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3 不想反抗

從“黃背心”[1]們到環保主義者,從女性主義到無政府主義,從上街游行抗議到窩在沙發上高舉鍵盤怒發推特,“反抗”儼然已經成為政治和公共生活領域里一種司空見慣的表達方式,甚至可以說是一股時尚潮流。

它常取群起激憤、聲討抗議或聚眾鬧事之態;總打著“戰斗”“對抗”“抗爭”,甚至是“聯合抗爭”的旗號;也沒少披上諸如“不屈服”“不順從”或者“堅持抵抗”等的理論外衣。

盡管在法語里“反抗”一詞寫作“révolte”,字面上恰合“volte-face”——也就是“轉身、掉頭”之意,俗話說來就是“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可如今反抗的泛化,甚至泛濫,不免讓人懷疑:反抗,會不會不再僅僅是一種求變革新的過渡,反而成為一種固化的“以不變應萬變”的生存方式了呢?

集體主義VS個人主義

幾乎沒有人可以對“反抗”的大潮無動于衷。我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多多少少被它擊中過,哪怕只是一瞬間。

的確,某些世代、某些時代或者某些個體會更熱衷于反抗……但也有一些人被裹挾在反抗的大軍里,無所適從,內心不斷自問:那我呢?我該反抗點什么呢?

一定要反抗點什么才能被聽見、才能被算作集體的一分子嗎?一定要通過反抗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對立或者憤怒嗎?

不喜歡反抗總會被認為是冷漠、自私、麻木不仁、墨守成規甚至是失敗主義的表現。連阿爾貝·加繆在他的《反抗者》中,也在一開頭就(值得商榷地)寫道:

何謂反抗者?一個說“不”的人。而他說“不”,不意味著他放棄:他同樣也是一個說“是”的人,從最一開始行動起。[2]

這不,反抗一下子就被賦予了尤為積極正面的意義。而不反抗,就顯得像是滿足于現狀的渾蛋或混子。

但如此說來,積極反抗難道不也(變得)是一種滿足和順應嗎?順承他人的怒意和憤慨而加入斗爭,這不也是一種循規蹈矩、千人一面、隨波逐流嗎?

反抗,不可或缺……但催人心累

在《反抗者》一書中,加繆盛贊了勇于抵抗、敢于拒絕的精神,但同時也對它過于意識形態化的趨勢或者極具破壞性的形式表示憂慮。人們應該可以說“不”,也應該可以說“是”。但說到底,有沒有另一種可能,即選擇不表態,既不贊同也不反對?

在文末,加繆補充道:“反抗正是生命的運動本身,人們若否定反抗,就是放棄生活。”如此說來,把反抗與生命視為一體,是不是意味著不反抗就等同于選擇死亡了呢?

那么不妨試想一下,我們若是反抗“反抗”呢:到底哪邊會更勝一籌,是反抗之生,還是不反抗之死呢?

其實,過度渲染反抗的必要性,認為非反抗不可才是問題所在,它把反抗變成了一件讓人無比心累的事兒,最后既失卻了革命性,也不復激情。


[1]指法國巴黎“黃背心”(Des Gilets Jaunes)運動,該抗議活動爆發于2018年11月17日,是巴黎50年來最大的民眾抗議活動,旨在抗議政府加征燃油稅。該抗議活動引發了大規模的街頭騷亂。因參與者多身著后勤服務從業者的常見制服明黃色馬甲而得名。——譯者注

[2]阿爾貝·加繆(Albert Camus,1913—1960),《反抗者》(L’Homme révolté,195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澎湖县| 宁陵县| 奈曼旗| 彭阳县| 特克斯县| 江华| 都安| 成都市| 龙山县| 常山县| 巴马| 丹江口市| 临安市| 宣武区| 桑植县| 神池县| 普格县| 保亭| 新田县| 安义县| 保靖县| 乡宁县| 丹江口市| 平南县| 化德县| 灌阳县| 出国| 阳春市| 尚志市| 忻州市| 盐津县| 鹤岗市| 镇远县| 汽车| 西城区| 温泉县| 松江区| 福安市| 于都县| 滨州市| 九寨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