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袍哥成員參與辛亥革命

袍哥“開山堂”結義的情景

“渾水袍哥”和“清水袍哥”

《詩經·秦風·無衣》中說:“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意思是說,怎么說沒有衣服?我們同穿一件戰袍。天子要出兵征伐,磨好我的戈和矛,和你同伴出征打敵人。古往今來同一戰壕的“袍澤之誼”,即是兄弟之情,“袍哥”即為此義。

咸豐年間爆發了歷時六年,以四川為主戰場的李永和、藍朝鼎農民起義,基本力量就是哥老會。此后歷次反洋教的主力也是哥老會,如光緒年間四川最大教案大足教案中的余棟臣等。《民國重修大足縣志·仇教記》記載,1886年、1887年“余棟臣、余翠屏、余海坪、唐翠屏、李昌儒、李王亭者,哥老會魁桀也”王純五編著:《袍哥探秘》,巴蜀書社,1993,第96頁。

1910年,清末文人傅崇矩也提到過袍哥成員:“搶劫人者,南路謂之棒客,北路謂之刀客,東路謂之啯匪,省垣(成都)亦謂之棒客。”傅崇矩:《成都通覽》下冊,巴蜀書社,1987,第48頁。“棒客”“刀客”,都說明了袍哥和武術具有緊密的關系。

1900年后,袍哥數量高速發展:占山為王、搶劫為生的,稱為“渾水袍哥”(即“棒客”“刀客”);不搞盜、搶等武力掠奪的,稱為“清水袍哥”,“清水袍哥”占大多數。

清末時期,除了無業游民、貧苦百姓踴躍參加袍哥,地方勢力、軍營官兵也積極加入,四川方言中將他們統稱為“嗨袍哥”。

四川各地的街頭茶社,很多是袍哥“碼頭”。外地袍哥要拜碼頭,堂倌倒茶時,外地袍哥把右手拇指放在茶碗邊,食指放在茶碗底部,用左手做成“三把半香”形,直伸三指靠在茶碗邊上,再按照江湖暗號叫茶、擺茶碗、取坐勢……用“江湖話”與伙計搭上線,伙計就介紹給本碼頭交際五哥。五哥把自己茶碗和來客茶碗相對擺放,叫“仁義陣”或叫“雙龍陣”參見吳凱主編:《中國社會民俗史》第四卷,中國古籍出版社,2010,第1553頁。

接頭妥當就引見本地舵爺,哪怕來者身負重案、亡命江湖,都可得到幾分庇護。當地袍哥大都把胸脯拍得咚咚響:“你哥子盡管在鄙碼頭操,吃住我們管了。”

圖4-3 在茶社“碼頭”上接頭的袍哥,充滿詭異的氣氛

同盟會重視哥老會

1905年8月20日,中國同盟會在東京召開成立大會。

1906年,川南地區哥老會首領佘英(佘竟成),東渡日本加入了同盟會。同年,同盟會總部派熊克武(四川井研縣人)等人從日本返川,由黃復生任四川分會會長。他們聯絡秦炳、張培爵、盧師諦等人,建立了同盟會成都分會。參見楊兆蓉:《辛亥革命四川回憶錄》,《近代史資料》1958年第2期。

同盟會中有很多革命黨人參加了哥老會,如吳玉章、熊克武等。許多哥老會首領也加入了同盟會——同盟會和四川哥老會就這樣互相交融在一起。

此外,哥老會中還有女袍哥。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風起云涌。大邑縣赫赫有名的王三大娘以81歲高齡,手執單刀率領同志軍結伙攻打縣城。在她的影響下,斜源鄉的徐幺大娘、蘇家地區的晏幺大娘,以及王三大娘的侄孫媳婦熊氏,都英勇參戰。劉平、趙良宇等:《江湖俠義》,齊魯書社,2011,第214頁。

1984年,本書作者應邀參與《草莽英雄》電影的拍攝。劇本是中國文聯主席陽翰笙所寫,以其家鄉四川高縣清末袍哥反清為主要內容。劇中再現了孫中山派同盟會成員唐彬賢(張國立飾演)入川,組織袍哥結義的真實場面:

川南高縣一處竹籬茅舍,后院密室。神臺上掛著三國時關羽巨像,像前燃著高高紅燭,煙霧繚繞。

川南武藝高強的袍哥大爺羅選青站在神臺前,目光銳利審視眾人說:“天下弟兄一家,四方好漢同室;各位兄弟大駕光臨敝碼頭……今天,我們川南幾個縣的‘舵爺’都到齊了!”

南溪縣魏明三魏大爺站起來拱手自我介紹:“豪杰有難奔梁山,英雄遇難投水泊。兄弟小碼頭,今拜羅大哥為當家大爺,并拜見正堂三爺、管事五爺,及六弟、九弟、老幺!”

一個剽悍漢子起身向眾人抱拳行禮:“兄弟姓李,草字青龍。過去跑‘渾水’占山頭,現任珙縣臥龍潭‘舵爺’。久仰羅大哥仁義過人,武名遠揚。兄弟愿與諸兄長共聚義旗。望羅大哥高抬龍袖,晾個膀子。龍鳳旗,日月旗,花花旗,給兄弟打個好字旗!”

緊接著,一個個“舵爺”作自我介紹,最后歃血盟誓。“管事”上前一把將雞頭扭下,鮮血淋漓滴入酒碗。羅選青又說道:“雞血滴進碗中央,碗里裝的是杜康。各位兄弟飲一口,患難福禍同擔當!”

眾人持香向關羽像磕頭,同聲誦唱《拜把令》:“……異姓同胞,當拜把子。萬眾一心,名標青史!”以上內容為本書作者鄭光路在1984年拍攝電影《草莽英雄》時的親身經歷。

這類袍哥的“開山堂”“拜把子”儀式,當時在巴山蜀水處處可見。清末四川各地香堂組織成千上萬,袍哥已成了巨大的反清社會力量。參見鄭蘊俠:《洪門、袍哥及青幫探源》,《龍門陣》1984年1期。

“愛祖國”“愛家鄉”,是四川武術家的主流精神。清末武裝反清運動中,四川哥老會不僅是參加者,而且是重要的組織領導者,其中有不少人壯烈犧牲。1912年2月22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寫了《祭蜀中死難諸烈士文》:

“惟蜀有材,奇俊瑰落。自鄒迄彭,一仆百作。實力民國,厥功尤多。岷江泱泱,蜀山峨峨,奔放磅礴,礴江千岳。俊哲挺生,厥為世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阳| 常山县| 西城区| 平度市| 密山市| 陵川县| 广宗县| 同仁县| 洪雅县| 新丰县| 天镇县| 隆昌县| 胶州市| 玛沁县| 金山区| 蒲江县| 顺昌县| 南开区| 分宜县| 汶川县| 濮阳县| 会宁县| 金坛市| 炎陵县| 玉龙| 习水县| 陵川县| 迭部县| 新源县| 延寿县| 庐江县| 邓州市| 凯里市| 彭山县| 中牟县| 武城县| 常德市| 惠安县| 中卫市| 视频| 甘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