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十四回初居
- 日月當空,神龍在天
- 生蠔入海
- 2153字
- 2025-03-26 05:49:21
青煙裊裊兮春風,鐘鼓低鳴兮花映紅,馬蹄聲聲兮醉紅妝……
長安郊外,好一派青山綠水掩映中,一座古寺座落其中,周邊無有尋常百姓家。
外面乍一看,獨一處,這皇家寺廟白墻青瓦,拾階而上,好一派古樸景象,不見里面模樣。
此刻就是媚兒安身立命此所,不知道在此歲月幾何?
寺院主持早已經恭候寺門之外:
“娘娘光臨寺院,是本寺之福,禪房早已經收拾干凈,安排妥當,只是房間簡陋,粗茶淡飯,不敢與宮中相較,望娘娘不要怪罪!”
媚兒初來乍到,語氣自然客氣三分:
“原本是小女子打擾了廟里清靜了,怎么能妄生非議,主持門外迎接,非常之喜,也太出乎我意料之外了。
喜梅,把我的體已錢拿出來一封交與主持,聊作進寺的香油錢……”
“好的,娘娘。”
喜梅連忙從一個包裹中取出來一封,交與媚兒:
“主持莫嫌少,身份卑微,一時拿不出更多的,容日后補上。”
主持笑容滿面:
“娘娘過謙了,佛渡有緣人,娘娘面相貴重,日后必能大展宏圖,
天色不早,還是先休息一下吧,娘娘請!”
“主持請!”
兩人互相謙虛著,最后并肩攜手而入……
皇家寺院,顧名思義:
為之先帝祈福,恭賀新帝圣安。
自先帝太宗皇上禮賢敬佛,敕令唐三藏西行取經歸來,宣講佛法,天下百姓家禮佛日盛。
萬眾景仰,各地寺院香火不斷,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唐王南征北戰之際,得少林武僧鼎力相助,遇難呈祥。
所以心里喜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媚兒也是深受影響……
皇宮內院,當今高宗皇帝閱政回來,深感疲憊不堪,幾欲逃避現實。
奈何先帝將天下大任托與自己決斷,雖然三省六部文武各大臣鼎力協助,但疆域廣大,各種軍政大事亦繁雜忙亂。
放之現在,在父母的眼睛里:
自己也不算成年人,還是是個不斷長大的寶貝兒啊!
但父母創業艱難,家國夭下,不敢有違先帝太宗皇上的期待……
眼前鶯飛草長,鶯歌燕舞,理政之余,美酒佳人在身邊,卻是只能愉悅身心,不敢使自己有一絲一毫的放松……
先帝開創一代貞觀之治,早已經被史官,各大臣津津樂道,自己年輕,雖然有享受生活之心,卻不得不收拾藏起來,努力著追尋先皇輝煌的腳步……
為何朕非得生于帝王之家,若是安身立命于富貴人家豈不是更好?
如今卻是舊時相識見不得,童年趣味玩不得。
“舊時相識?”
當今皇帝陛下的心里突然閃現出一絲別樣子的思緒:
“那個先帝曾暗中對自己夸獎的內宮小才人,治國理政,才思敏捷,若是男子,定當提拔擔當為左膀右臂!
可惜,可惜!
自己為太子時曾經侍疾數度謀面,只草草交流幾句,似是故人來,然君臣有別,不敢心猿意馬……
如今皇后未有所出,眼前沒有一男半女,好不冷清,心生戚戚。
皇家最重子嗣。高宗皇上雖然嘴里不言,但父母兄弟憂心重重……
另一個蕭妃兼顧一男一女,見皇后娘娘孤獨寂寞,心里早已經生出非份之想:
“皇后娘娘未有子女,如今宮中地位只有我僅次于她,何不一鼓作氣鼓動圣上冊封我兒為太子,以慰藉父母之望。
亦可鞏固我宮中地位,到時候借機生事,讓皇上廢了皇后娘娘,下一個皇后娘娘豈不是非我莫屬?”
如此計議已定,宮中宮外消息往來,剎那間狂風暴雨來襲,昔日齷齪不足夸,嬌媚轉瞬變夜叉……
作為一國皇后,面對生死之劫,誰知道都是寧為刀殂,不為魚肉。
褪去了少女時代的嬌柔,聯合起被蕭妃打壓著的嬪妃:
“蕭妃如此悍妒,令人不寒而栗,若是其子成了太子,她勢必母憑子貴,瘋狂打壓、迫害、甚至處死我等,
如此,不但正常的的平凡度日猶不可得,可能不知被她用什么名頭把我們扔在亂墳崗,
大家都是跟我多年,捫心自問,我何嘗如此對待你們……”
眾嬪妃苦蕭妃之威久矣,幸得皇后出頭,盡皆臣服:
“皇后娘娘吩咐,我等皆愿追隨娘娘,萬死不辭……”
有一大膽嬪妃突發奇想:
“皇后娘娘莫怪,有一人還可以借為外援。”
“噢,大膽說來,此人是誰?”
“先帝爺宮中才人武娘娘,嘗聞先帝太宗皇上數次贊賞,說她頭腦伶俐,心思敏捷,若是男子,必當重用!”
“原來是此人,被先帝爺點名去皇家寺院終身帶發修行的那個才人?”
“正是!皇后娘娘。”
“噢,很好。來人,賞你個小銀子買點心吃!”
“多謝皇后娘娘!多謝皇后娘娘!”
“大家伙齊心協力,定能渡過這一危機,共享一生之福!”
“多謝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又借家人進宮探望之際,暗通款曲,宮中府中,皆絞盡腦汁,分析時局,計算厲害關系,
如何抑制蕭妃家族的勢力,然后影響當今高宗皇上的決定……
前朝風雨猶未去,今朝暗流又重來。
端的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高宗皇上雖性格溫軟,但亦有太宗皇上的幾分風骨,早已經認定蕭妃此子不足以鶴立雞群,遲遲未作表態……
大臣們更是洞若現火,絲亳未曾站到蕭妃這邊。
蕭妃只撲騰鬧了半天,只落個雞飛蛋打,絲毫未能撼動皇后娘娘半分,反倒是被孤立了,門前冷落鞍馬稀……
一日理政,高宗皇上埋頭于奏章之中不得輕閑,頭疼頻繁發作,心里不舒服的肝火早已經按捺不住:
“外臣雖好,終是朝堂之外,難道我內宮之中就沒有朕之稱心幫手?為我負擔一二?
父皇曾經說過,宮內之中,唯一才人武媚兒可擔大任,但不可重用!
曾經年少時候,情竇初開,兩情相悅,何不重新收入宮中,為我所用。
更何況父皇所為已經有先例,對,就就么辦!”
先帝大去之時,此女已經奉旨出家為尼,噢噢,有了。”
一晃數月。
高宗早朝。
高宗皇上示意身邊太監宣讀圣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明日先皇祭日,為先皇早升仙界祈福!明日出行皇家感恩寺上香,欽此!”
眾大臣一片孝心可嘉,歌功誦德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