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災(zāi)荒
- 大明崛起:從激活系統(tǒng)開始
- 永恒的夜神
- 2987字
- 2025-01-02 10:28:03
應(yīng)天府這座大明都城,宛如一顆璀璨明珠,在歲月的長河中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芒。明媚的陽光毫無保留地傾灑在大街小巷,將這座城市裝點得熠熠生輝。街市上熱鬧非凡,商鋪鱗次櫛比,比肩而立。那些高懸的招牌,在微風(fēng)的輕撫下輕輕搖曳,仿佛是歷史的使者,低聲訴說著各自的傳奇故事。
酒樓里,賓客往來穿梭,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交織成一曲繁華的樂章。人們在這里談天說地,享受著片刻的歡愉,構(gòu)成了一幅生動鮮活的市井畫卷,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太平盛世的祥和景象。
在這熱鬧喧囂的街市之中,一座氣勢恢宏的“悅香酒樓”格外引人注目。“悅香酒樓”四個大字的牌匾高懸,古樸而莊重,散發(fā)著獨特的韻味。酒樓的建筑規(guī)模宏大,從側(cè)面望去,算上后院雜房,占地足有兩畝之廣。飛檐斗拱之間,精巧的工藝展露無遺;雕梁畫棟之處,彰顯著非凡的氣派。如此奢華的酒樓,其東家必定身份顯赫,引得過往路人紛紛投來羨慕與好奇的目光。
然而,與周邊熱鬧非凡的酒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悅香酒樓”內(nèi)顯得格外冷清。柜臺內(nèi),一位身著綾羅綢緞的妙齡女子靜靜佇立。她便是年僅15歲的安慶公主,朱元璋最為疼愛的女兒。
公主面容精致如畫,肌膚勝雪,雙眸猶如夜空中閃爍的星辰,透著靈動與聰慧。可此刻,她那明亮的眼眸中卻滿是憂愁,仿佛被一層濃厚的陰霾所籠罩。
“翠兒,酒樓請的可是御膳房出來的大廚,手藝那是沒得說,價格也不比別家貴,為何就是沒生意呢?”安慶公主輕輕嘆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與困惑。她自小在皇宮中長大,見慣了宮廷的奢華與莊重,也深知父皇母后為了大明江山日夜操勞。如今,父皇每日為國庫空虛的事兒愁眉不展,母后身為皇后,都要親自做針線活來貼補后宮用度。她心疼父母,便想著開這家酒樓,為他們分擔(dān)些壓力。可現(xiàn)實卻給了她沉重的一擊,酒樓每日進賬,對尋常百姓來說或許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可對大明國庫而言,不過是滄海一粟,微不足道。
翠兒,她微微欠身,輕聲說道:“公主,奴婢也不清楚。這酒樓才開業(yè)兩個多月,萬事開頭難,往后日子還長,總會好起來的。”
“翠兒,這里就辛苦你了,我先回宮。”安慶公主勉強擠出一絲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陽,雖帶著溫暖,卻也透著一絲無力。
“公主,這都是奴婢該做的,恭送公主!”翠兒欠身行禮,眼神中滿是忠誠與關(guān)切。
“翠兒,在宮外便稱我小姐吧。我走了。”安慶公主說完,帶著丫鬟緩緩離開了酒樓。她的背影顯得有些落寞,步伐也不再像往日那般輕快,仿佛承載著無數(shù)的心事。
應(yīng)天府的主干道寬闊而平坦,北連皇宮,南通城門。這條道路,見證了無數(shù)的繁華與滄桑,也承載著大明的興衰榮辱。皇宮,那座象征著權(quán)力與威嚴(yán)的宮殿,靜靜地矗立在都城的北端。坤寧宮內(nèi),彌漫著一股寧靜而祥和的氣息。
馬皇后正溫婉地坐在案邊,低著頭,專注地做著針線活。她身著樸素的衣衫,沒有過多的華麗裝飾,卻難掩其端莊賢淑的氣質(zhì)。
她的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嫻熟,仿佛將對家人的關(guān)愛與對國家的期許都融入到了這一針一線之中。
她的賢德在后宮之中備受贊譽,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照亮了整個宮廷。
“妹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那熟悉而洪亮的聲音,如同洪鐘一般,打破了宮殿內(nèi)的寧靜。
馬皇后聽到這聲音,嘴角不自覺地上揚,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溫柔。她放下手中的針線,起身相迎。
只見朱元璋身姿挺拔,邁著沉穩(wěn)而有力的步伐快步走進來。歲月在他的臉上留下了些許痕跡,但那與生俱來的帝王威嚴(yán)卻絲毫未減。
他身后還跟著老太監(jiān)王公公,王公公微微弓著身子,臉上帶著恭敬的神情。
“重八!”馬皇后微笑著輕聲呼喚,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綻放的花朵,溫暖而美麗。她快步上前,輕輕扶著朱元璋在案邊坐下。
“妹子,你又在做針線活,可要多注意身體,別太操勞了。”朱元璋看著案上的針線,眼神中滿是心疼。
他深知馬皇后的辛苦,也明白她為了這個家,為了整個大明后宮所做出的努力。
朱元璋出身貧寒,曾經(jīng)只是一個放牛娃,在亂世中歷經(jīng)磨難,憑借著卓越的智慧和勇氣,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建立了大明王朝。
然而,建國后,北方邊患頻繁,戰(zhàn)事不斷,蒙古殘余勢力時常侵?jǐn)_邊境,為了保衛(wèi)國家的安寧,朱元璋不得不派遣大量的軍隊進行防御和征討。
這些戰(zhàn)爭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致使國庫空虛。
馬皇后為了給后宮做表率,平日里節(jié)衣縮食,以身作則,還時常親手做些女紅,為后宮樹立了勤儉的榜樣。
馬皇后接過宮女遞來的茶,遞給朱元璋,微笑著問道:“重八,看您這樣子,又是何事讓您心煩了?”她的聲音溫柔而舒緩,仿佛一陣春風(fēng),能撫平世間所有的煩惱。
朱元璋接過茶,輕抿一口,微微皺起眉頭,嘆道:“哼!還不是那幫天天找咱要錢的人!春耕馬上就到了,可這都一個多月沒下雨了,土地干裂,莊稼無法播種。今年的收成怕是要受影響,估計又是個災(zāi)年啊!”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憂慮與無奈,作為一國之君,他深知百姓的疾苦,也明白糧食對于國家的重要性。
“妹子,如今國庫空虛,又趕上天災(zāi),竟有人在背后說這是上天怪罪咱濫殺無辜。”
說到此處,朱元璋的帝王威嚴(yán)稍減,眼中流露出一絲憂慮,仿佛渴望從馬皇后面前得到安慰。
他雖然是一位叱咤風(fēng)云的帝王,但在馬皇后面前,他也是一個需要理解和支持的丈夫。
馬皇后深情地注視著朱元璋,她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信任。她溫柔地說道:“天有不測風(fēng)云,這是自然常理,與人事并無關(guān)聯(lián)。陛下萬不可輕信這些謠言,徒增煩惱。您出身貧寒,深知百姓疾苦,為了這天下蒼生,您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才建立了大明王朝。這是上天的旨意,也是百姓的期望。如今雖遇困難,但只要我們君臣一心,百姓同心,定能度過難關(guān)。”
朱元璋微微點頭,馬皇后的話如同一劑良藥,讓他的心情平復(fù)了許多。
他看著馬皇后,眼中滿是感激與愛意,說道:“妹子,有你在咱身邊,是咱的福氣。”
就在這時,外面?zhèn)鱽硪魂嚹_步聲和說話聲。
“爹,娘,我回來了!”朱標(biāo)大步走進殿內(nèi)。他今年24歲,身姿挺拔,面容英俊,眼神中透著聰慧與穩(wěn)重。他穿著一襲華麗的錦袍,腰間束著玉帶,盡顯皇家風(fēng)范。
“標(biāo)兒,你可算回來了。”朱元璋看著兒子,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朱標(biāo)是他寄予厚望的接班人,自小便聰明伶俐,勤奮好學(xué),仁愛寬厚,深受朱元璋的喜愛。
“爹,娘,兒臣剛從外面回來,聽聞了一些事兒,心中有些憂慮。”朱標(biāo)一臉嚴(yán)肅地說道,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沉重,讓人感受到事情的嚴(yán)重性。
“哦?標(biāo)兒,有什么事但說無妨。”朱元璋看著兒子,眼神中充滿期待。他希望朱標(biāo)能夠在歷練中不斷成長,學(xué)會擔(dān)當(dāng),為大明的未來做好準(zhǔn)備。
朱標(biāo)說道:“兒臣聽說,如今民間有些百姓生活困苦,再加上這旱災(zāi),莊稼顆粒無收,恐怕會有流民出現(xiàn)。這些流民四處漂泊,居無定所,不僅生活艱難,還可能會引發(fā)社會動蕩。兒臣覺得,咱們應(yīng)該提前做好應(yīng)對之策。”
朱元璋聽后,沉思片刻,緩緩說道:“標(biāo)兒說得有理。如今國庫空虛,賑災(zāi)之事還需從長計議。咱既要考慮百姓的生計,又要確保國家的穩(wěn)定。這其中的權(quán)衡,實在是不易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疲憊與無奈,作為一國之君,他需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太多。
馬皇后在一旁說道:“重八,標(biāo)兒心系百姓,有此等胸懷,實乃我大明之幸。百姓是國家的根基,只有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如今雖然國庫空虛,但我們可以發(fā)動宮中的妃嬪和大臣們,捐出一些財物,先解百姓的燃眉之急。”
朱元璋點頭笑道:“是啊,我兒有此見識,我很欣慰。妹子說得也對,我們要以身作則,號召大家共渡難關(guān)。標(biāo)兒,你明日便去召集大臣們商議賑災(zāi)之事,看看如何調(diào)配物資,安置流民。”
“是,爹!”朱標(biāo)堅定地說道,他的眼神中充滿了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