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很直很帥
- 重回1979文娛時代
- 開車會長大
- 2433字
- 2025-06-17 08:01:46
傍晚的西湖籠罩在金色余暉中,晚飯過后,陳振回了宿舍,懶洋洋躺在床上,拍戲是真的累,雖然啥也不干,但是看著都累。
《南北少林》的小說稿子,寄出去有一個星期了,怎么一點回音都沒有,莫不是被砍了?
若不行,再搞一篇《無敵鴛鴦腿》吧!
事實證明,陳振的擔憂又是多余的。
此刻!
203房的門被輕輕叩響。
咚咚咚!
“她終究還是來了。”
陳振積極起床,去開門,打算在房里好好給龔雪上一課。
“小雪,我知道是你,別敲了,來了,來了!”
吱呀一聲門開了。
陳振疑惑抬頭,只見一個陌生女子站在門口,看上去三十多歲,身材還沒走樣,皮膚緊致,長發及腰,應該嫁人了吧!
白襯衫配深藍長裙,兩不似。
哪兩不似?
不似御姐,不似少女。
嗯!
勉強過得去。
她手里攥著個牛皮紙袋。
“你是?”
“你好!同志,我想找一下陳振同志。”
“你找他有什么事?”
“額!這個,麻煩你幫我喊一下他,我想當面跟他談一談。”
“我就是陳振,怎么了?”
“你是陳振同志?”女子很驚訝,顯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沒跟我開玩笑吧?”
“你哪位?有什么事?沒事別打擾我休息。”
說完,陳振想關門大吉。
“等等!”女子拿出工作證,“我是《收獲》雜志社的李小林。”
“李小林?巴金的女兒?”
陳振有點詫異,沒想到自己投過去的小說,竟然驚動了巴金,讓她女兒親自登門。
事實上,是陳振想多了。
李小林疑惑道:“你認識我?”
陳振淡淡說:“略有了解。”
“我現在在《收獲》雜志社當編輯。”
“如此甚好!”
“啊?”
陳振對她有所了解,當然憑借的是前世的記憶。
李小林畢業于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長期從事文學編輯工作。
畢業后沒多久,便擔任《收獲》文學雜志的編輯,后來當上副主編,再后來任主編,在任期間,致力于推動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扶持了許多優秀作家。
作為巴金之女,她積極參與巴金文獻整理,故居保護工作,協助管理巴金文學研究會,促進父親文學遺產的傳承。
女承父業。
別看行事風格像花木蘭,實際生活上判若兩人。
李小林為人低調,較少公開露面,專注于文學事業和家庭。
她的丈夫是學者,兼出版人李致,也是巴金的侄子,兩人共同致力于文化事業。
巴金的侄子?
啊?
近親結婚?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時候,她應該結婚了,已是個小少婦了。
“李編輯,勞煩你親自跑一趟,辛苦了,進來喝杯茶!”
李小林萬萬沒想到,給他們寄稿子的竟然是一位小伙子,更沒想到的是,這位小伙子還是北影廠的編劇,牛逼得不得了!
講話的口氣,一點都不羞澀。
“李編輯,你過獎了,我只是運氣好,寫了一篇電影,寫了一篇小說,一篇被北影廠看上,一篇被你們看上,我真實的身份是京城大柵欄街道,一個合作社的社員,賣糖水的……”
嘖嘖嘖!
某人看似低調,實則有些“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成分。
“冒昧問一下,你今年多大?”
“十八歲。”
“年少有為啊!”
陳振給她拉了一張椅子,他自己坐在床邊,按慣例,房門敞開,孤男寡女共處一室,關著門像話嗎?
“不好意思啊!我宿舍沒有茶葉,也只有一個杯子,不介意的話,你用我的杯子?”
“陳振同志,你太幽默了,謝謝你啊,我不渴,剛從房間出來,我喝了兩大杯水。”
“我給你們投的稿子,你們還滿意不?”
“滿意!非常滿意!看到你的稿子,我們雜志社的編輯,都以為你是一位比較年長的作者,至少不是剛成年的樣子。”
“你們收稿還看年齡?”
搞年齡歧視?三十五周歲以上,統統不要,回家等死?
李小林尷尬的擺擺手,“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想表達的是,我們雜志社的編輯,要是知道你是一個十八歲的小伙子,一定會像我一樣的驚訝。”
“其實,你們給我回個信就可以,沒必要專程跑一趟給我送稿費。”
說好聽點,很外向,再說好聽點,很直率,說得不好聽點,臉皮厚,說得難聽點,簡直不要臉。
“陳振同志,你平時講話一直這樣?”
“怎么樣了?”
“直,直,直率。”
“你喜歡彎的?”
“啊?”
“我是說你喜歡繞彎的?”
“我不是那個意思,直率挺好的。”
“我這人又直又帥,有時候說話難免會懟到人的要害,當然我并不是有心要懟的,你不要介意啊!”
“陳振同志,我發現你知識豐富,有時候講話挺嚇人的!”
“那我保守一些。”
李小林無奈一笑,接著從牛皮袋里拿出三百塊錢稿費。
“你給我們投的稿子,一共三萬字,千字10元稿費,你可以拿三百塊錢稿酬,我們會在下個月刊登你的小說。”
陳振接過稿費,數都沒數,裝進口袋。
笑納了!
“陳振同志!”
“額!”
“《南北少林》這個故事非常好,我們相信讀者一定會很喜歡,不知道你下半部分開始寫了沒?”
“已經在寫了,用不了幾日就可以寫完。”
“你可以提前給我透露一下?”
“of course!”
“呦西!你還懂英語。”
“略懂略懂!”
你要是給錢,別說透露了,我可以給你順著讀,倒著讀,躺著讀,站著讀,要是再加點錢,我給你倒立讀。
1980年代,隨著兩岸關系緩和,電影合作逐漸起步,早于《南北少林》的合拍片包括1982年的《少林寺》,由香港中原電影公司與內地合作,但主要團隊來自香港。
電影《南北少林》于1986年,由香港邵氏公司與內地合作拍攝,是早期兩岸電影合作的代表作品之一,但嚴格來說,它并非首部兩岸合拍電影。
1990年臺灣開放合拍政策后,1991年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首部正式兩岸合拍片,張藝謀導演,臺灣資本參與。
《南北少林》是由香港導演劉家良執導,李連杰主演,內地提供拍攝場地,在嵩山少林寺,資金和主要制作方為香港邵氏,臺灣市場是其重要目標。
是兩岸在動作片類型上的深度合作,但臺灣方面更多是發行,而非制作參與。
陳振盤腿而坐,立馬代入,戲精上身。
“你且聽我說!”
小說的下半部分,無非是智明和司馬燕身陷重圍,倆人強強聯手,將來殺將,兵來殺兵,倆人展示絕世武功,南拳北腿,傷的傷,死的死,該流血的地方,嗤嗤噴血。
然而,混戰之中,趙威偷襲司馬燕,智明為了司馬燕,為她擋了致命一刀,司馬燕趁機砍掉趙威狗頭。
血海深仇,舍我取誰,就像我抱著炸藥去炸鬼子,你在身后為我開槍打掩護,我死了不要緊,你活著把仇報了,才是我最大的遺愿。
最后,大仇已報,智明卻死,司馬燕抱起躺在血泊之中的智明,哭天喊地。
“你是笨蛋嗎?你是笨蛋嗎?”
“你怎么這么傻!你怎么這么傻!”
嗚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