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巴蜀武術天下奇
  • 鄭光路
  • 2318字
  • 2025-01-20 14:47:39

塵封的清代武進士和武狀元

清代四川武鼎甲、武進士統計(附駐防八旗)

《四川總志》中的四川武進士名錄

清代以前由于重文輕武,各種史志對四川武進士、武舉人,罕有記載。這為研究清代以前的武舉人才,緊封了歷史之門。

清代武科會試之后,沒有進士題名碑及館選錄之類傳世,官私史籍對這方面的記載也極少。我在地方史籍中十分艱難地梳理出了清代四川武進士名錄(并不完整)。

讀者可能覺得枯燥,但它的意義重大。四川各州縣可根據下面人名、地名,再查閱當地史料進一步豐富完善,即可成為各地寶貴的歷史人文資源。

清代《四川總志》中,雍正朝之前的四川武進士有:

梁彪,閬中縣人。孫之爵,綿州人。蔣南波,閬中縣人。馬如龍,閬中縣人。王瑋,越巂衛人。韓良卿,合州人。朱先甫,成都縣人。夏□,涪州人。閆重軌,閬中縣人。保璠,閬中縣人。楊永和,松潘衛人。王聯舉,安居縣人。李永,雅州人。李天祚,松潘衛人。尚相,成都縣人。李琥,石泉縣人。王孫,資陽縣人。孫榮祖,榮昌縣人。張鵬翥,遂寧縣人。蕭瑔,閬中縣人。羅俊,閬中縣人。王士懷,閬中縣人。李庚生,閬中縣人。黃竹,綿竹縣人。李經,富順縣人。蔡瓊玫,安岳縣人。王勲,成都縣人。王紳,閬中縣人。王汝舟,安岳縣人。譚行貴,潼川州人。蔣璉,閬中縣人。雷動,榮昌縣人。謝舉,閬中縣人。余遐福,瀘州人。黃槐,榮縣人。茍思賢,成都縣人。紀麟,龍安府人。湯起鳳,資州人。王國珩,新都縣人。羅朝瑾,潼川州人。譚經,潼川州人。李庚明,成都縣人。胡玉書,溫江縣人。楊得元,成都縣人。谷浚,閬中縣人。李焰,郫縣人。高星照,華陽縣人。張珌,云陽縣人。戴宗麓,長壽縣人。喻其義,越巂衛人。劉升東,璧山縣人。楊楷,成都縣人。陳以深,保縣人。[清]黃廷桂等修纂《四川總志》卷三十七(上)《選舉·皇清武進士》,雍正十一年刻本。

同治《成都縣志》中四川武進士名錄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科:韓皋,成都人。由文生中武會元,善詩古文,尤工書法。官至松潘營游擊。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科:朱先甫,成都人。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恩科:尚相,成都人。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王勛,成都人,江南懷安營游擊。

雍正五年(1727年)己未科:李庚明,成都人。楊得元,成都人。茍思賢,成都人,寄籍灌縣。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科:楊楷,成都人。

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恩科:龍廷臣,成都人。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科:楊先春,成都人。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科:韓琯,成都人。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甲辰科:季超群,成都人。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常國英,成都人。龍廷韶,成都人。未詳科分,任江南蘇州撫標參將。《重修成都縣志》卷五《選舉志·第七下》,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見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整理《成都舊志·通志類·同治成都縣志(上)》,成都時代出版社,2007,第228—229頁。

這一科,華陽縣的彭陽春中武狀元。

同治朝及之前駐防旗人考取武進士的名錄

四川八旗駐防城(滿城),是如今有名的成都寬窄巷子風景區所在區域的少城。八旗駐防的武科考試,在四川武術史上有特殊意義,至今罕有人論及。

我在同治年間重修的《成都縣志》中,艱難梳理出同治朝及以前成都旗人(滿族、蒙古族)武進士名錄,具體如下:

1.嘉慶十八年(1813年):明清,滿洲鑲藍旗。

2.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恩科:安成,滿洲正白旗。

3.道光五年(1825年):定成,滿洲鑲藍旗,官懋功營千總。

4.道光十四年(1834年):貴昌,滿洲鑲黃旗。

5.道光十九年(1839年)恩科:札克黨阿,滿洲鑲紅旗,官正黃旗滿洲佐領。

6.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恩科:祥清,滿洲正白旗,官驍騎校。

7.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佛特恩,滿洲鑲黃旗。

8.咸豐八年(1858年):額能額,滿洲鑲紅旗。

9.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帶補辛酉科:恩隆,滿洲鑲白旗。

10.同治九年(1870年):奎煥,滿洲正白旗。李宗放:《四川古代民族史》,民族出版社,2010,第562頁。

光緒十八年武殿試榜文中的四川武進士

第二甲賜武進士出身:

第四名羅文炳,四川蒲江縣武舉。第十三名陳鴻年,四川內江縣武舉。第十六名秦名富,四川銅梁縣武舉。

第三甲賜同武進士出身:

第一名易國相,四川合江縣武舉。第二十三名蕭殿奎,四川金唐(堂)縣武舉。第六十八名烏起鵬,四川合江縣武舉。第七十一名龍登云,四川宜賓縣武舉。第七十二名李佑忠,四川九姓縣武舉。參見王鴻鵬、王凱賢、肖佐剛、張蔭堂編著:《中國歷代武狀元》,解放軍出版社,2002,第420、421、422、424頁。(鄭按:嘉姓縣原屬瀘州,州判駐九姓鄉,現已廢縣)

清代四川武鼎甲(狀元、榜眼、探花)人名錄

清代科舉考試最高等級的會試,產生的前三名狀元、榜眼、探花稱為“鼎甲”。

我費了很大力氣在史料中查到,清代四川高中武鼎甲的人,寥寥可數,僅13人:

1.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科:探花韓良輔,四川重慶。

2.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科:榜眼成必超,四川仁壽。

3.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科:探花王志元,四川華陽。

4.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科:榜眼王萬壽,四川灌縣。

5.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榜眼姜國仲,四川越雋。

6.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科:武狀元彭陽春,四川華陽。他是清代四川唯一的武狀元,授一等侍衛。

7.咸豐九年(1859年)己未科:探花李上崙,四川邛州。

8.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探花侯會同,四川南充。

9.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榜眼謝子元,四川射洪。

10.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探花張光斗,四川眉州。

11.光緒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榜眼徐海波,四川資州。

12.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科:榜眼李承恩,四川通江。

13.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榜眼杜天麟,四川江津。

清代《華陽縣志》中華陽縣武進士表

高星照。雍正庚戌科(1730年)。

張德勝。乾隆辛卯科(1771年)。

鐘廷孝。嘉慶丙辰恩科(1796年),二等侍衛

趙濟川。道光壬辰科(1832年),二等侍衛,殉節。

彭陽春。道光庚戌科(1850年),武狀元,一等侍衛。

周洪明。同治戊辰科(1868年),武榜眼。一等侍衛。

李為臣。同治甲戌科(1874年),二等侍衛。民國《華陽縣志·武科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刻本。見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整理《成都舊志·通志類·民國華陽縣志(上)》,成都時代出版社,2007,第399—400頁。

(鄭按:華陽縣,大致為20世紀50年代后成都東城區及城市東邊的郊區。)

1901年8月29日,清廷下詔令武科鄉試、會試一律停止。參見許友根:《武舉制度史略》,蘇州出版社,1997,第140—158頁。

另據不完全統計,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至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近500年中,重慶地區出了武探花、武榜眼、武解元、武進士、武舉人等共200多人。參見趙幼生主編:《巴渝武術》,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第164頁。這反映了當地武風盛行,武術水平較高。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丘北县| 综艺| 泸水县| 武安市| 福海县| 平山县| 隆尧县| 汉中市| 饶平县| 永德县| 登封市| 庐江县| 墨江| 蒲江县| 顺昌县| 永清县| 衡南县| 磴口县| 合江县| 高雄县| 广东省| 张掖市| 乡宁县| 昭觉县| 台东县| 滦南县| 九台市| 聂荣县| 荔波县| 达日县| 建湖县| 越西县| 盐津县| 东安县| 大英县| 合江县| 伊川县| 宜都市| 灵寿县| 大荔县| 中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