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智慧:季羨林的110個故事
- 梁志剛
- 1823字
- 2025-01-20 14:31:07
路經刑場
新育小學在濟南朝山街的北端。當年,出圩子門向右是一條通往齊魯大學的大道,大道中段經過山水溝,右側有一座小小的龍王廟,左側是一大片荒灘,對面土堤很高,這里就是當時的刑場。每當犯人被押赴刑場,就從城里院東大街路北的警察廳監獄出發,出大門向右走一段路,再左拐至舜井街,然后出南城門,經過朝山街,出南圩子門,就到了這里。朝山街是季羨林上學的必經之路。有時候,他看到街道兩旁擠滿了人,就知道要殺人了,立即興奮起來,把上學的事兒忘到九霄云外,擠在人群里,伸長脖子,等候著。此時,只見街道兩旁人山人海,而街道中間既無行人,也無車馬。不久,一個衣衫破爛的人,喝得醉醺醺的,右肩背一支步槍,慢騰騰地走過去,這就是劊子手。再過不久,大隊警察簇擁著待決的囚犯走過來,囚犯五花大綁,背上插一根木牌,上面寫著他的名字,名字上面用朱筆畫一個紅“×”。犯人過去以后,街上的秩序立即大亂,人群紛紛擠向街中間,摩肩接踵,跟著警察大隊擠出南圩子門,搶占有利地形,以便看得清楚些,但又不敢離得太近。犯人被警察押到刑場,面向南跪在高崖下面,槍聲一響,大事完畢,警察撤走。這時,人群又擁向前去,觀看躺在地上的死尸。季羨林和其他幾個頑皮的孩子當然不甘落后,也隨著大家往前擁。等到看罷這一切,他們才想起上學的事兒,急忙往學校趕,結果免不了受到老師一頓斥責。然而,他們不思改悔,下一次碰到這樣的事兒照看不誤。
有一天,季羨林放學走到刑場附近,看見很多人聚集在那里,知道又要殺人了。他一打聽,說是今天要處決土匪。“土匪”二字,讓季羨林聯想到了綠林好漢,就是他在公案小說里看到的那些英雄豪杰、俠門劍客,他們一個個飛檐走壁,武藝高強,是他崇拜和向往已久的。他曾經為了練習“鐵砂掌”,背著家人在盛大米和綠豆的大缸里用手掌去插,直插得手指紅腫破皮,疼痛難忍;他曾經為了練“隔山打牛”,在蚊帳頂上放一個紙球,每天起床以前朝紙球揮拳幾十次,揮得胳膊酸痛。可是,現實中的土匪是什么樣子呢?他們的武功怎樣?又是如何練成的?他懷著強烈的好奇心,準備好好看個究竟。
過了沒多久,劊子手走過來了。他身上背的不是大槍,而是一把大刀,裹著一塊血跡斑斑的破布。緊跟著的是警察的步槍隊和馬隊,押著一個犯人。那犯人面色蠟黃,雙手被反綁著,由兩個警察架著,顯然已經癱軟,無法正常行走。人們紛紛議論:“此人好生沒種!”“怎么會有這樣的土匪?”
季羨林看著犯人,覺得有些面熟;再仔細觀察,原來是那個他上學時幾乎每天都會遇到的賣小米和綠豆的小販。他怎么會是土匪?!
季羨林每天清晨上學的路上,人很少,但他經常會碰上一個挑著擔子沿街叫賣的漢子,約莫四十來歲,頭發開始花白,穿著普通的粗布褲褂,表情很和善,看上去是地地道道老實巴交的鄉下人。有一天早晨,他從家出來的時候,看見王媽同他討價還價。原來,家里每天吃的小米和綠豆,就是從他手里買來的。一來二去,季羨林就跟他認識了。以后每次見面,那漢子都朝他笑一笑,或者打個招呼,間或問一句:“你們家的小米綠豆吃完了沒有?”季羨林開始并不言語,后來看他很和氣,沒有惡意,就逐漸地和他說起話來。
那漢子見季羨林挺招人喜歡,就編出一些荒誕不經的故事來哄他開心,說什么他某年某月看見一只老鼠,有大象那么大,這并沒有讓季羨林驚訝,因為他從來沒見過大象。他還說某某地方有一只花母雞,下的蛋有西瓜那么大,某某地方有一個窮小子,娶了一個仙女等等,這也難使季羨林相信。不過,季羨林寂寞時也樂得聽他胡說八道,最有意思的是,他說某地有戶人家蒸了一個大饅頭,饅頭皮有四里厚,一家人啃了幾年才吃到餡兒。季羨林聽了樂得咯咯的,那漢子也孩子似的笑了。
從春天到夏天,從秋天到冬天,季羨林幾乎天天都能看到那漢子,他們混得很熟很熟了,他還聽他講過什么劍俠、劍仙之類的故事,只是最近兩三個月沒有見到他了。怎么回事?難道他去當了土匪?
季羨林一邊看著那漢子,一邊仔細聽人家議論,這才大體明白了這人的身世:他原來是鄉下的農民,因為遭了災,沒有飯吃,就鋌而走險,當上了土匪。前幾年他就洗手不干了,躲到濟南走街串巷做起了小生意。不久前他被人告發,坐了大牢……啊,原來如此!
季羨林遠遠望著那個漢子,只見他老老實實跪在那里。忽然,劊子手手里的大刀一揮,一股殷紅的鮮血噴涌而出……
自從那天從刑場經過,有好長一段時間,季羨林無論看什么東西,都仿佛蒙著一層恐怖的紅顏色。1934年7月,剛剛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季羨林將他的這段經歷寫成散文《紅》,發表在《文學》雜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