加進去。計算公式如下:
[80(成績分)+100(壓力分)+100(努力分)]÷3≈93.3
學習成績三線評估法會令孩子由衷地感謝父母,并堅持自己的努力。因為孩子會懂得,只要自己努力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父母都會為自己的真心努力打高分。這就好比體育老師在給長跑后的學生打分時,使用的公式是:(成績+心率增幅)÷2,這個算法更能說明在本次跑步中學生身體得到的鍛煉程度。
介紹完方法后,我讓母女二人共同尋找、訴說平時用心學習的表現,而不要在乎最后的結果是什么。小麗說出了媽媽平時完全忽略的一些事實,包括在手機上找答案、找同學請教、睡覺都夢到在解題、聽不懂課被同學嘲笑等。小麗一再說,自己不是不用心,而是真的理解慢,解題慢,思考慢,許多題都似懂非懂的,每天都在接受自卑訓練……
我問小麗媽媽:“孩子說的這一切令你想起了什么?”她想了想說:“這讓我想起了我剛上班時,做事常常不得要領,出了差錯被領導批,很難受。直到有一天我大聲問領導,能不能看看我有多努力,而不要總是盯著我犯了多少錯。從那以后,領導的態度開始轉變了。”
“那眼下呢?”我問小麗媽媽。
“我也一定看孩子的努力付出有多少,不再只盯著她的成績了。”
咨詢就這樣結束了,小麗沒有再來找我。后來在街頭巧遇小麗媽媽,我問孩子的近況,她說現在家庭氣氛好多了,因為她不再拿孩子的成績不理想來指責孩子不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