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蕭正德登基
- 六龍同朝,家父千古暴君?
- 幸我所得
- 2776字
- 2025-02-05 18:10:16
十月初二,侯景再次請求誅殺朱異等奸臣。
面對侯景的背刺,臺城內的朱異也嘔出一口老血,顧自喃語:“自己三番幾次替你侯景說好話,沒想到你這胡虜卻屢次恩將仇報,非要將我逼上死路!?”
朱異派人對城外發出消息,聲稱只要有人宰了侯景,除卻朝廷原有的賞賜,自己額外送上一萬錢,一萬匹布和一萬匹絹。
次日,朱異和張綰商議出兵攻擊。
羊侃搖頭:“不可!出兵若少,不足以破賊,只會白白挫傷自己的銳氣,若多的話,一旦失利,吊橋窄小,必定會產生巨大傷亡!”
朱異固執己見道:“羊將軍,你就這么瞧不起我們這群手拿筆桿子的嗎?
韋睿身體羸弱,無法騎馬,依舊成就名將之名!
陳慶之最初官任主書,負責文書工作,后來不也率領七千白袍兵,連下北魏五十二座城池,俘虜七萬五千多人,成就元顥還于舊都。
我朱異雖不才,卻也執掌中樞機密三十余載,難道便連襲擊敵軍,挫敵銳氣的任務都不能勝任嗎?”
蕭衍:“長期防守士氣難免低迷,確實應該主動出擊一會。”
蕭綱深以為然。
在皇帝和太子的示意下,羊侃含恨抽調一千人馬給朱異指揮,江子一作為其副將,隨之而去。
六十七歲的朱異連夜打造“朱”字戰旗。
朱異:“定要讓侯景此獠知道老夫的厲害!”
十月初三,朱異自臺城南面的大司馬門直撲侯景大軍,戰旗浩蕩。
侯景看著朱字戰旗:“建康城內還有姓朱的大將?”
王偉:“羊侃善守,興許是朱異。”
侯景哈哈大笑:“難怪會從南門直撲我軍,這個老匹夫是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是只會如野豬一樣橫沖直撞!?”
侯景:“我正要請誅朱異,結果他自己送上門前,那我還客氣什么?”
王偉:“明公,潰敵可以,但朱異此獠絕計不可傷害,得放其歸入建康。
有此人在建康禍亂朝綱,明公大業定成!”
侯景:“若非王郎此言,我險些誤事。
我得王郎,大事無虞!”
于是侯景親自擂鼓,下令士卒擊潰來軍,挫敵銳氣即可。
朱異看著自己麾下皆是身高體壯者,神色瀟灑,仿若世間大將,也不過如此。
不知兵者輕兵事,朱異可能就是這樣的人.
......
叛軍大多北人和南朝奴仆,皆是往日不得意之徒,如今看見朱異率領而來的軍隊,各個宛若豺狼貪婪的注視自己的軍功獵物。
而朱異手下的一千人馬,常年身處秦淮河畔,受建康紙醉金迷的影響,你讓他們站崗親手盤剝百姓倒是尤甚可用,讓他們提刀馳騁戰場,效果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兩軍剛一交鋒,朱異軍便兵敗如山倒,四處潰散。
副將江子一欲要讓朱異下令撤退,結果待江子一回頭,朱異早已騎馬北逃回吊橋處。
江子一無語凝噎,連忙下令撤回臺城。
主將畏戰先逃,軍心大潰。
朱異的士兵爭相逃跑,爭相北返過橋。
果如羊侃所料,因為浮橋很窄,士卒相互踩踏,最終掉到水里淹死的就有上百人。
站在城墻居高臨下的羊侃看著四處散落的朱字旗幟,撫膺扼腕,老淚縱橫。
羊侃下令穩固城防,嚴陣把守。
侯景始終不能攻下建康。
就在臺城久攻不下,侯景一籌莫展之時。
王偉獻策:“建康城內權貴云集,奴仆不計其數,明公何不效仿當初在壽陽,繼續解放奴隸?”
【在《三國志·魏志·趙儼傳》中,有“表府解放”的描述,意為釋放囚犯,這里的解放是釋放的意思】
侯景遂宣稱:凡為奴仆者,只要愿意投靠他,一律解除奴隸身份,上升為平民良籍。
于是,轟轟烈烈的奴隸解放運動,在硝煙紛飛的建康城內拉開了帷幕。
僅僅三日,建康城投奔叛軍的奴隸多達三百余眾。
王偉再是進言:“有羊侃這把老骨頭在,我們不能輕易攻下建康城。
我們進攻的越是進攻的猛烈,敵人則越是眾志成城。
以我之見,咱們還是圍而不攻,困死他們方為上策。”
侯景深以為然,于是下令圍繞臺城修筑營壘。
十月初八,
臺城內的蕭衍讓人殺了一匹白馬,并在太極殿祭祀戰神蚩尤,文武百官也都出席了這次活動。
于是,百官精神亢奮,士氣大漲。
眼見臺城內白馬祭祀聲勢大起。
蕭正德的反應最為雀躍,連夜對侯景說道:“河南王,眼下臺城內士氣大漲,我們應該也在輿論上大作文章了!”
蕭正德瘋狂暗示侯景:感覺我是時候該登基了!
侯景面色猶豫。
一路上,侯景深知蕭正德欲為帝,而他自己也意欲為帝,所以一直以“君心我自然知曉,不過眼下大事未定,等到拿下臺城再說”為由,來推遲蕭正德的暗示。
王偉深諳輿論的重要性,建議道:“明公,現在進入僵局,不妨立臨賀王為帝,樹立戰爭的合法性,以團結士氣鼓舞人心。
并傳言臺詞內的菩薩皇帝已經駕崩,如今把握朝廷的是朱異、羊侃等篡臣。
改清君側之爭為正統之爭?”
侯景對軍時王偉的話一直都是深信不疑的,此次也沒有例外。
叛軍連夜大肆宣傳:老皇帝已經駕崩,密詔讓蕭正德登基,現在臺城內的是朱異等奸臣所把持的朝政。
于是,十月初九這一天,蕭正德在儀賢堂即皇帝位,改元正平。
儀賢堂:蕭衍昔日傳學佛經之所,地位尊崇。
蕭正德立長子蕭見理作太子,拜侯景為丞相,并把女兒嫁給侯景。
蕭正德還將家中財寶悉數拿出來資助軍需。
如果說之前的清君側是冠冕堂皇的理由,名不正言不順。
那么眼下臺城內的老皇帝生死未卜,建康與外州各地隔絕開來。
蕭正德登基,無疑是讓叛軍和朝廷軍變成即正統之爭。
名義上的正統還是臺城方面,但歷史上不相信名義,只相信成敗。
所謂:待我入關,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與其說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實有些時候,不如說是得天下者得民心!
當初侯景剛至于朱雀橋時,便聲稱蕭衍已經晏駕,加之如今老皇帝已死的大肆宣揚。
一時間,建康城內、臺城外的老百姓竟出現“將已經稱帝的蕭正德當作是真皇帝!”的現象。
臺城內不少人也聽信了這一謠言,人心愈加惶恐不安。
十月初十,侯景耗費三日才攻下東府城,欲要屠戮全城。
王偉進諫:“明公來日還需依仗建康之地統領全國,不可行擅殺之舉!”
侯景遂斬首東府城內以南浦侯蕭推為首的一系列軍中將領;
士卒愿效勞者混編入侯景軍中,不愿效勞者,名義上悉數放其歸鄉,實則盡數就地坑殺。
侯景派太子蕭見理與儀同三司盧暉略戍衛東府城。
侯景還讓人拿著蕭推的人頭在臺城前喝道:“愿為逆賊負隅頑抗者,猶如此徒!愿為投誠者,功名利祿,悉數應允!”
同時,叛軍也在城外大聲招呼:蕭衍已經死了,你們還在為了誰而戰斗?趕緊投降吧!早年投降還能家人團圓過個早年!
謠言的威力是巨大的,因為他作用于人的情緒。
不知為何而戰的迷茫情緒很快便在臺城朝廷軍中蔓延開來,一時間守軍喪失了斗志,乃甚是心存異志。
羊侃說了很多安慰士兵的話,包括陛下依舊安康,援軍不日將至,但無疑是杯水車薪,于事無補。
在臺城保衛戰期間,江子一始終堅守在第一線上,沒有絲毫畏縮,但他確實也很久沒有看到皇帝了,不免內心產生了懷疑和動搖。
江子一壯著膽子向羊侃問道:“既然羊將軍說陛下還活著,那為什么我們一直沒能看到陛下?
羊將軍何不讓我們一睹龍顏,以此打破侯景所言,來安定軍心呢?”
部眾面面相覷,最后齊刷刷注視到了羊侃身上,仿若定要叫羊侃給出一個滿意的答案。
羊侃老臉愣然,緩口道:“諸位且慢,且容我問過陛下。”
羊侃欲要離去,卻發現自己的去路為士卒所阻攔,儼然不甚滿意而不愿退讓之相。
羊侃一把推開阻礙的士卒:“且容我去請陛下登上城頭!”
士卒方才紛紛退讓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