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老朱家的產業
- 欲喚名臣滿朝,偏來紅顏禍水?
- 作家PcImjd
- 2049字
- 2025-01-15 17:44:14
這份考成法一下達,反應最大的還不是百官而是吏部。
內閣此時的權力與明朝后期還不盡相同,這個時候的吏部尚書甚至可以跟內閣首輔掰手腕。
此時讓吏部監察百官考核這件事雖然增加了吏部的工作負擔,但尚可接受,可讓內閣再核查吏部的工作,這架構上就已經發生改變了。
“這考成法我們不能答應,必須修改,最后審核也應歸屬我吏部。”
王直看著眼前吵嚷的官員,眉頭微微皺起。
王直是接到內閣那邊的態度,這件考成法跟他們內閣無關,提出意見的人,也是你們吏部的沈鯉。
但王直覺得此事并不簡單,這個時候讓皇上批準考成法,要么是內閣跟皇上做了交易,妥協讓步緩解禮法之爭。
要么內閣是要拿自己吏部當槍使,讓自己來挑起與皇上和百官的矛盾。
眼下自己反對這份考成法,便是與皇帝正面開啟沖突,
若是贊成這份考成法,則會被內閣分;
若是修改這份考成法,讓吏部掌管最后的核查權力,則會被百官成為攻擊的對象。
這里面最好的辦法自然是準了這份考成法,然后跟百官一起攻擊內閣,讓內閣迫于壓力再逼迫皇上停止這份考成法。
這樣吏部用主動引起與皇帝的沖突,考成法廢止也不用擔心權力被內閣征調。
而內閣早已想到,一方面派人跟自己示好,一方面讓皇上來下達這份考成法。
“都別吵了,這份考成法我們要做,你們也不用擔心內閣那邊,讓內閣統領六部六科是皇上的意思,我們沒有必要與內閣發生沖突。”
王直沉思片刻,最終決定與內閣同陣營,內閣之中雖然以商輅為首,但是也有自己的人,王直雖然對商輅的信任不足,但相信自己人。
兵部禮部工部等各部也依次收到考成法的通知,各部反響頗大。
“月奉發實米還沒執行,套先給我們安上了,按規定考察,皇上這是把我們都當閑人了。”
“按規定辦事,那本職外的活不干了?”
“以前本部的工作本部考核,現在還多了六科和內閣,這活恐怕越來越不好干了,皇上是明處加薪,暗處設門檻,我看本來也沒想讓我們拿到月俸實米。”
“皇上欽點的那狀元,如此玩弄禮法,還一再賞賜,真是壞了我大明朝的祖訓規矩,我看還不如英宗,那嚴嵩比王振還要可惡。”
“噤聲,這話怎么能在這里說”
……
戶部,張居正聽著周圍人從罵嚴嵩,到開始非議考成法,面色淡然,這情形跟自己當初所面對的何其相似。
嚴嵩的熱度在考成法面前自然會下降,一個是看不順眼,一個是關系自己切身利益,這兩件事的重要性百官自然分的清。
不過這次壓力又被內閣引導到了皇上那邊,張居正還是有些擔心皇上能不能扛得住。
…
后宮
祁景今日沒有批閱奏疏,原因無非今日有奏疏要么是罵嚴嵩的,要么是陰陽考成法的。
祁景懷中摟著小喬,一邊陪小喬彈琴,一邊給大喬和小喬講故事。
“皇上,歷朝歷代,可有后世之君王,能與開國之君相提并論者嗎?”
小喬活潑可愛,自從來到這大明朝,平日里便纏著祁景講后漢三國以后的歷史。
大喬也對這些事情好奇,兩人沒事就聽祁景講朝代歷史。
今日祁景剛好講完永樂帝的故事,小喬才有此一問。
祁景輕笑一下:“治世之君很難與開國皇帝做比,除了唐太宗,漢武帝勉強算一位,至于我們大明朝的文皇帝,噢,現在應該叫成祖,也沒辦法跟太祖做比。”
畢竟朱元璋是開局一個碗,朱棣還有800衛士。
小喬眨著清澈的眼睛,看著祁景“既然太祖這么厲害,那為什么還要變通祖宗留下來的法禮?”
大喬趕緊輕輕碰了一下小喬,示意小喬說錯話了。
“無妨,看來這幾日朝中動靜鬧的挺大,連后宮之中也有傳言了。”
祁景不在意小喬話里是不是有拿自己跟太祖做比較的意思,畢竟別人越小瞧自己,皇威越好刷。
“太祖開國功績大,但并不是功績越大,所做之事就一定越對,
太祖把皇位傳給了建文帝,這件事便被成祖證明了不對,
太祖給朱家子孫定宗親歲祿由國家提供,不讓子孫自己勞作,這件事也不對。”
小喬:“太祖推翻了元朝,開萬世太平,朝廷自當供養宗親,皇上,這有什么不對?”
小喬的這個問題連大喬也覺得合理,疑惑的看向祁景。”
“朝廷供養宗親,那是誰來供養朝廷?是百姓。”
之前祁景覺得大明朝的根本問題是立國不正,就出在這里。
老祖宗朱元璋得國正的發邪,但是立國的時候,還是把這國家當做了自己老朱家的家族產業。
看二人似懂非懂的點點頭,祁景不再繼續深說。
“朕今日給你們講個別的國家的歷史故事,這個國家不在我們這片大陸,它的名字叫清,這個國家特別有趣,
它后世之君的名聲比開國皇帝大的有許多…而名聲最差的一個,反而是最有能力的皇帝。”
……
夜深了,京中各位官員的府邸也安靜下來,唯獨張居正點燈還在書案前看著自己謄抄的戶部賬單蹙眉。
戶部的賬冊有很多地方是故意引人追究的,一旦有人查賬到這里,便是又費精力又不討好處。
這些地方張居正自然能看出來,只是有一處涉及兵部的賬目,張居正拿不準。
從賬目上來講,這應該是一筆假賬,或者說是虛賬。
但是這份賬目有兵部尚書于謙的簽字。
出于對于謙的敬重,張居正不信這件事有貓膩,起初以為這里也是一處戶部在賬冊上布置的陷阱,想讓有心人查到于謙頭上,最后自然無功而返。
但是近日細細思索,查閱賬目對賬,發現能證明這筆賬目有問題的實據極其多,從任何角度來說,這筆賬就是有問題。
如果不是于謙參與,要么就是有人早已準備圈套要陷害于謙,要么就是兵部有其他蛀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