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陳雨詩:畫紙—天堂
- 許多人,許多的說說,許多的青春
- 萬物和生長
- 1188字
- 2025-01-30 12:40:13
《像自由一樣美麗》。活著,直到重新回家的那一天。
直至將書合上,我依然無法想象那個時代的猶太兒童,究竟背負了,承受了多少。他們不過是和我們一樣的平常孩子,可是在他們的童年,在他們還未曾領略到人生之美好時,苦難便已降臨,一萬五千多名猶太兒童,最后僅一百多名存活下來。“我在這里住了七個星期,被囚禁在這個集中營。可我已經發現,這里有我喜愛的東西。蒲公英在招呼我,還有院子里開著白花的栗樹枝條。只是,我再也沒有見到另一只蝴蝶,那只蝴蝶,是最后的一只。”
集中營的昏暗交織著孩子們的悲慘,蹙眉讀完了全書,只覺心中很不是滋味,想哭,卻哭不出來。然而,在親眼見到幸存者保存下來的兒童畫作,心中無限的憎惡頓時如決堤的潮水涌起,在惋嘆那段歷史的悲戚與悔恨時,眼淚亦隨之落了下來。那些畫紙殘缺不全,材料各異,顏料也不怎么鮮艷,但它們卻向我詮釋著生活和希望。還記得那只他們最后見到的蝴蝶么,不屬于集中營,不屬于戰爭,只單純的存在著,卻是孩子們永生的眷戀。
“蝴蝶不住在這里,不住在集中營。”
每幅畫作都深深地感動著我,我甚少感動,而此刻卻感動于這些小小的心靈在承受著如此的磨難,而他們竟仍能以如此的筆觸,記錄下他們的心聲,乃至陰霾、期待、向往、思念……每一幅畫都在演繹著孩子的內心,他們對未來的無限憧憬,那般的圣潔,陽光明媚,春暖花開。
眼前似乎飛過了那只象征著自由與歡笑的蝴蝶,翩翩起舞。陽光下,一群孩子們追逐著,嬉戲著,手中拿著五彩的畫筆,盡情揮灑著純潔的童真。畫筆是他們的翅膀,畫紙是他們的天堂。略過眼前的陰霾與黑暗,夢中依然回到了家鄉。
“那么豐富、明亮、耀眼的黃色,或許,那是太陽金色的淚水。那樣,那樣的一種金黃,輕盈得翩然直上。”
《花園》,一個日落余暉的傍晚,花兒散發著鮮艷與芬芳,日日都是這樣,那么寧和。枝頭的花朵,不愿就這樣凋謝。
《夜空》,仰望著寧靜的夜空,心中是無盡的恐懼,這個黑暗的集中點,究竟還要困住他們多久,他們還將在這里度過多少個夜晚,只有上帝知道。
《逾越節聚會》,這是對家的懷念,這是對民族的認同,這是對宗教的信仰,即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們的精神,他們的靈魂,仍是有依托的。
《拿著棍子的警衛》,這是所有恐懼的來源,他們的編號將在這里被熔掉,而后宣布他們的死亡,可是他們要活著,他們渴望一個更好的世界。《火》,代表著希望,終有一天,他們將走進他們的村莊,他們將享受他們的家鄉,那里將不再有黑暗和悲傷。
一連瀏覽了數十幅畫作,可最為震撼我的,卻是那幅《鳥和蝴蝶》。“I never saw another butterfly——Pavel Friedman.”短短一句,卻承載了無盡的苦難與煎熬。在本該陽光燦爛的日子里,卻是陰云密布。沒來由的恐懼,揭開了那段悲壯歷史的序幕。歷史的長卷再一次摻雜著濃重的血腥味,回到那個時代,到處是鮮血。“那一只,就是上次那一只,那么豐富、明亮、耀眼的黃色,或許,那是太陽金色的淚水。那樣,那樣的一種金黃,輕盈得翩然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