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歷史上民間組織與武術的關系
啯嚕與哥老會(袍哥)
啯嚕疑云
什么是啯嚕
1911年發生的四川保路運動,成為武昌起義的導火線。
當時哥老會(袍哥)組成的四川保路同志軍,是四川最為重要的反清力量,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歷史貢獻。孫中山先生曾經指出:“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還要遲一年半載的。”
晚清以來,袍哥武術就已天下聞名。哥老會是怎樣產生的?研究中國武術歷史,這是一個絕對繞不開的內容。
四川的啯嚕、哥老會的起源、發展脈絡,都是謎團。史學界研究哥老會起源的史料,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類是官書、檔案,多數學者認為,哥老會由四川的啯嚕演變而來;另一類是哥老會內部傳說史料,認定哥老會是由鄭成功創立的。但大多數學者不贊同這種說法,所謂鄭成功創立哥老會,完全出于虛構。乾隆皇帝說“川省呼匪徒為啯嚕子,語涉詈罵”,意思是“啯嚕”是帶貶義的罵人話,所以清政府把“啯嚕”罵為“啯匪”。也有學者說:“‘啯嚕’,系四川方言‘一伙’之意……早期‘啯嚕’,大約出現于康熙年間。”
康熙、雍正時期,各省不斷向四川移民。大量移民客居四川,使得不少流寓失業之人鋌而走險,形成了“啯嚕”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啯嚕一般情況下以數十人為一伙,多則以千百人為一伙。由于啯嚕成員多為無業游民,既有反對封建剝削壓迫的一面,也有打劫財物危害社會的色彩。
清代官方檔案《清高宗實錄》中,最早出現“啯嚕”的記載是乾隆四年(1739年)。當時署四川巡撫布政使方顯上奏:“川省惡棍名為啯嚕子,結黨成群,暗藏刀斧,白晝搶奪,夜間竊劫。”
乾隆九年(1744年)御史柴潮生上奏:“四川省人稀地廣。近年以來,四方流民多入川覓食……有等桀黠強悍者,儼然為流民渠帥,土語號為‘啯嚕’,其下流民聽其指使。”
嘉慶時期前后,啯嚕多精熟武藝而且最有戰斗力。
嚴如熤(1759—1826),湖南溆浦人,歷任漢中知府、陜安兵備道等職。道光二年(1822年)他刊行《三省邊防備覽》,記述四川、陜西、湖北三省邊區形勢。此書中記錄了有關啯嚕的重要情景:
川中膏腴,易以存活。各省無業之民麇聚其間,好要結朋黨。其頭目必材技過人,眾乃共推之。凡數十人結大伙……操習拳棒刀銃各藝,故其藝頗精……啯匪悍而狂。
以上史料中,“暗藏刀斧”“強悍嗜斗”“學習拳棒,并能符水架刑”“操習拳棒刀銃各藝,故其藝頗精”等,都明確記載了啯嚕與武術有緊密關系。
啯嚕向哥老會(袍哥)的演變
自清代以來,哥老會的名稱不少,如“袍哥”“紅幫”“漢留”。但其源頭,應當是四川啯嚕。
啯嚕、哥老會與袍哥、漢留等名稱混淆難分。學者胡珠生認為,根據成都附近各縣有異于普通四川話的客家方言,可以判斷“啯嚕”二字,乃客家方言“哥老”二字的發音。
清代幫會的組織機構,稱為“山堂”。清代四川第一座袍哥(漢留)的山堂是“精忠山”。這是康熙九年(1670年)由陳近南在雅州創辦,宗旨是“滅清復明”。嘉慶十九年(1814年),方安瀾開“蓬萊山”。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郭禹欽開“華嚴山”。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郭永泰在永寧開“藎忠山”。
咸豐二年(1852年)進士、四川劍閣人李榕,在給皇帝的奏折中說道:
竊按蜀中尚有啯嚕會……十余年勾煽成風,流毒遍湘楚,而變其名曰“江湖會”。每起會燒香,立山名堂名,有蓮花山“富貴堂”、峨眉山“順德堂”諸名目……每堂八牌,以一、二、三、五為上四牌,六、八、九、十為下四牌,以四、七兩字為避忌,不立此牌。其主持謀議者,號為圣賢二爺;收管銀錢者號為當家三爺。內有紅旗五爺專掌傳話派人;黑旗五爺掌刀杖打殺。
李榕所描繪的正是哥老會的情況。
到19世紀后半葉的同治、光緒年間,哥老會已成為全國性的最大民間組織,其中以四川哥老會最為活躍:“各省漢留之盛,莫過于四川”,“尤以四川為最”。
經過上述梳理,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雍正時期以前,由湖廣等外省無業流民為主,形成了四川民間組織啯嚕。
第二,道光末年,已歷經百余年的啯嚕,逐漸演變為哥老會。
第三,咸豐時期后,哥老會被民間更廣泛地稱為“袍哥”(漢留)。

圖4-1 清朝末年的武林人士充滿綠林江湖氣息,外國人士稱之為“強盜”(來源:格蒂研究所)
第四,咸豐時期以后,哥老會有時也訛稱為洪門、紅幫、青紅幫。
第五,清末時期,四川最著名、最活躍的民間組織是哥老會(也常稱為“袍哥”“漢留”)。
第六,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與贊同其主張的華僑,在美國檀香山創建反清組織“興中會”,后與天地會、哥老會等聯絡,開始統稱“會黨”。
上述歷史非常復雜,又眾說紛紜。但了解上述歷史,對研究四川武術文化史又非常重要。這其實也是中國大歷史的重要內容,為各界學者廣泛重視。
此外,有些武術學者認為,“清代的峨眉武術,從淵源上來講,很大一部分與天地會關系密切,從而與少林武術關系密切。”
從上述可信檔案史料可以證實,四川清代民間組織以巴蜀本土的啯嚕、哥老會等為主,極少有天地會的史料記載。因此,部分武術學者把清代四川重興的輝煌武術,歸功于清代興起的天地會,又歸功于少林武術,此結論實在難以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