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呈補闕喬知之①
盧家少婦郁金堂②,海燕雙棲玳瑁梁③。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④。
白狼河北音書斷⑤,丹鳳城南秋夜長⑥。
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⑦。
①這首詩在《樂府詩集》中題作《獨不見》,歸入“雜曲歌辭”一類,但不少人卻認為它是一首七律,明代詩人何景明就以它為唐代七律的卷首之作。其實從它意脈流貫圓暢、語句比較疏朗、下字不避重復等語言特點來看,它的確像樂府,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就指出它“末句是齊梁樂府語”,但七律本身就與樂府有淵源關系,這首詩平仄大體合律,中間兩聯對仗首尾不對仗也基本入格,所以說是七律也不錯。補闕:掌管諷諫的官;喬知之:武則天時代當過右補闕,后被武承嗣殺害。
②《樂府詩集》卷八十五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東流,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南陌頭。十五嫁為盧郎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寫的是一個名叫莫愁嫁給盧郎的少婦,后人往往以她指代少婦;郁金堂:就是堂上燃著郁金蘇合香。
③玳瑁:本是一種海龜,龜甲黑黃相間呈半透明狀;玳瑁梁:漆得像玳瑁色澤的房梁。這句用“雙棲”反襯盧家少婦的孤獨寂寞,用“郁金”、“玳瑁”的華麗反襯盧家的清冷空寂。
④寒砧:指寒風冷水中搗衣的砧杵相擊聲,砧是承托衣物的大石塊,古人九月將換冬衣,所以家家洗衣準備冬裝。在搗衣聲中,黃葉紛紛墜落,這時最容易引起對遠行親人的思念,所以下面緊接著就寫到了遠在遼陽守邊十年的親人。遼陽:指遼東一帶。
⑤白狼河:即今遼寧的大凌河。
⑥丹鳳城:指長安。相傳秦穆公女兒弄玉吹簫引鳳到咸陽,因而以“丹鳳”為城名,長安與咸陽緊鄰,所以也可稱“鳳城”。
⑦誰為:為誰。流黃:黃紫相間的絹,這里指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