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呂布:那我這太子心腹不是白當了?!
- 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 一覺睡到下午醒
- 2166字
- 2025-02-13 23:40:46
半月轉瞬即逝,王允像是徹底忘了呂布這個人,不僅未曾再邀他至家中宴飲,平日里遇見也只是眼皮微抬,嘴角扯出一抹似有若無的淡笑便匆匆擦肩而過,那疏離的模樣,仿佛從不曾與呂布相識一般。
今晨,府衙內眾人正埋首于堆積如山的庶務之中,氣氛沉悶壓抑。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平靜,郵卒一路小跑,滿頭大汗地沖進大堂,雙手高高捧著皇甫嵩的戰報,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戰報!皇甫將軍戰報送達!”
戰報一到,原本還在忙碌的眾人瞬間停下手中動作,目光齊刷刷地投向郵卒。
王允迫不及待地伸手接過戰報,目光急切地掃過上面的內容,越看臉上的笑意越濃,最后忍不住拍案而起。
“善!”
豫州方大渠帥波才,小渠帥彭脫、劉辟、吳霸、黃邵、何儀、何曼六人俱已剿滅,由此豫州便再無頑敵。
唯剩些許零星小股蛾賊流竄,即便是僅憑郡國兵也足以將剩余的黃巾余孽徹底肅清。
王允猛地轉過頭看向一旁的呂布,眼中滿是得意之色,嘴角掛著一抹嘲諷的輕笑,那神情仿佛在說,即便無你相助,這豫州的黃巾之亂我亦能平定。
與軍報一同抵達的,還有一封太子詔書和一封私人書信。
“豫州刺史允,秉忠貞之節,負戡亂之才。黃巾煽禍,豫土震蕩,爾率虎賁蕩滌妖氛,布仁政安撫疲氓。今海內洶洶,逆焰未戢。卿當厲兵秣馬,勠力戡亂,克振朝綱,必以酬功,勉膺殊遇,勿懈初志!”
王允看著手中的詔書,臉上瞬間綻放出燦爛的笑容,輕撫著美髯,仰頭放聲大笑。
在場眾人皆面面相覷,不明其故,王允將太子詔書遞給一旁的治中從事郭缊,笑謂眾人道:“且讓伯玄為爾等誦讀太子詔書。”
待郭缊誦讀完詔書,眾人這才恍然大悟,紛紛露出羨慕和討好的神情。
一位幕僚滿臉堆笑,上前恭維道:“刺史得太子信重,想來日后歸朝,九卿當有刺史之位!”
“是啊,刺史大功于國,太子賢明,自當重用之!”另一位幕僚也趕緊附和,臉上的諂媚之色溢于言表。
眾人與王允這位豫州刺史共事近半載,他們早已摸透了這位上官的脾性,鉚足了勁兒夸就完事了。
王允不貪財,不好色,清廉治吏,但唯獨好名好功。
為求清名,王允對于諫言,只要有理,都會虛心納諫。即便諫言荒唐無理,王允也不會厲聲駁斥,只要事后向旁人言王允乃寬厚長者,這位豫州刺史也不會給你穿小鞋。
為求功績,王允也什么都敢做,上任之初便一口氣懲處了十幾個豪門。
見眾人如此附和,又得太子明詔夸贊,王允更是喜不勝收,道:“伯玄,將詔書傳之左右,令眾人拜讀!”
身為兵曹從事的呂布獨坐角落中,身旁冷清無人。
都是官場上的人精,王允親近誰他們未必會太過在意,但王允若是厭惡誰,他們便會格外在意。
不阿諛王允親近之人,王允也不會如何。
但若是親近王允厭惡之人,那絕對會招來王允的打壓。
他們也不是不知道呂布得太子信重,是比二千石的越騎校尉,然而呂布和他們并非一個體系中的人,也不必太過在意呂布。
況且,得罪了呂布,他能把你整死不成?
而得罪了王允,他是真能整得你生不如死,在官場上寸步難行。
不過呂布倒是也不在意,他身上這個兵曹從事不過是暫時的,是太子擔心王允不知兵才派他這個越騎校尉襄助,時候一到便可拍拍屁股回到太子身邊。
只是,當王允夸耀自身武功(在武事上的功勞)時,那雙虎目看著王允這副得意忘形的模樣,卻是生出了幾分厭惡。
即便是他這等邊郡武夫也知曉,哪有受了太子詔書褒贊還將詔書傳之以示賓客幕僚的?
而且豫州黃巾被平定,分明是太子親征的緣故,你這老匹夫做了多少貢獻,安敢貪太子之功?
一旦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厭惡之感,那么無論對方做什么,在其眼中都會顯得面目可憎。
王允是如此,呂布同樣如此。
然而呂布也沒有太過關注王允的動向,低著頭吃茶。
反正太子也有詔書給他,令他整頓越騎校尉部北上與太子匯合援助盧植。
至于王允這老匹夫,他是不伺候了,誰愛伺候誰伺候!
他呂奉先成為太子心腹前要忍氣吞聲,成為太子心腹后難道還要忍氣吞聲?
那他這太子心腹不是白當了!
王允自然注意到了呂布臉上的神情,冷哼一聲后翻開了太子的那封私人書信。
信中令他整頓豫州如今的無主耕地,一寸一毫都要登記入冊,嚴防世家豪門侵占。
盡管王允此刻的確有些得意忘形,但對于耕地一事,卻也是深以為然。
豫州處中原腹地,世家豪門林立,這些年豫州上繳的賦稅也愈少了。
他上任豫州刺史后,又親下鄉里巡查,發覺豫州大半耕地竟已為各世家豪門所據,只是彼時為了應付黃巾叛亂不宜輕動。
想必待他整頓豫州無主耕地后,他的清名會愈加遠播,屆時九卿之中當有他一席之地!
不過說起清名,王允的臉色突然變得凝重起來,他微微皺起眉頭,手不自覺地撫著下巴,陷入了沉思。
數日前,沛國的郡國兵抓住了一個名為王當的蛾賊,乃是張角的弟子,士卒從此人搜到一封書信,乃是中常侍張讓的賓客與張角來往的書信。
若僅僅如此,他也許會直接將書信內容公開并上書太子、尚書臺以及蘭臺,公開彈劾張讓這個閹宦,為他的清名再添上一把火。
然而當王允閱讀到書信末尾之時卻是猶豫了,因為書信中張角提及盧植老母乃是太平道信徒,可憑此游說盧植舉義。
若是兩個月之前,王允也會毫不猶豫地如彈劾張讓那般彈劾盧植,這不僅能讓王允進一步賺取剛直清名,還可趁機打壓古文學派。
但自從有了陳紀這個反面教材,不說全天下人,至少絕大多數人都不敢再動什么與太子打擂臺的心思了。
太子的手段太狠辣了,讓人生不如死,直接將陳紀一生的清名全毀了,等著陳紀的將是史書中“非人哉”和“不孝子”的評價。
可若是不做些什么,王允卻也覺得浪費了這大好機會。
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