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調神湯
- 我的中醫之路研究生篇
- 桂芍先生
- 2136字
- 2025-01-13 10:20:35
而后便是起身的聲音,緊接著診室門打開,走出來一個中年男子攙扶著一個老年人,這老年人顫顫巍巍的,肢體震顫不停。
后面又陸陸續續進去了好幾個人,因為有病人,我也不好打擾,索性在外面聽著十師姐的診病過程,這倒是讓我大為驚嘆,這十師姐雖然比我大不了多少,但醫術竟然這么厲害。
過了大半個小時后,見沒有病人了,我才進入十師姐的診室。
“十師姐,你好”。我一進門便主動問好。
“你是?哦,我想起來了,你應該是師傅收的十一弟子,叫郭什么來著,郭南星郭師弟是吧。”十師姐的聲音有些沙啞,想來一天看了不少病人,說了不少話,肯定傷津耗氣了。
“十師姐,您可比照片漂亮多了。”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拉近雙方關系的第一件事就是拍馬屁,當然我說的確實是實話,十師姐確實美貌動人。
膚色白皙,身材苗條,五官端正而顯得秀氣,頗有“清水出芙蓉”之感。
“哈哈,瞎說什么大實話,不過你這小師弟可處,以后我罩著你。”十師姐拍了拍我的肩膀,看起來心情不錯。
“十師姐,我想問一問您,剛才那個震顫的老者,您是怎么考慮的,用了什么方,還有什么是上魚際脈?”我虛心請教道。
“你這小師弟倒是好學的很呀,那作為師姐,我就來簡單說一說吧。
剛才的方子其實出自三部六病,是劉老的調神湯。在講調神湯之前,我們先來講一講奇形脈,這也是來自劉老的講稿,我就復述一遍吧。
奇形之脈之所以謂奇,就是與正常的脈象不同,而形成其特有的形狀。奇形脈有病理奇形脈和生理奇形脈之分。生理奇形脈一般在臨床無特殊診斷意義;病理奇形脈對于局部病的診斷和認識有重要的意義。
其中生理性的有:
雙管脈:憑脈時,寸口脈初按始覺寬大,仔細體驗,方能感覺到有責任動脈血管同時經過橈骨側,兩脈并駕齊驅,一般無診斷意義。
神門脈:憑脈時,寸口無脈,而在神門穴有縱行通過的脈管,叫神門脈,屬生理變異,無臨床診斷意義。
反關脈:憑脈時,寸口無脈,脈管從尺部橈骨至手背側,其脈搏顯而可見,屬生理性改變。
六陰脈:寸口憑脈時,脈搏特別小,難以摸到,其人表現如常,其人迎、趺陽脈搏動如常人者,稱六陰脈。此類脈多與反關脈并見,屬生理特異性,一般無臨床意義。
而病理性改變的奇形脈有:
上魚際脈:憑脈時,寸口脈在腕橫紋以上可以摸到。甚者,脈充皮下,可見其搏動,直到手掌大魚際,故稱上魚際脈。多由肝陽上亢而致,病性多為交感神經功能亢奮,呈陽性病理反應。
聚關脈:憑脈時,寸口脈,關脈獨大,甚者猶如豆狀,搏動明顯,高出皮膚,寸尺俱弱其脈搏顯于關部,故稱聚關脈。多由肝氣郁結所致。多與迷走神經興奮有關,主陰性病理反應。
長弦脈:以右尺多見,脈管見弦而長,超出尺部向后延續數寸,脈跳弦緊有力,多為腹滿寒疝所致。根據其長弦程度,可判斷腹滿寒疝病變的程度,對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動脈:憑脈時,脈的搏動與正常人有別,指下切脈有縱行跳動之感,關前一下,關后一下交替跳動,搖擺不定,我們稱為動脈。經過多年考察,提示病者受到大的驚嚇,反映在大腦表層,影響到脈象,心中有惕惕不安之感。
劉老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出具有判斷病理變化性質的四種類型的脈象,作為臨床辨脈定證的依據。
而其中之一是如果有上魚際脈或上魚際脈并見聚關脈者,那便可以考慮應用調神湯這個方子,這就是據脈定性、依性定方。
劉老認為上魚際脈的出現,是肝陽上亢的集中表現。劉老經過幾十年的觀察驗證,提示患者性格剛強、脾氣急躁,至少有3年以上的時間內心情不暢,對自己的性格采取壓制態度,用理智克制自己沖動的性情。
我們再從西醫的病理生理角度去看。思維的沖動,導致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出現交感神經的興奮,血管處于收縮狀態。血管壓力增加,血壓增高。久而久之,在寸口脈上,使脈管向上移位,甚至達到掌側拇指大魚際。這就是臨床見到的脈搏突破腕橫紋以上的上魚際脈。
見到上魚際脈的患者,90%以上會出現交感神經亢奮的一系列表現。機體中,由于大腦皮層功能紊亂,使周身上下出現一系列紊亂現象,甚至有種百病傳身的感覺。但具體檢查呢,無論心電圖、腦電圖、超聲、核磁等現代設備檢查,則無一異常改變。
因實屬整體的紊亂現象,并無器質性的病理變化,所以在治療起來,不能單純治某一方面,而必須講協調,使之達到動態的平衡,使紊亂的大腦皮層功能趨于正常,這樣方可諸證盡消。”
“多謝十師姐答疑解惑。”看來回去之后一定要拜讀一下劉老的著作三部六病講稿。
“小師弟,師傅已經和我說了,后天想讓我帶你去祝由交流會。”十師姐頓了頓繼續說道:“那問一下小師弟,你知道什么是祝由嗎?”
我撓了撓腦袋,幸虧方才等待十師姐的時候,上網查了查這方面的文獻,現在倒不至于兩眼一抹黑。
不然師姐帶我去交流會,而我對祝由的基本概念都不知道,那別提有多尷尬了:
“明清以來,民間流行最廣的祝由專科書籍《軒轅碑記醫學祝由十三科》,在其序中明確釋義“祝由”為:對天祝告其(病)由。由此看來,“祝由”可以解釋為通過向“上天”或“神”祈禱、祭祀,從而達到解除身體疾患。這是目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說法。
另一種說法也有不少人支持,那就是將“祝”解釋為“咒”,明確了“祝”為詛咒之意,而“祝由”,即是對致病緣由予以詛咒,以達到治療疾患的目的。“祝由”亦可理解為對致病因素予以詛咒,與其抗爭,從而達到解除身體疾患的一種方法。”
十師姐點了點頭,表示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