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趙燕珺:寶石山下二弄
- 許多人,許多的說說,許多的青春
- 萬物和生長
- 997字
- 2025-01-28 14:30:28
周末,我一人獨步在山角漫無目的地行走,恍然我發現我走到了一條小巷:寶石山下二弄。聽說那是一條孤獨的小巷,一箋悲傷的詩曲。
在這飽經風霜的古街小巷中,歷史的磨痕和新世紀的文化凌空交錯著,不斷蔓延著,像一條世紀長廊似的。
我有些疑慮,站在入口久久凝望,終于還是被吸引,卷入這一場世紀的洪流。這種奇特的吸引力,這種不可抗拒的感染力,讓它的孤獨,它的悲傷,充盈整條小巷,充盈我的整個心魂,有著無法拒絕的蠱惑,使我迷失。
當我跨上這清幽小巷的第一個臺階時,呈現在眼中的是,古老殘舊的石階和樹木漸而脫落的枯葉,那些由梧桐葉鋪成的華麗小道,其中還有一片片零落的花瓣,使小巷徒然添上一種風霜。我輕輕走上古巷的階梯,看見一塊巨石時,便到了第一處景。
我很迷惘,為何這里會有巨石聳立,細看旁邊的石刻,才知道這即是秦始皇纜船石。我看著石刻上的介紹,眼前忽見當年的風高浪急,船夫們束手無策焦急地握著纜繩,又現秦始皇迫于無奈停泊于此。再嘆僧人思凈的耐心細致把這巨石精雕成了彌勒佛的半身石像,流芳百世,供游人觀賞、嬉戲。我垂下雙目,“咚——咚——”耳邊好似聽見了大石佛寺的暮鼓晨鐘。
如夢似幻,好像我只是站在了鏡子的外邊,看到了鏡子里的故事而已。
鏡子對我說,這是一條孤獨的小巷,一箋悲傷的詩曲。
我越來越不明白了。停留了一會兒,我不再思考,匆匆走過纜船石,見一道白墻灰瓦的馬頭墻,又到了下一處景。可看著門墻,又沒有了進入前的興奮,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只見這堅匏別墅已脫去了當年的繁華;褪色的古墻,殘存的房瓦,蘸灰的題字。忽聽見叫賣聲揚然而起,嘆當年的青蓮精舍已成了現在的民屋雜房,繁華、輝煌都不在了,只留塵間最真實的人情冷暖和樸實無華的民間文化。如今我們再也無法看見俞伯平先生文章中的堅匏別墅:“十分春色,一半見枝頭,一半見塵土,唯有哪些……”
然而,每一株花一棵草都留著當年的記憶,堅匏別墅黯然述說著當年的故事還有這條小巷。
他們說,這是一條孤獨的小巷,一箋悲傷的詩曲。瀟瀟然,于是這樣古街的旅程便結束了,我有些不甘卻也無可奈何。朦朦朧,我聽到一個在對我呼喚,清脆動人,似是沈園里的鳳釵在斷壁旁叮呤叮呤響了,我凝神側耳傾聽。她說,這是一條孤獨的小巷,一箋悲傷的詩曲。
我突然明白了,是,這的確是。寶石山下二弄在我的身后同浮羅宮中的殘像一樣存在,是阿忒彌斯的眼淚,潘多拉的迷惑還有維納斯的殘缺。
那是小巷中深埋的故事。回首俯看去,一切歷盡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