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和他成了很好的玩伴,幾乎每天都一起學習,練武。他隔兩天就會來我家,偶而我也會碰到他,雖然沒有交談,但是能感覺都到他在成長,父親說他特別聰明,文章做的很好,雖然起步晚但是進步非常大,例如司馬相如的《難蜀父老》,東方朔的《答客難》,桓寬的《鹽鐵論》,揚雄的《解嘲》,《解難》,枚乘的《諫吳王書》,楊惲的《報孫會宗書》等,短短的一月時間全部都讀完了,而且每篇都寫了策論,見解很獨到。
父親不止一次的和我們說,苻堅是個有大才的人,將來必是梟雄,囑咐哥哥們要和他多學習,父親建議他像前人學習廣招賢才,雖然這時他只有幾歲,但是還是采納了這個建議,沒過幾月他的門客就達到600人之多,其中漢人占了大多數,有一次在我家碰見他,因為好奇我突然問他,他的門客里是不是有一個叫王猛的人,他特別疑惑的看著我,過了一會搖搖頭說沒有這個人,緊接著問我,你認識這個人,又是看面相推算的,他的神情很疑惑。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也不能說我是后世穿越過來的人,剛好二哥走過來喊他出城去兵營,我就趕緊溜回后園了。我心里想,好奇害死貓,以后千萬不要在他面前說這些話了。
另一方面,苻堅回到東海王府,自己站在窗前沉思了一會兒,便傳令到門客所住的西園。問一下有誰認識王猛其人,過了一刻鐘衛士帶來了一個漢人文仕,此人名呂婆樓。他認識一人名王猛,字景略,王猛家貧如洗,為了糊口,年紀不大就販賣畚箕。但他人窮志不窮,為人嚴謹、博學多才。好讀兵書,善于謀略和用兵。東晉永和十年,東晉大將桓溫進兵關中,王猛往謁,談天下形勢,一針見血地指出桓溫北伐只想提高個人威望,并無收復關隴失地的雄心,桓溫曾許以高官厚祿,王猛認為東晉王朝已腐敗,堅辭不就,他拒絕桓溫之聘。聽了呂婆樓的話,苻堅覺得有點疑惑,深閨的女兒家怎么會對王猛有所了解呢,難道是老師和她說的嗎?
苻堅決定親自去見一下王猛,看看是不是人如其言。便率人去王猛的居所青州北海郡劇縣,當時這里是政治和軍事活動的重要中心之一,兵家必爭之地,所以這里是幾方勢力的混戰之地,他帶著五個衛士又叫了我的兩個哥哥連夜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