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錦繡局中謀
書名: 織記作者名: 安康福建本章字數: 2900字更新時間: 2024-12-20 17:19:58
金陵城內,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如巍峨巨擘,盤根錯節,掌控著這繁華都會的經濟命脈與權勢走向。薛家,作為皇商世家,雖近年因當家主母離世、主心骨欠缺而稍顯頹勢,卻依舊底蘊深厚,產業遍布各地,綾羅綢緞、珠寶香料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那薛寶釵,便是在這等家族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聰慧女子,心思縝密,才情出眾,年紀尚輕便已能在家族諸多事務中嶄露頭角。
且說這日,榮國府內氣氛凝重。王熙鳳,賈府的當家管事奶奶,正坐在雕花梨木桌旁,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面,眼中閃爍著精明與算計。桌上攤著幾本賬目,數字密密麻麻,可她心里清楚,這看似規整的賬目背后,實則暗藏玄機。近日府里開銷漸大,又逢幾家鋪子收益不佳,銀錢周轉已然有些吃力。恰在此時,下人來報,薛家姑娘求見。
王熙鳳抬眸,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忙道:“快請進來。”薛寶釵蓮步輕移,步入房中,身著一襲月白錦緞長裙,外罩石青掐絲褙子,簡約卻不失高雅,頭上的珠翠步搖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發出細碎的聲響。她先向王熙鳳福了一福,笑語盈盈:“鳳姐姐,許久不見,姐姐這屋里越發忙碌了。”王熙鳳起身相迎,拉著寶釵的手:“寶妹妹,今日什么風把你吹來了?快坐。”
賓主落座,寶釵輕抿茶盞,目光流轉,看似無意地說道:“聽聞近來府里事兒多,我在自家也跟著長輩們學了些理家的門道,雖比不上鳳姐姐能干,可若有能幫得上忙的,姐姐千萬別客氣。”王熙鳳何等精明,一聽便知寶釵來意非淺,心中暗忖:這薛家姑娘向來是個有心的,如今主動提及,怕是有所圖謀,我且聽聽看。嘴上卻笑道:“喲,寶妹妹有心了。不瞞你說,這幾日我正為府里的幾處莊子和鋪子發愁呢,收益一年不如一年,花銷卻只增不減。”
寶釵微微垂眸,手中的帕子輕輕絞著,思索片刻后說道:“我瞧著,咱們金陵這地兒,富貴人家多,對綾羅綢緞的需求只高不低。姐姐可還記得去年京城里流行的那款‘云霞錦’?咱們薛家的織坊若能改良工藝,搶先制出相似卻更精美的料子,再打通些權貴人家的門路,定能大賺一筆。只是……”她頓了頓,抬眼看向王熙鳳,“這事兒要成,需得各方通力合作,單靠薛家怕是力不從心。”
王熙鳳心中一動,她深知這是個商機,可也明白寶釵不會平白無故送好處,遂問道:“寶妹妹,你這話有理,可這合作,總得有個章程,你且細細說來。”寶釵淺笑,不疾不徐地展開她的謀劃:“鳳姐姐,這織坊改良需大筆資金投入,薛家可出大頭,但榮國府人脈廣、名聲大,若能以賈府名義出面招攬能工巧匠,再由姐姐安排些穩妥的下人去各地采買珍稀原料,這前期籌備便妥了。待料子制成,憑賈府在金陵的威望,辦幾場品鑒會,邀請達官顯貴、夫人小姐們前來,不愁銷路。”
王熙鳳聽著,手指輕輕點著桌面,權衡利弊。這計劃看似完美,實則暗藏風險,若成功,自是皆大歡喜,可若出了岔子,銀子打了水漂不說,還可能落得埋怨。她目光如炬,盯著寶釵:“寶妹妹,這主意是好,可這收益如何分成?還有,這過程中萬一出了紕漏,責任誰擔?”
寶釵早有準備,從容應道:“姐姐考慮周全,自是應當。收益方面,薛家六成,賈府四成,畢竟薛家投入多,風險也大些。至于責任,若因原料問題,薛家擔著;若是采買、辦事不力,自是賈府負責。咱們再立個字據,把各項細則寫明,也讓大家放心。”王熙鳳心中暗贊寶釵思慮縝密,可臉上仍不動聲色:“妹妹這算盤打得精,只是府里如今銀錢也緊,這投入的資金……”
寶釵輕輕一笑,從袖中掏出一份禮單:“姐姐,我也知曉賈府難處,這是薛家備下的一點心意,權當是前期合作的資金助力,往后賺了錢,自是按約分成。”王熙鳳接過禮單,眼角眉梢都是笑意:“寶妹妹,你可真是雪中送炭。既如此,我便與太太、老太太商議商議,盡快把這事兒定下來。”
二人又寒暄幾句,寶釵告辭離去。王熙鳳望著她的背影,心中卻依舊思索不停。她明白,寶釵此舉看似為賈府解困、共尋商機,實則也是為薛家謀出路,借賈府之力重振聲威。且這合作過程中,各方利益牽扯,稍有不慎便會陷入被動。但富貴險中求,若真能盤活這門生意,于賈府也是一大助力。
另一邊,寶釵回到薛家,走進自己的閨房,卸下端莊的偽裝,疲憊地坐在榻上。她的丫鬟鶯兒上前侍奉,心疼道:“姑娘,您這一趟可累著了。”寶釵輕輕搖頭:“不累,這才剛開始。與賈府合作,如履薄冰,須得步步謹慎。那王熙鳳精明過人,我雖拿出誠意,又許以利益,可難保她不起二心。”鶯兒皺眉:“姑娘,那咱們為何非得拉上賈府?自家做不行嗎?”
寶釵微微一笑,眼中透著聰慧與堅定:“鶯兒,你不懂。如今這世道,單打獨斗難成大事。薛家雖有手藝、有本錢,可在這金陵權貴圈里,人脈、名聲遠不及賈府。唯有借力,方能打開局面。且看往后,我定要在這盤根錯節的家族紛爭中,織就屬于薛家的錦繡前程。”
與此同時,榮國府內,王熙鳳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向賈母、王夫人稟報此事。她深知老太太最看重家族興衰,太太又掌管著內宅銀錢,要想成事,必得二人首肯。她精心挑選了時機,待賈母心情舒暢、王夫人事務稍閑之時,將此事原原本本道出,并呈上寶釵所擬的詳細計劃與禮單。
賈母戴著老花鏡,細細瞧著計劃,微微點頭:“這主意聽著倒新鮮,若真能做成,也是府里的一樁幸事。”王夫人則面露猶豫之色:“只是這投入不小,萬一……”王熙鳳忙道:“太太放心,我已與寶妹妹商議好了,各項責任、收益都寫得清楚。寶妹妹是個穩妥人,薛家又有底子,這風險雖有,可控性卻也大。”
經一番討論,賈母與王夫人終是應下此事。王熙鳳得了準信,立刻著手安排人手。她選派了府里幾個機靈能干、忠心耿耿的小廝去各地采買原料,又親自去尋那些散落民間的織錦高手。一時間,榮國府上下忙碌起來,好似一臺龐大的機器開始緩緩運轉。
然而,事情遠沒有想象中順利。采買原料的小廝在途中遭遇劫匪,雖保住性命,卻丟失了部分珍貴物資;另一邊,招來的織工內部起了紛爭,有的倚老賣老,不肯傳授新技術,有的索要高薪,否則便消極怠工。王熙鳳聽聞消息,氣得拍案而起:“這些個作死的東西,敢在這節骨眼上添亂!”
她一面安撫織工,許以重金、承諾好處,一面派人去追回丟失的物資,同時還要瞞著賈母、王夫人,免得二人擔憂。而寶釵得知變故,也急忙趕來商議對策。她見王熙鳳焦頭爛額,輕聲安慰:“姐姐莫急,這創業維艱,本就預料之中。咱們調整策略便是,原料缺失部分,可在本地尋些替代,雖不及原配珍貴,可先行應急;織工問題,咱們分開管理,愿意合作的高薪優待,組成核心團隊,不肯的,打發了便是。”
王熙鳳依言而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穩住局面。數月后,第一批改良后的綾羅綢緞新鮮出爐。色澤艷麗,質地柔軟,繡紋精美,當真比那“云霞錦”更勝一籌。王熙鳳與寶釵相視一笑,眼中滿是欣慰與期待。
賈府舉辦的品鑒會上,賓客云集,達官顯貴、夫人小姐們對新品贊不絕口,訂單如雪花般飛來。這一場以織錦為局的商業謀略,歷經波折,終見成效。薛家借此重拾威望,賈府也緩解了銀錢困境。而在這背后,是寶釵與王熙鳳的智謀博弈、通力合作,她們穿梭于家族利益、人性私欲之間,織就了一張錯綜復雜卻又滿載希望的大網,牢牢地網住了屬于她們的成功與未來。此后,金陵城中談及此事,無不贊嘆二人手段,卻不知她們在暗夜籌劃、白日周旋時,咽下了多少艱辛與忐忑。但,既已踏上這條路,她們便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