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那是杜甫筆下唐晚期的兒童。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那是楊萬里筆下宋朝年間的兒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那是高鼎筆下清朝年間的兒童。課本背了一籮筐,壓彎脊梁作棟梁,更像是當代兒童的寫照,或者應該更準確些,才子不知何處去,成績福禍起蕭薔。兒童能做什么呢,在歷史的車輪傾軋向前時,快樂似乎既重要也不重要,內卷也同樣。要怎么生長成一個自由而全面的人呢?能力,智力,天賦,情商什么是最重要的?反觀之,他日史書工筆,我們不過是烙印在上面的一筆人字而已,無名,無姓,無人知曉,無人問津。可即便如此,只有我們自己知道,這已然是我們竭盡全力掙扎的一生。一個普通人的一生,一個平凡人的一生,是很痛苦的。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不甘心,清醒著墮落,荒唐著沉淪。人有多少次機會能救自己于水火,就有多少次機會把自己推入深淵。若你和我都找不到答案,那就借用那句經久不衰的名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再堅持一下,也許清風徐徐,漫山桃花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作者努力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