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燒宮事件后,意料之中的,朱常洛收到了無數彈劾奏章。
彈劾內閣的、彈劾東林黨的、彈劾齊楚浙黨的、彈劾廠衛的、彈劾內廷的、甚至還有彈劾鄭皇貴妃的。
更甚者,有一小撮人在字里行間,引導著朱常洛往天象示警上思考,想把這事歸結到皇帝身上,想讓皇帝下罪己詔。
朱常洛選擇扔給內閣處理,準確的說,是扔給方從哲處理。
……
十月二十五日。
未央宮,御書房。
“燒宮案查的怎么樣了?”朱常洛問向王安。
“回陛下,方閣老尚在與各方周旋,應當很快便能得出結論了。”王安俯身回道。
“嗯。”朱常洛點了點頭,“本月未央宮決算出來了嗎?”
王安連忙拿出一本簿冊,拱手道:“已經做好了,請陛下查閱。”
朱常洛翻開簿冊,只見其上開篇寫著:
【內侍62人,俸祿支銀392兩】
【內外計有官兵2580人,月俸支銀6450兩】
【本月酒醋面食雜等費用,支銀2642兩】
【自九月二十五至本月二十四,未央宮總支銀9484兩】
朱常洛翻開第二頁,之后記錄的是支出的明細,包括每一個人的月俸、伙食、衣裝等等費用。
朱常洛沒再繼續看,把簿冊合上后,隨手放在了桌上。
“從下月起,未央宮開支取個整,每月預算一萬兩,除了俸祿要不打折扣的足額發放外,剩下的用作食雜費,花不完的,換成糧食布匹,發給內侍和官兵們的家屬。”
“從簿冊上看,俸祿是開支最大的一塊,也是不能省的一塊。”
“朕意,從下月開始,所有人無論內侍還是官軍,月俸底銀一兩五錢,各級指揮官和高級內侍以職位不同、責任不同的名義發放添支,每月初五之前本月俸祿及添支必須發放完畢,朕會隨時查問。”
王安聞言,連忙拱手回應:“臣遵旨。”
……
方從哲和王安調查來調查去,內廷外廷大會小會開了無數,終于在冬月十三日給朱常洛提交了一份處理意見。
大體意思是:
【火災的發生是整個官僚系統的錯,內廷外朝都有問題,人手不足、制度漏洞、管理不嚴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這場大火】
【負責管理皇宮鑰匙的太監,革職發配中都】
【負責管理皇宮安保的侍衛,發往邊軍戴罪立功】
【最后,內閣全體輔臣致仕,以安天下】
“砰——”朱常洛將奏疏扔到了桌子上,嚇得堂下王安和方從哲身體一震,連忙跪了下來。
朱常洛站起身,雙手掐腰,看著堂下跪地叩首的二人,氣不打一處來。
討論了二十多天,最終討論出來的結果是大家都有罪,大家都要受罰,連一個領頭的沒有。
這道處理意見,本質上代表的就是方從哲還是不愿意得罪任何一個黨派,想平衡朝堂。
“都起來吧。”朱常洛深吸了口氣,坐回了椅子上。
二人聞言,相互看了看,而后顫巍巍的起身侍立。
朱常洛開口吩咐道:“對太監和侍衛的處理就這么辦吧。”
“對內閣的處理……你們真的達成一致意見了嗎?要全體致仕?”
方從哲硬著頭皮說道:“回陛下,科道言官口誅筆伐,臣等也是沒有辦法,這才出此下策。”
朱常洛微微皺眉:“考成法已經恢復,六科也并入了內閣,你又是朕親擢的吏部尚書兼內閣執筆,怎么,如此權威還辦不了區區七品科道?”
方從哲拱手道:“非臣辦不了,而是不能辦。”
“朝廷眼下缺官嚴重,若是大肆株連,大興罷黜,只會讓眼下局面更加惡化。”
朱常洛反問道:“所以內閣全體致仕就不會讓局勢惡化?天下每日發生如此多的事,內閣撂挑子不干了,全都讓朕一人辦?內閣這是想逼宮嗎?”
“還是說,內閣這是以退為進,以為沒了內閣,朕就什么事也辦不了了?”
方從哲抬起衣袖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繼續回道:“臣等絕無此意,內閣本就非祖宗成法,便是沒了內閣,只要大明朝還有陛下,局勢就不會惡化。”
“大火燒宮一案,牽扯甚廣,罪責非等閑人可擔。”
“臣也是為陛下計,用內閣全體致仕,來堵住天下悠悠眾口。”
“好好好,好一張悠悠眾口,竟然需要朕獻祭整個內閣才能平息,不愧是我大明言官啊。”朱常洛冷笑道。
“他們明明知道國事艱難,不思為國效力獻策,卻整日思索如何傾軋內斗。”
“對國家大事漠不關心,對門戶私事卻大談特談。”
“是誰給他們的權力?是誰在支持著他們?是誰讓他們如此有恃無恐?”
方從哲面對這三個問題,選擇了沉默。
朱常洛沒有追問,開口道:
“此事確需有人擔責,但內閣全體致仕著實有些小題大做了。”
“國家眼下諸事繁多,內閣諸臣皆是國家棟梁,朝廷運轉離不開你們。”
朱常洛想了想,給出處理辦法:
“內閣在這個風口浪尖上,確實不好做事,眾輔臣便是有心也無力。”
“暫且罷免內閣眾臣,下到六部都通大里面去,戴罪立功,盡快完善朝廷運轉,至于重設閣臣,等風頭過了再說。”
“元輔,你便去吏部做事吧,盡快補充缺官,眼下的大明不是剛開國那會兒了,想做官的人多的是,從各省道府州縣中選拔廉能吏員為官,權當做一次恩科吧。”
方從哲聞言,神色微動,拱手道:“臣遵旨。”
朱常洛繼續吩咐道:
“工部尚書缺位,讓次輔劉一燝去;三輔韓爌,讓他去管通政司;四輔孫如游,讓他去管大理寺。”
“同時提高通政司和大理寺的主官品級,皆秩正二品。通政司列大理寺上。”
“既然內閣暫不設置,那便把科道并入都察院下,統一言路,立限考成,省的這群科道官整日思量內斗。”
“元輔,朕如此安排,你意下如何?”
方從哲聞言,連忙拱手:“臣沒有異議,陛下處置公允,安排妥當,臣等一定為陛下竭力辦事。”
朱常洛點了點頭:“下去擬旨吧,盡快頒布了,盡快去做事,大火燒宮一事耽擱了這么久,早點處理完,把精力放到國事上。”
方從哲拱手:“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