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清華學子

進京趕考

1930年7月,季羨林和大約80名山東高中畢業生一起進京趕考。1928年6月20日北京已改為北平,因為1927年8月25日,國民黨政府將首都定在南京。北京歷來是歷史文化名城,也是高校云集的地方。那時大學雖然沒有現在多,但也不算少,有官辦的、私立的、教會辦的,總共十幾所,還有若干專科學校。頂尖的大學當然只有清華和北大。在高中獲得“六連冠”的季羨林,此時雄心勃勃,自知有能力和那些王謝人家、書香門第的子弟一爭高下,非考個名牌大學不可。

當時中國實行“大學獨立、學術自由、教授治校”的原則。大學獨立按照自己的要求考核學生,采取自主選拔和考試的方式;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幾所大學,最后自己決定上哪所大學。招生考試由學校自行命題,考試時間也不統一。有的二三流大學一個暑期竟招考三四次,一為撈報名費,二為掙學費。那時的考生一般都報考七八所學校,而且幾乎沒有不報北大、清華的,即使沒有太大希望,也想僥幸試一試,下邊再報一個或幾個保底的學校。全國考生有七八千人,清華招生二百來人,北大招生不到清華的一半,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季羨林第一次來到北平。他在前門站下了火車,坐上了黃包車,不是三輪車,是一種兩輪人力車,就是駱駝祥子拉的那種。進入前門樓子下面的城門洞,他看到木屋似的有軌電車正向北行駛,心想“電”這東西不是挺危險嗎?應該躲遠一點兒。可是,車夫在電車前面慢悠悠地跑著,電車在后搖鈴催促,季羨林心里十分著急,還有幾分慌亂。長安街到了,他看見了紅墻黃瓦的皇城和高聳的天安門城樓。黃包車順著紅墻一路向西,經過西單,把他拉到大木倉胡同里的一套小公寓。他住進一間北屋客房,窗前有一株高過屋檐的老枸杞樹,院子里擺著一缸荷花和一盆開著白花的仙人掌,還有幾盆叫不出名字的花草。第二天天下著雨,季羨林靜下心來,躲在客房里溫課備考。看書累了,他就在院子里走走,和公寓的主人閑聊幾句。他似乎胸有成竹,決定只報考北大和清華兩所名校,別的學校不報。

北大的考場在沙灘,清華因離城較遠,就在城內借用北河沿大街北大三院作考場。北大和清華各考三天,把人考得精疲力竭、焦頭爛額。季羨林白天去沙灘和北大三院應考,晚上回到小公寓里,還要對付臭蟲的圍攻。特別可怕的是臭蟲的“空降部隊”,這種討厭的蟲子極其狡猾,會爬上天花板,“空降”到床上,極難對付。這些山東學生也會苦中尋樂。黃昏,他們結伴去西單逛街。雖然那時候北平街燈不明,馬路不平,“無風三尺土,下雨滿街泥”,并不令人愉快,可是他們光顧老字號的店鋪,品嘗京味小吃,欣賞北海和中南海的美景,耳聽鏗鏘清脆、悠揚有致的京腔京韻,如聞仙樂,鼻子也能享受到路邊小攤子上的梔子花和茉莉花散發出的沁人肺腑的幽香。晚上回到寓所,胡同里傳來悠揚的叫賣聲:“驢肉!驢肉!”“王致和的臭豆腐!”“硬面兒餑餑!”雖有幾分凄涼但還好聽,伴隨著他們進入夢鄉。

關于試題的情況,清華的黨議試題(相當于政治)是:孫先生民生史觀與馬克思唯物史觀差異何在?國文試題(二選一)是:(1)將來擬入何系,入該系之志愿如何?(2)新舊文學書中,任擇一書加以批評。這些試題規規矩矩、平平常常,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季羨林得心應手,成績不錯。至于作文題,可能他做過就忘記了,2001年他回憶說是“夢游清華園”。其實這個作文題確由陳寅恪出過,非常有名,但并非1930年而是1932年的試題。顯然,是季羨林記錯了。北大的試題非同凡響,季羨林印象極深,幾十年后他回憶說:

國文題就非常奇特:“何謂科學方法?試分析詳論之”。這哪里像是一般的國文試題呢?英文更加奇特,除了一般的作文和語法方面的試題以外,還另加一段漢譯英,據說年年如此。那一年的漢文是:“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這也是一個很難啃的核桃。最后,出乎所有考生的意料,在公布的考試科目以外,又奉贈了一盤小菜,搞了一次突然襲擊:加試英文聽寫。我們在山東濟南高中時,從來沒有搞過這玩意兒。這當頭一棒,把我們都打蒙了。我因為英文基礎比較牢固,應付過去了。可憐我那些同考的舉子,恐怕沒有幾個人聽懂的。結果在山東來的舉子中,只有三人榜上有名。我僥幸是其中之一。

由于國文和英文的考試成績優異,季羨林被清華和北大兩所頂尖的大學都錄取了。當年同時考中這兩所名牌大學的,雖然是鳳毛麟角,但每年都有個把人。無獨有偶,1930年同時考中北大、清華兩所名牌大學的,還有何其芳(1912—1977),他比季羨林小一歲,選擇了北大,后來成為著名文藝理論家、詩人。在選擇哪所大學上,季羨林又遇到了魚和熊掌的問題。論師資和辦學條件以及生源和名氣,北大、清華難分伯仲,各有優勢,都是高中畢業生高考的首選志愿,至今依然如是。若干年后,早已從清華畢業,而在北大教了大半輩子書的季羨林,用杜甫的詩句概括了這兩所大學的風格:北大是“沉郁頓挫”,清華是“清新俊逸”。季羨林斟酌再三,考慮到清華的前身是“清華學校”即“留美預備學堂”,專門培養和派遣赴美留學生,上清華將來出國留學的機會多。當時正在盛行“留學熱”,季羨林也想有機會出去,鍍一鍍金,回來容易搶到一只好的飯碗。所以,他最終選擇了在清華,將其作為出國留學的“跳板”。他來到清華園報到,首先遭遇到清華特有的捉弄新生的“拖尸”,然后開始了四年求學生涯。關于“拖尸”,季羨林后來說:

這個從美國輸入的“舶來品”,是不是表示舊生“虐待”新生呢?我不認為是這樣。我覺得,這里面并無一點敵意,只不過是對新伙伴開一點玩笑,其實是充滿了友情的。這種表示友情的美國方式,也許有人看不慣,覺得洋里洋氣的。我的看法正相反。

這里簡要介紹一下清華大學的歷史。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校,與季羨林同齡,是清政府于1911年使用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建立的一所留美預備學堂,1925年起逐步改建為大學,1928年改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當時的清華國學研究院赫赫有名,因為有梁啟超(1873—1929)、王國維(1877—1927)、陳寅恪(1890—1969)和趙元任(1892—1982)四大導師,承襲了中國古代書院的優良傳統,因材施教,雖然只辦了幾年,卻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造就了一批學界精英。在季羨林入學的時候,留美預備學堂已經不復存在,國學研究院也因梁啟超、王國維相繼去世而停辦。早在建校初期,清華大學就明確提出,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造就健全的人格。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思想獨立,既不受制于人,也不強加于人;要有理性思考能力,要講邏輯,不能情緒化;要有尊嚴,有廉恥;要懂得自重,懂得法制和尊重他人等等。清華這個校風一直延續至今。季羨林成為一代學術宗師,清華良好校風的熏陶至關重要。當時清華的規定是新生報考時不必填寫志愿,入學以后再選專業,選擇文科、理科或者工科,悉聽尊便。選學專業一度成了季羨林猶豫不決的問題。他高中學習文科,高考數學成績不佳,百分制才4分。季羨林卻曾想入數學系,以彌補自己理科知識的缺陷,后來經過反復思忖才決定上西洋文學系,后來更名為外國文學系。季羨林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是因為這是當時大學里響當當的一個系,二是因為這個系同他的留學夢想密切相關。

1930年西洋文學系入學的學生,只有一個班18人,其中江蘇籍的最多,有5人,山東和四川籍的各有3人。全班分三個專修方向:英文、法文和德文。季羨林的專修方向是德文,起初和季羨林一起學德文的,有本班的,也有外系的,人數頗多,以后逐年減員。三年級選德文的只剩下兩人,四年級選德文的就他一個人了。

季羨林同時考取了北大和清華,這在他的故鄉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是一件人們聞所未聞的大喜事。季羨林為父老鄉親爭了光,清平縣政府決定,為這個全縣唯一的考中清華與北大的家境貧寒的學子每年資助五十塊大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夷山市| 奇台县| 嘉祥县| 高清| 嘉义市| 石城县| 吉安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博罗县| 洛宁县| 柏乡县| 丽江市| 十堰市| 长子县| 南川市| 姜堰市| 平陆县| 白银市| 科技| 开封县| 龙泉市| 韩城市| 农安县| 绵竹市| 涞水县| 涡阳县| 巫山县| 宜君县| 盘山县| 长沙市| 赤水市| 甘德县| 景宁| 鸡泽县| 东海县| 华宁县| 萨迦县| 余庆县| 红原县| 屏东县| 曲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