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幽幽青天,可容逆賊乎?
- 三國:皇弟因何造反
- 且飲花間酒
- 2381字
- 2025-02-06 14:43:12
鴆殺皇帝,此事干系重大,故而董卓特意吩咐李儒,此事要在暗中進行,不能讓第三人知曉。
這反倒是方便了劉辯。
此時,大殿中只有劉辯夫妻與李儒三人,彼此密談無人知曉。
……
坐下后,李儒有些心不在焉,稍顯敷衍的拱了拱手,開口說道:
“不知殿下有何高見?”
劉辯不動聲色的瞥了李儒一眼,只見他口氣雖然依舊平靜,可神色卻有些遲疑,料定他此刻內心中并不平靜。
劉辯也不點破,只是開口說道:
“殺了孤,對郎中令有何好處?”
“這……”
李儒張了張嘴,無言以對。
看來董卓并沒有承諾他什么,對于眼下的局勢而言,這也算意外之喜。
劉辯思量片刻,繼而輕笑一聲,再度開口:“郎中令可知,汝口中的相國為何非要置孤于死地?”
對于這件事,李儒倒是聽董卓說過,只是有些話不好當著劉辯說罷了。
于是他有些遲疑的看了看劉辯,欲言又止。
“孤已是將死之人,只求臨死之前郎中令能為孤解惑。”
李儒斟酌片刻,繼而深吸一口氣說道:
“關東傳來消息,渤海太守袁紹傳檄天下,欲興兵討伐相國,相國擔心關東諸刺史,太守等人借為殿下復位之名響應袁紹,故而決定……”
“原來如此。”
劉辯恍然,他沒想到歷史上的劉辯之死竟然是因為這個。
事實上,這些事史書自然有記載,只不過,憑他半吊子的歷史水平不知道罷了。
說回眼下,知道真相的他反而覺得董卓愚蠢。
難道說他死了袁紹就會放棄起兵入雒這樣絕佳的機會?
劉辯失笑一聲,對著李儒說道:“那依郎中令之見,關東諸人是否會因為孤死而罷兵?”
李儒沉默片刻,斬釘截鐵的說道:“不會!”
“為何?”
李儒看了劉辯一眼:“殿下一死,非但不會讓關東諸人罷兵,反而會促使彼輩借著為殿下復仇的名義興兵。”
劉辯有些意外的看了李儒一眼。
站在歷史的下游回望,他自然是知道這件事的結果。
可反觀李儒卻僅憑推斷便說出了這件事的大致結果。
他不禁有些感慨,果然能在青史留名的人就沒有一個簡單的,哪怕這人只有惡名。
劉辯收起感慨,再次問道:“既然如此,郎中令覺得關東諸軍勝算幾何?”
此言一出,李儒面色微變,瞥了劉辯一眼,沉默不語。
少傾,只見李儒斟酌的說著:
“儒不過一介儒生,兵家之事,在下不敢妄言。”
“是不知道還是不敢說?”
劉辯審視著李儒,耐人尋味的說道:
“豈不聞‘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倒行逆施,霍亂超綱,天下人恨不得生啖其肉,焉有不敗之理?”
說到這里,劉辯故作停頓,拿起案幾上的酒樽,再次倒滿之后遞到李儒面前:
“屆時朝綱重振,不論誰為天子,郎中令今日所行之事,恐怕不是這一杯毒酒便能盡數償還的。”
“這……”
劉辯目光緊盯著李儒,見他面露遲疑,頓時計上心頭,拍案而起,喝道:
“郎中令,爾當真以為,幽幽青天,可容逆賊乎?!”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悄無聲息,劉辯似乎能夠聽到李儒急切的呼吸聲。
事實上,劉辯這些話倒也不算完全是信口胡謅,畢竟歷史已經證明,李儒在董卓死后的確是不知所蹤。
而在劉辯眼中,眼下這個世道,做出此等大逆之舉的人,不知所蹤便代表著死亡!
也許只是死因鮮有人知曉罷了。
當然,對于自己的結局李儒自然是不得而知,他看著劉辯將毒酒再次遞到自己眼前,早已沒有了方才被戲弄的感覺,而是滿臉驚懼的看著劉辯。
而就在他審視劉辯的同時,劉辯也目不轉睛的看著他。
見李儒表現出與之前截然不同的反應,劉辯心中了然,他決定再加一把火,于是指著面前的酒樽開口道:
“文優啊,汝可知董賊為何偏偏選汝來送這杯毒酒?”
李儒此刻心亂如麻,木然搖了搖頭。
說到底,他不過是一經學博士,哪里經歷過這種場面,下意識的說道:
“為何?”
“因為對于董賊而言,汝只不過是彼輩的一枚棋子罷了,一旦局勢有變,彼輩隨時可將今日之事推到汝身上,屆時汝將如何自處?”
說到這里,劉辯便不再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李儒,大廳內落針可聞。
然而,劉辯一番淡然的話語落在李儒耳中卻如平地驚雷,驚的他久久不能平靜。
誠然,劉辯是將死之人,說話固然帶著想要活命的目的,可在李儒眼中這些話并不是全無道理,畢竟他深知自己今日所行之事乃是大逆之舉。
人心難測,一旦將來局勢有變,自己下場必定無比凄慘。
屆時,死反倒是最輕的,恐怕會累及家人,乃至遺臭萬年。
想到這里,李儒心中不免有些松動,可轉念一想,又覺得此事不妥,繼而說道:
“殿下所言固然有理,可眼下相……董卓勢大,若是在下私自放了殿下,恐怕頃刻間便會身首異處,又有何區別?”
李儒如是說,便說明他內心中已然有了松動,劉辯不禁長舒一口氣,繼而微微搖頭,繼續說著誅心之言:
“郎中令,在你端著這杯酒來到孤的府邸之后,你便已經是個死人了,和孤沒有區別,無非是早晚而已,不過……”
說到這里,劉辯故作停頓,目光在李儒身上掃視,等著他開口。
這些話之所以誅心,便是在于永遠無法被證實,卻也永遠不能被推翻。
“不過什么?”
李儒果然急忙開口:“殿下有何高見?”
劉辯環顧四周,指了指案幾上的毒酒:“此間只有吾等三人,這杯毒酒孤喝沒喝只有你知道,郎中令說孤死了,孤便死了!”
此言一出,李儒當即大驚,連忙站起身說道:“不可不可,如是被相國發現,儒焉有命活?”
“有何不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況且左右不過是一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以進為退,或許還能搏得一線生機!”
聽到劉辯如是說,李儒漸漸冷靜,開始在房間內踱步……
漸漸地,李儒停下腳步,盯著劉辯一字一頓的說道:“若在下幫了殿下,與某何益?”
“成了!”
劉辯暗道一聲,面帶喜色的說道:“孤雖然被廢,可依舊是漢室貴胄,難道說董賊能給你的,孤堂堂弘農王給不了你?”
劉辯對李儒的問題沒有絲毫不滿,相反的,對于這種類似交易的行為,他反倒覺得放心,畢竟他還也沒有天真到單憑自己的一番游說,便能使李儒托付生死。
在他看來,眼下這個世道能夠讓他人死心塌地為自己辦事的緣由唯有利益。
這便是人性!
在劉辯一番威逼利誘之下,李儒也終于做出了決定,只見他深吸一口氣,鄭重說道:
“請殿下吩咐,需要在下如何行事?”
此言一出,劉辯終于松了一口氣,面露喜色的說道:
“附耳過來!”
緊接著,二人便在大殿中謀劃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