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擔當:曾仕強說中層盡職之道
- 曾仕強
- 10字
- 2025-01-20 15:01:09
第一章
做有準備的下屬
選擇值得付出的領導
我們經常會聽到一句英文——“Are you ready?”
一般人對“Are you ready?”的認識非常粗淺,認為這句話譯成中文就是“你準備好了嗎?”。這個翻譯實在是太糟糕了!我認為,這句話應該翻譯成“你心中有數嗎?”。這才符合中國人的心理。
外國人很難理解“心中有數”,到底什么是“數”?我們中國人常說,“你要稱稱自己的斤兩”。比如,身為打工族,你要不要選老板?如果你馬上回答了這個問題,不管答案是什么,你都會吃大虧。對于這樣的問題,我們中國人往往不回應。因為“要不要選老板”并不重要,你“有沒有資格選老板”才比較重要。所以說,對于選老板,你心里有數嗎?你憑什么選老板?當老板連看都不看你一眼的時候,你又選什么老板?
現在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總在抱怨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其實這是因為他們的兩只眼睛都長在頭上,根本沒有“看懂”自己。老板看到這樣的人,就像看到妖怪一樣,避之不及。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想選老板?老板根本不讓你選!
有些年輕人進入社會,剛混上個五六年就沒有老板可選了,有些干部也會遇到這種情況,這種人是非常可憐的。
相對地,很多當老板的人并不像老板。我曾經問過一些看上去不像老板的人:“你哪來的那么大的興趣當老板?”他們的回答通常是:“中國人是最喜歡當老板的。”其實,這些人受害了,受了這句話的害,他們自己并沒有搞清楚狀況,一看到處都是老板,就想當然地認為中國人喜歡當老板。我常常對這樣的人說:“不要聽信那句話,不要認為中國人喜歡當老板。你之所以當老板,不是因為喜歡,而是你很無奈,沒有辦法,非當老板不可。你年紀輕輕,就把自己搞到一輩子也找不到老板,把路走絕了,這是很辛苦的。”
年輕人不要以為自己手里攥著一張文憑,就鼻孔朝天,了不起了。事實上,當你去應聘的時候,文憑是最不值錢的。因為每個人手里都有一張文憑,你不是特殊的。而且文憑比你高的人,有的是。
如果一個年輕人明確地認識到,自己剛開始時是沒有資格選老板的,那他就會比較謙虛,會珍惜每個工作機會。這樣的人,才有選擇老板的資格。
很多年輕人第一次去應聘的時候,就一直在說公司這樣不好,那樣不對。請認清楚:你是來挑戰的,不是來搗蛋的,更不是來鬧革命的。老板看到這樣的人,肯定不要。這種人就是眼高手低,老是抱怨社會,覺得老板不會識人;其實,他們更應該反求諸己,自我檢討,好好問問自己:“Are you ready?”心中有數的人不會做出這種自毀前途的事。今天的年輕人一定要小心,因為年輕人往往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又怎么能應付各種不同的場面?而有的干部認為自己有經驗,肯定不會犯這種錯誤,可還會出錯。這時,干部也要問問自己是否做好當干部的準備了。
當你真的準備好了,你就可以選擇老板,當然要站在不選的立場來選。中國有一句老話:“年輕慎擇師,年老慎擇徒。”年輕的時候,最需要的是老師的教誨,如果找錯人,問道于盲,會害自己一輩子;年老的時候,人們最大的希望就在于把自己畢生的經驗傳授下去,若是傳錯了人,自己的學問被曲解了或者被用在了不當的地方,也會遺臭萬年,傷害自己。年輕人走上社會以后,老板可以算得上一個重要的老師。慎擇師,也包括謹慎地選擇老板,因為你可能追隨他一生,就算你中途離開,那他的行事作風也可能影響你一輩子。但是這種選擇不是一開始就決定的,在進入社會的前五年,只要有機會進入一家公司,就不要計較行業、職位和薪金——這五年就是給你的選擇做準備。在這五年之內,你可以多進入幾家公司,多學習,多觀察,看看你究竟適合做什么。
現在,很多人想跳槽時,往往沒有長遠考慮,只是關心起跳價,這樣的想法實在是太粗淺了!即使起跳價很高,那又有什么用?要站得高才有用!你要讓別人感覺到你的優點,要讓他們認為你是一個不挑剔、很隨和的人,這才是最大的優勢。你如果跳來跳去,雖然待遇越來越好,但留下的都是罵名,那就得不償失了。
這年頭找老板不容易,但其實老板找人才更難。我問過很多老板:“你干嗎那么辛苦?”他們往往會無奈地回答:“沒辦法。我也不想是勞碌命,我也想清閑一點,但是不行啊,我找不到人!”
中國求職的人有很多,求職的人要是排隊,不曉得會排多長,但老板們就是找不到可用之人。這是為什么?就是因為這些人沒有一個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數。要想心中有數,年輕人必須設定好自己的前五年,要有一種“前五年我哪里都可以去”的想法,因為這五年是人的一生中最自由的五年,過了這五年,自由就會慢慢遠去。
很多人說,你不能跳槽,跳槽是不忠誠的;但也有很多人又鼓勵你跳槽,他們認為,你找到好機會就可以走。其實,年輕人剛剛踏入社會,前五年不必死守一家公司,不必有所顧慮。一個人只有工作的前五年有機會跳槽,過了五年之后再跳槽,人家就會懷疑你,認為你不忠誠。前五年你在不同的公司跳來跳去,人家反而會覺得你這個人不錯,敢于到處去嘗試。因此年輕人要盡量在五年內找到真正適合自己,可以全力投入、好好奉獻的公司。
為什么將這個時間定為五年?一個年輕人剛剛就業,談不上什么年資,跳槽并不可惜,而且年紀輕的人多數尚未成家,負擔較輕,跳一跳無所謂。要把五年當作目標期限,不時提醒自己:我只有五年的時間可以自由地跳槽,五年以后,年資愈來愈重要,并且成家后應該早日安定下來,專心投入工作,才能有較大的成績。
什么是人生?人生其實就是從“求人”慢慢地走到“不求人”。年輕人不要幻想一走入社會就可以不求人,必須先求人,慢慢地,才可以做到待價而沽。這時,因為你要為老板盡力,所以要挑老板,但這也就意味著你的下半輩子要跟他一起過,他一完你也跟著完了。當然,只有有了這樣的心態才值得去挑,否則也不用如此費心費力。
我們反對為錢跳槽,更反對盲目跳槽,但是我們鼓勵為理想而跳槽。當你選定一家公司之后,就要抱著“既然這家公司是我自己找的,就應把它當作自己的家,好好地學習,努力地工作”的決心,絕對不可以“在其位,卻不謀其政”,浪費自己的生命,也拖垮公司的前程。比如諸葛亮,他選擇了劉備,并感謝劉備給他提供了一個機會。如果他一生都碰不到劉備,很可能就會默默無聞,終老家鄉。
所以我常說,像諸葛亮這樣的人并不稀奇,世世代代都有,難得的是他能碰到劉備。所以是劉備了不起,而不是諸葛亮了不起。要不人們怎么說“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呢?其實到處都有諸葛亮,就是這些諸葛亮運氣不好,沒有碰到劉備罷了。
諸葛亮遇上了劉備,覺得很不好意思:劉備對我這么好,全力支持我,完全將權力授予我,我怎么能不全力以赴呢?所以諸葛亮也為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果諸葛亮沒有碰到劉備,他也就不用那么賣力,更不用全力以赴,只要盡力而為就可以了。
但全力以赴不等同于事必躬親。諸葛亮過分操勞,很不幸,54歲就去世了。所以說,他的別的優點都值得學,就是事必躬親這一點千萬不能學,什么事都自己處理,最后只能把自己累死。
五年,是一個目標,也是一個坎兒。若是一輩子都在選擇明主,也很不妥當。所以我建議,一定要用心善擇明主,然后全心投入。年紀稍長時,便應該專心一意,不再跳槽。若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跳槽,一直找不到明主,則表示自己的眼光不行,機運欠佳。這時候不如沉淀下來,反而有助于提升自我;或是不要擔任重要職務,能糊口便是。過于頻繁的跳槽只會壞了自己的名聲,并無多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