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源起7

縱觀中華史,此次動亂的起因其實毫無新意——就是一群窮哥們被欺壓的太狠,這時“鴻鵠”飛出,大吼一聲,“王侯將相寧有種呼?”于是大家揭竿而起。

但與歷次農民起義不同的是,這群窮哥們里,大多是”胡人“。他們眼中的王侯將相都是“漢人”,因此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漢人”,我也想成為你們的一員。

百年時光的消磨,這些“胡人”其實早就被同化了。從移民第一天起,他們就被漢文化折服。他們對漢文化充滿“仰慕”之情,有條件的胡人以學漢文化、認漢祖宗為榮。甚至后來起勢,都要拉漢人的典故做大旗。

石勒起兵的時候,對外宣稱要依“春秋列國故事”。搞笑吧,他祖上是羯人,與“春秋列國”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這樣的事例不知還有多少。

因此這場跨越4個世紀的亂局,本質上是由于社會分配嚴重失衡引起的內斗。只是因為人為的”民族二元化“,使漢化的“胡人”成了受壓迫最深的一群人。

再加上統治者的刻意引導,使這些漢化的“胡人”對同樣受壓迫的漢人也懷有敵意,從而選擇向北方引入胡人作為盟友,最終為這場內亂披上了民族仇殺的外衣。

而“民族二元化”完全是當時統治階層故意為之的結果。目的,是為了滿足統治階層腐朽生活的需要。

因為儒家學說此時已確立為社會主流文化,社會上又經歷了多次農民起義,從理論到實踐,當時的統治階層對百姓的社會作用和反抗力量都有了較全面的認識。對百姓,他們已不敢涸澤而漁。

“何不食肉糜”這個典故諷刺了晉惠帝低下的智力,但從中還可以品出一絲不一樣的味道:一對于饑荒,晉統治階層是高度重視的;二對于受災群眾,晉統治階層是想及時救助的;三對于災變百姓,晉統治階層是以安撫為主的。

這是社會的巨大進步,但在生產力沒有顯著提高的時候,為了維持上層社會的奢靡生活、分散社會矛盾、維系統治秩序,統治階層既然不敢無下限地剝削,就只能寄希望于通過剝削方式多元化來保持剝削力度。因此通過人為的”民族二元化“,制造出了民族壓迫的假象。

否則很難解釋,為什么當時像“華夷辯”、“夷人都人面獸心”之類的論調會甚囂塵上。

另一方面,北方的環境愈發惡劣,胡人都想移民南方,但南方很神秘、漢人很強大,廣大胡人兄弟的陰影面積很大,他們真心不敢移。

但現在不一樣了,有了帶路黨,南方的神秘感消失了,大家一起武裝起來,去搶地盤。

但是去南方的道路就這么幾條,北方的部族這么多,一起去是不現實的,只能按著實力高低、距離遠近順序出發。

這時候,歷史出現了一個大BUG,隨著較為強大的部族離去,當時還弱小的蒙古族反而獲得了大片發展空間,雖然自然條件不盡如人意,但由于沒有競爭,她的發展緩慢而穩定。反觀那些由于強大而移民的部族,血腥的爭斗加上文化底蘊的缺乏,或者族滅、或者漢化,最后大多泯滅于歷史長河之中。

當然,這些南下的胡人們,他們的風俗習慣,或多或少都會對當時的漢文化產生沖擊。但這并不影響他們被漢化的結果。而且,這些習俗還豐富了漢文化的內容,使以漢文化主導的中華文明,能夠博采眾長,變得博大精深,更富生命力。

這點與蒙古人不同,蒙古人在接觸中華文明的同時,也接觸了基督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他們對中華文明的震驚遠沒有他的胡人兄弟們這么強烈,或許,這是他們沒有被完全漢化的原因吧!而正是由于這樣的歷史的機遇,使蒙古在進化過程中有了更多的選擇,也促使她取得了游牧民族迄今為止最大的成就。

甚至今天,當任何民族都不再將游牧作為自己唯一生活方式的時候,蒙古人依然還能擁有一個以自己民族名稱命名的國家——蒙古國。這或許暗合了道家:不爭是爭,爭是不爭,夫唯不爭,天下莫能與之爭的深意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庄浪县| 会同县| 青冈县| 广河县| 安庆市| 正宁县| 彭州市| 孟连| 江油市| 博野县| 胶州市| 赤水市| 南川市| 淮南市| 南部县| 万安县| 宁夏| 海南省| 龙口市| 岑溪市| 延寿县| 深圳市| 江达县| 塘沽区| 西青区| 深水埗区| 清河县| 凭祥市| 藁城市| 陆河县| 秭归县| 资源县| 新巴尔虎左旗| 南京市| 麦盖提县| 北票市| 牟定县| 大石桥市| 融水| 临高县| 兴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