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立賢不立長
- 明末:開局海賊王,我霸凌大清!
- 南明離火錄
- 2108字
- 2025-01-04 21:26:57
當鄭芝龍兵入長江,攻占崇明之時。
南京城中,兵部尚書史可法,勛貴代表趙之龍,守備太監韓贊周三人正在匯集南都群臣商議擁立新君之事。
“史閣部,如今闖賊入京,皇上已經遭到不測,太子和永王、定王亦遲遲未有消息?!?
“我等唯有迅速擁立潞王監國稱帝,才能安撫天下士民之心?。 ?
禮部尚書王鐸、禮部侍郎錢謙益、兵部侍郎呂大器、戶部尚書高弘圖、右都御史張慎言、詹事府詹事姜曰廣等一眾東林黨大佬齊聲開口道。
此言一出,南都群臣之首的史可法頓時扶著額頭頭疼不已。
闖賊入京的消息傳到南都已經一個多月了,崇禎先帝駕崩的消息也已經確認。
太子和永王、定王亦了無音訊,估計不是落入闖賊之手就在兵荒馬亂中遭到不測了。
按理來說,值此多事之秋為了匡扶大明朝社稷,江南最有權勢的兵部尚書史可法應該火速擁立新君,定下大號,穩定人心。
可是伴隨著崇禎和他的諸子失聯,對于新君的人選史可法一直猶豫不決。
按照大明朝的法理,崇禎已經駕崩,太子和永王、定王也不知所蹤,崇禎這一脈已經指望不上了。
南都群賢當向上追溯,尋找最為合適的藩王繼承大統。
而崇禎的哥哥天啟早逝沒有留下血脈。
所以大明朝的新君當從神宗皇帝萬歷尚存的子孫中選取。
此時此刻,神宗子孫中還存有福王朱由崧、惠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三人。
從法理上來說福王稍占優勢,但惠王和桂王也大差不差。
然而惠王和桂王的封地在荊州和衡陽。
那里早已經遭到了闖賊和西賊的毒手,惠王和桂王雖然僥幸逃出生天。
可惠王朱常潤遭到兵禍后精神失常,估計是被闖賊和西賊給嚇著了整日只知道吃齋念佛。
桂王朱常瀛和他的兒子朱由榔雖然不至于如此,可桂藩現在遷居廣西路途遙遠。
所以近在江北的福王朱由崧近水樓臺先得月成為了最為合適的擁立人選。
可是福王雖然在法理和距離上都占據優勢成為了大明朝新君最為合適的人選。
并獲得淮安巡撫路振飛等一批江北地方官員的支持。
但上到史可法,下到普通的江南書生,他們都不愿意讓福王即位啊!
因為早在神宗時期,萬歷皇帝就有意立老福王為太子然而由于東林黨的再三阻攔最終未能如愿。
東林黨和福藩有舊怨在,要是福王入主南京當上了皇帝萬一翻起舊賬來可如何是好?
所以以王鐸和錢謙益為代表,南都群賢多次勸說史可法以‘立賢不立長’為由擁立在江南潞王朱常淓為帝。
好阻止福王登基,翻起舊賬。
可是史可法雖然不喜福王但他又是一個忠臣,對大明朝的禮法看得極重。
要是擁立了潞王則于禮法不合所以史可法糾結了一個多月直到現在。
“忻城伯和韓公公怎么看?”史可法愁眉苦臉詢問起來趙之龍和韓贊周的意見。
南京城中有崇禎安排好的三位重臣,第一位便是兵部尚書史可法,第二位和第三位則是他詢問的忻城伯趙之龍和守備太監韓贊周。
他們三人分別代表文臣、勛貴、太監三股勢力。
史可法雖貴為文臣之首權勢最重,但對于趙韓二人他亦是按照法理沒有打算忽視他們的意見。
“史閣部,鄙人不才,亦是毫無主意?!?
“關于新君之事全憑史閣部和各位大賢做主。”趙之龍滴水不露地回答道。
他雖然按照崇禎命令以勛貴代表的身份提督南都京營,看似和史可法平起平坐。
但是我大明朝的勛貴在文臣面前又算得了?
不要說擁立新君了,但凡是朝政之事東林諸公都不愿意讓勛貴插手。
既然如此趙之龍又何必蹚這趟渾水呢?
“忻城伯,你貴為勛貴之首,提督京營。”
“值此危難之際又豈能袖手旁觀?”史可法聞言頓時不悅道。
在現在這個關鍵時刻史可法幾乎是一人承擔起來了南都乃至于整個江南的重任。
對于趙之龍的這種行為自然是非常不滿的。
然而趙之龍卻嗤笑一聲,“史閣部,先帝都已經駕崩了咱們就無需說這些話了。”
“我這個京營提督手中無兵無將,根本名不副實,又如何與東林的諸位大賢相比?”
“擁立新君一事,只能全憑史閣部和諸位大賢做主??!”
趙之龍雖然在名義上是南京的京營提督,手握南京的兵馬大權。
但現在的南京那有什么兵啊!
莫說是南京的京營了,哪怕是北京的京營還存在說不定崇禎都不至于上了歪脖子樹。
他這個京營提督只是擺設而已。
所以對于擁立一事,趙之龍亦是知道分寸。
他手中無兵無權在東林黨面前只是吉祥物而已哪里會蹚這趟渾水?
“那韓公公又怎么看呢?”史可法臉色陰沉地轉向韓贊周。
“史閣部,咱家只是一個閹人而已,現在皇上都沒了咱家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又怎么敢口出狂言?”韓贊周故作憂傷的開口道。
勛貴在文臣面前是吉祥物,韓贊周這個守備太監在東林黨又能好到哪里去?
太監之所以能和文臣過招全靠著背后的皇帝。
現在大明朝連皇帝都沒了韓贊周又豈敢舉止乖張呢?
看著趙之龍和韓贊周的態度史可法不由地長嘆了一口氣。
王鐸和錢謙益等人卻是竊喜不已,趙之龍和韓贊周都不敢在擁立之事發言。
南京城中的勛貴和太監在他們面前就是名副其實的擺設了。
既然如此,自當趁熱打鐵說服史可法擁立潞王。
“史閣部,福王貪財好色,嗜賭酣睡,絕非明君,唯有擁立潞王才能匡扶我大明朝的江山啊!”錢謙益等人齊聲開口道。
史可法扶著額頭半響之后他終是喃喃道:“既然諸位都這么說了,那么本閣立刻迎潞王入京。”
此言一出,錢謙益等人頓時歡呼雀躍起來,趙之龍亦無動于衷。
然而韓贊周卻不由地臉色一變,他看著史可法咬牙開口道:“史閣部,福王汝可不立,然而潞王非神宗子孫與禮法不可?!?
“今日若是南都擁立了潞王,他日焉能確保武昌的左良玉不擁惠王,福建的鄭芝龍不擁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