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順目瞪口呆,多年來他一直以為耶律南仙手無縛雞之力,是個相當柔弱的女子。
哪知道她居然身懷蓋世武功,便是跟母親李秋水對掌,卻也是絲毫不落下風。
韋小寶站在一旁認真瞧著耶律南仙,見她在跟李秋水對擊完畢這一掌之后,竟泰然自若,仿佛自身絲毫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心中大是詫異。
想來西夏國的當今皇后看上去嬌弱得很,弱不禁風,原來居然有這等高明的身手,若非親眼得見,當真不敢置信。
耶律南仙聽著李秋水贊她‘摧心掌’功夫修煉得不錯,也不再像方才那樣裝傻充愣。
須知她不亮上一手則已,一旦是亮明身手,無論她再說什么,也都是無益。
當即微微一笑,說道:“母親大人在上,兒媳婦不敢托大。”
李秋水白牙緊咬,顯然是過往的這一筆筆舊賬早已在心中釀成深仇大恨,那國相李仁忠以及尚書令李仁禮死得甚為蹊蹺。
念在這兩人是先帝在世之時忠心耿耿的大功臣,這幾年間,李秋水一直都對他們倆的死耿耿于懷。
此刻背負著這兩條人命的大仇家近在咫尺,李秋水忍無可忍,一心只想親手宰殺了對方,為他們倆報仇雪恨,以慰他們倆的在天英靈。
便在此時,李秋水朗聲叫道:“耶律南仙!事到如今,你還有什么話說?不要再裝傻下去啦,李國相和李尚書便是被你殺害!”
李乾順胸前上下起伏不停,雙眼一眨不眨的望著耶律南仙,儼然滿臉陌生的神色。
耶律南仙長吁了一口氣,氣沉丹田,搖頭輕嘆,說道:“母親,我這個當兒媳的,按理說無論如何也不該在您面前無禮,可您這樣待我,卻也由不得我了。”
“我只問您一句,兩位李大人都是死因不明,您怎么就非得懷疑到我頭上不可呢?”
李秋水哼了一聲,冷笑道:“死到臨頭,你居然還敢耍花樣!”
“我雖然上了年紀,可我并不糊涂,先帝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基業,安能斷送在你這賊人手中?”
“我且問你,可否記得當初臨近李仁忠、李仁禮死期的那段時間,朝廷里發生過什么大事?”
耶律南仙沉默不語,只是不住地搖頭苦笑。
李秋水料到她一定會是這種反應,于是便看向李乾順問道:“皇兒,你來說說,當時朝中發生了什么大事!”
李乾順心中“咯噔”一聲,他聽母親李秋水口口聲聲的說道當時朝中大事,幾年前的記憶一股腦的浮現在腦海。
“當時我已跟皇后大婚完畢,是因宋遼兩國在邊境一帶屢次爆發爭執,于是朝中文武百官便展開了為期整整七日的商談。”
“記得一方是主張幫助遼國,而另一方則是主張向大宋派遣援兵,這兩伙人爭執不下,意見始終無法達到統一。”
李乾順緊皺著眉頭,述說著當年的往事。
李秋水點了點頭,叫道:“是了,是了!李仁忠和李仁禮他們倆心意相通,一直說的是支持大宋。”
“按照之后發生的事情來看,倘若他們倆一開始便表明支持遼國,恐怕他們倆壓根也不會死了!”
說到這一節,轉回頭去,氣沖沖地瞧著耶律南仙。
南仙面色一冷,蹙眉道:“那么依著母親的意思,當年兩位李大人不愿站在我們大遼這一邊,所以我便伺機向他們倆暗中報復了嗎?”
李秋水冷笑道:“自然不是,倘若只憑這一點,又何必至于讓你露出了狐貍尾巴。”
耶律南仙滿臉不忿,顯然是覺得李秋水說的這件往事未免太過牽強。
其實在李乾順看來,同樣也是覺得耶律南仙即便當真身懷絕世武功,也不可能只憑這件事便對李仁忠、李仁禮痛施重手。
李秋水知道,若非自己將確鑿事實說出來,耶律南仙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選擇屈服。
李秋水認真道:“就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后不久,你曾在暗中單獨約見過他們倆,當時你已是皇后,地位崇高之至,在后宮除我以及梁太后之外,再也沒人能夠壓得住你。”
“你一個從遼國通過和親遠嫁過來的姑娘,在宋遼之間鬧得水深火熱之時突然約見朝中重臣,又還能是因為什么?”
此刻韋小寶已從李秋水口中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了,他沒有想到,耶律南仙一個身高一米六五左右的年輕小姑娘,居然會在暗中搞出這么大的事情來。
想來只怕當初遼國的耶律皇族派遣她遠嫁到西夏來,十之八九是別有深意的。
只聽耶律南仙恨恨的說道:“當時我約見兩位李大人,卻也不是因為別的,我只不過是想讓他們倆少摻和這件事罷了!”
“兩位李大人在朝中位高權重,百官多數都要聽命于他們倆調遣,我一個遼國公主,為了自家天下爭取點利益,總是無可厚非的吧?”
她情緒已經逐漸開始激動起來,顯然是對李秋水甚為不滿。
轉頭看向李乾順,又道:“皇上,這件事我可否有瞞過誰么?當時我都已經跟你說過,兩位李大人在朝中說話很有分量,他們倆最好不要插手這件事。”
“當時我們大遼跟宋國鬧得可不是一般的厲害,我不想看到我們大遼國因為這檔子事付出慘痛代價,所以我才在私底下向兩位李大人告知,斷不能插手此事。”
李乾順不住點頭,道:“我知道,我都知道。”
本來以為經過耶律南仙的這樣一通解釋,這件事也就該翻篇了的,哪知道李秋水接下來居然說出了另外一個堪稱爆炸性的驚天消息!
李秋水陰森森的說道:“耶律南仙,我跟你提一個人,看看你還有沒有印象。”
耶律南仙苦笑道:“母親一個勁兒的把朝中的事情往我頭上扣,直接說也就是了,何必還要如此陰陽怪氣的……”
李秋水叫道:“大梁太后!”
耶律南仙格格笑道:“大梁太后又怎么啦?”
李秋水滿臉陰鷙,道:“當時在宋遼之間爭執不下的時候,大梁太后突然因病而死,當時宮中御醫診斷為她是先天心病,由于當時天下動蕩,所以大梁太后的葬禮草草收場。”
“然而這位性格溫順、為人極其良善的大梁太后死法卻和兩位李大人如出一轍,你又當如何解釋?”
耶律南仙心中已然開始打起撥浪鼓,但臉上卻仍舊是云淡風輕,苦笑道:“母親總不能說人家大梁太后也是因為摧心掌而死罷!那也太扯了,我耶律南仙……”
李秋水毫不客氣的插口說道:“便是受了你一記摧心掌而死!”
她這一聲堪稱是天崩地裂,李乾順的耳膜都被震得生疼。
這大、小梁太后其實年齡差距甚大,李秋水所說的這位大梁太后跟現如今坐鎮后宮的那位小梁太后并非姐妹,兩位梁太后只因出身家族相近,互相又都有點血脈關系。
所以西夏朝中總喜歡將這兩位梁太后合并稱之為“大小梁太后”。
然而自從大梁太后歸天之后,宮中的那位小梁太后總覺不吉,然后在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里,西夏皇宮中將她們倆合并尊稱的人已經少之又少。
李秋水直指梁太后是慘遭耶律南仙的一記摧心掌而死,耶律南仙自然不可能承認。
李乾順也覺太過于不可思議,說道:“媽,我想這是您多慮了,梁太后母儀天下,而且對皇后煞是寵愛,您還記得么?當初皇后在宮中第一次過生日時,梁太后還許諾要賜給皇后兩座宅院呢!”
“梁太后在世時,皇后跟她十分要好,她們娘兒倆整日呆在一起,不知道的人都說,皇后是否跟梁太后有血緣關系。”
“這些事情至今想來仍舊歷歷在目,那么您說,皇后就便會使什么摧心掌,又怎會絲毫不顧念往日情誼,對梁太后痛施毒手?”
其實李乾順說的這件事,包括站在韋小寶身旁的那個李秋水的貼身侍女也覺如此。
直到李秋水當場拿出確鑿證據,幾個人才無話可說!
只見李秋水從懷中掏出一封信來,在李乾順眼前晃了晃,認真道:“這封信本來是耶律南仙寫好之后準備命人送到遼國的,這毒婦機關算盡,千算萬算卻沒有算到,竟然在半路上被我的一品堂高手截獲。而且送信之人,也被我的部下所殺!”
李乾順大是吃驚,急忙看了眼耶律南仙,慌慌張張的將李秋水手中的這封信搶了過來。
從中掏出信紙,雙目瞳孔持續睜大,忍不住高聲念誦道:“大梁太后一死,重臣李仁忠、李仁禮再無背后靠山,西夏朝堂中就此風平浪靜,叔父盡管長驅直入,在西夏邊疆對宋兵大肆屠殺!”
赫然只見書信末尾有耶律南仙的印章。
李乾順聳立在原地,身子不住搖晃,冷汗自頭頂簌簌而下。
李秋水的貼身侍女本不該在皇帝、皇后面前開口,情急所致,失聲叫道:“真相居然是這樣!”
這句話剛一脫口,她臉上風云變色,嚇得雙腿不住顫抖起來,急步跑到李秋水身后,生怕此時被心狠手辣的耶律南仙一記‘摧心掌’殘忍宰殺。
李秋水瞧著耶律南仙,雙眼瞇起又睜大,一字一頓的說道:“事已至此,你還有什么話可說!”
李乾順的魂魄仿佛已經飄到九霄云宮天外,難以置信的瞧著耶律南仙,道:“你……你……你當真讓我刮目相看啊!”
耶律南仙見往事已經徹底敗露,再沒有什么好說,粉拳緊握,咬牙切齒的說道:“看來母親明察秋毫得很呢,平時不見得怎樣,在暗地里把什么事情都弄得明明白白,好,好!”
李秋水早在縹緲峰靈鷲宮之時,通過西夏兵突襲這一件事已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思考清楚,其實她之前并沒有懷疑到耶律南仙頭上。
那是因為耶律南仙將真實面目隱藏得極好,密不透風、滴水不漏,一直裝得人畜無害一般。
就算她早就在暗中查探出來,大梁太后以及那兩位李姓大人都是因身中‘摧心掌’而死,而且也清楚的記著,多年前遼國有人練成過這門失傳已久的陰毒武功。
饒是如此,她一直都沒有對耶律南仙產生疑心。
直到李察禾率兵連夜向靈鷲宮發起突襲,得知了這件事除了自己的親生骨肉李乾順在暗中搗鬼之外,另外還有一個隱秘至極的人物,那便是西夏國的當今皇后,耶律南仙。
如此一來,她猶如從夢中驚醒,終于知道,這些年來躲在層層迷霧背后的殺人真兇,竟會是百般討人喜愛的耶律南仙。
此刻耶律南仙對李秋水的冰雪聰明以及過人的見識五體投地,然則卻表現出一副無所畏懼的態勢。
這讓幾個人十分震驚。
李察禾蜷縮在角落中,戰戰兢兢地瞧著遠望處的耶律南仙,心道:不大對啊,皇后的奸計既已暴露,怎么在皇太妃面前卻是這種反應?
啊喲,莫非皇都之中現如今已經潛伏著大批契丹兵!
想到此節,連頭皮都麻了。
當年李乾順含辛茹苦的通過和親的方式,盛大迎娶遼國公主耶律南仙,跟遼國結盟,向遼國一再承諾,自此西夏后世子孫都有一半耶律皇族的血脈,兩國永結同好。
結果遼國卻在暗中圖謀不軌,管你太后還是朝中重臣,說殺就殺,連半點含糊都沒有。
著實太過于恐怖!
忽聽耶律南仙有恃無恐的說道:“母親若想為梁太后報仇雪恨,那便放馬過來罷!我這個當兒媳婦的卻要提醒母親一聲,我一死,我叔父決計不可能善罷甘休。”
此話一出,李乾順、李察禾、李秋水的貼身侍女腦袋都是“嗡”的一聲巨響。
難怪李秋水跟耶律南仙這樣一番對質,耶律南仙卻有恃無恐,一副無所謂的態勢。
原來耶律南仙是仗著身后有她叔父撐腰!
她叔父不是別人,正是遼國當今天子,耶律洪基。
這耶律洪基后來廟號‘道宗’,大遼道宗皇帝耶律洪基一生英明神武,于大遼耶律皇族而言,是有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大作用的。
耶律南仙一旦死在西夏國,那么耶律洪基勢必率兵南下,討伐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