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梨花之約
- 沐州月
- 亦難屈辭
- 2250字
- 2025-06-27 14:01:27
夜漸漸深了,許多人都不知不覺睡著了,就這么趴在桌子上,好在旁邊的篝火,使得這朦朧的夜也不再那么寒冷。
翌日清晨,眾人迷迷糊糊醒來,怎么也想不起來昨晚上什么時候睡的了,只是眾人都在這外邊,也是難得輕松了一夜。
眾人也是告訴過廖先生有要事在身,今日就得離去,寧離是來玩的,熊心卻是帶著目的來,其余人自然做不得什么主。
只是項潯沒想好該何去何從,是回沐州城,還是另尋他處,好在也不急,他們也沒急到立馬要走的地步。
項潯想著再與廖無痕聊幾句。
“廖先生,我確實被騙了,只是我想不通,他為什么要殺我,他想殺我又何必不遠千里借刀殺人,本可以直接在沐州城動手。”項潯一直想不明白這事。
良久之后,廖無痕開口,“這得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說有另一種可能,多年后的你。”
“還望廖先生明說。”
“世間有一秘法,名預見,此秘法需施法人以自身鮮血為引,佐以觀星術,預見未來二十年之事,據我所知,這秘法為星谷所有,概不外傳。”
“二十年,豈不是未來的一切都被他們了如指掌了?”不知什么時候,寧離等人已經跑過來了,聽到這里,大吃一驚。“那豈不是可以做個算命先生。”
“不不不,沒有那么簡單,這個星谷我也只是聽說過,總共只會有兩三人,像是被命運詛咒一般,而且預見未來的代價是自身壽命,而且他們不會外傳,也不敢,泄露天機便會受天譴,更別說改變未來了。”
眾人皆是一驚,“原來世上還有如此秘法。”寧離也是很好奇。
“除非將來的你,做了什么事讓他們不得不除掉你,而且還不能親手除,這件事還得不違天道,他得與這件事沒有任何因果,不過這樣顯然是不可能的。”
“將來的我?”
“看來你還是得回去一趟,可能說書先生,也只是局外人。不過你不能去查,得等到有一天你有足夠能力,能請的動星谷術士的,不是一般人。”
廖無痕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項潯也明白了。
“不過我還有一事不明白,在動手之前,他居然問我為何不上天鳴山,武君山一趟,信這虛無縹緲的小門派?”
“你有志氣,為什么沒有自信?”
項潯一時之間無話可說,他的自卑好像是源于內心的,他就是這么下意識的這樣認為,他也不知道為什么,他也想知道為什么。
“你看看你呀,廖先生都這么說了,還不明白嗎?你怎么那么笨呀。”寧離說完還在項潯頭上敲了兩下,項潯也不生氣。
人就是這樣,聽明白很容易,但是要做到卻很難,項潯亦是如此,他不是懦弱,但就是自卑,他的自卑能在某些事上將他的勇敢掩蓋,這本不是該出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性格。
“讓他先好好想想吧,那榆木腦袋,廖先生,我一直有一個疑問,這里為什么叫歸園呀?”寧離將項潯撇下,她也有一些自己的問題,雖然都不是什么正事。
“這要從一個很久遠的故事說起:這也是我師傅和我說的,約莫50年前,這里因種滿梨樹得名離園,就是寧離這個離。
梨花守約,每年初春都會盛開,那一代的歸園之主,應該叫梨園,收有兩名弟子,一個叫清雪,一個叫末寒。
有一本梨花劍譜,一直傳承,他的兩位徒兒學成之后便想著踏出江湖,闖一番名聲出來,然而這么多年的相處,師徒三人情分早已無比之深,師傅便要求徒兒,每年初春都要回來,一同陪師傅賞花。
兩個徒兒年輕氣盛,許多話也就當耳旁風,覺得有空就回來。
然而年輕之時,這種事不能用有沒有空來衡量的,花開了,就該回來了。
最初兩年,清雪和末寒都謹記師傅的話,每年初春都會回來。
后來幾年,末寒因為當年結仇,問劍興南山巔,故而遠走他鄉,一年未歸。
下一次歸來之時,只見滿庭梨樹都已不見,他走進院子,只見師傅兩年之間老了幾十歲的樣子,他才意識到自己走后出了大事。
原來他沒回來的有一年初春,有許多門派一起前來搶奪梨花劍譜,也不知道他們從何得知離園位置,好在清雪自創歸去劍訣,那是他與年邁的師傅第一次并肩作戰。
清雪還帶回個孩子,是他自己的孩子,孩子母親也在那一夜為了保護那個孩子死去,清雪在留下劍訣之后幾天也死去了,年邁的師傅帶著那個幾歲的孩子生活,只為等著末寒回來。
末寒歸來,一切都已物是人非,師傅覺得梨這個寓意是離,不好,便砍掉院內所有梨樹,種上桂花,希望他早日歸來。
他回來后,沒多久奄奄一息的師傅便撒手人寰,他的師傅在那一戰之后也是強弩之末了,留給他的只有清雪的孩子和幾本別人爭奪一生的劍訣。
他非常懊悔,但是也沒有任何辦法了,他從未有過如此暴戾的殺機,也從未有過這般決絕的劍,劍中藏著寂寞,也帶著悔恨,唯獨沒有了曾經只為追求見到巔峰的鋒銳。
他的師傅也是在那一年將梨園改名歸園。”廖無痕一口氣講完了這個故事,仿佛過去了很久,又好像近在眼前。
“從此以后末寒的劍便只為殺人了嗎?”
“不錯,他在后面幾年里帶著那個孩子殺死了當年仇家,但凡是他不認識但是又知道曾經離園位置的人,全死了。
他根據清雪的歸去劍訣自創來兮劍訣,據此悼念良師故友。
曾經他的劍在江湖被譽為俠義之劍,逞奸除惡,卻又帶著仁慈,只殺罪大惡極之輩,那之后,他的劍也再沒有過仁慈。”
“他會后悔一輩子吧,為什么自己沒有早些回來。”寧離聽得有些傷感。
“年少時,不信人間有離別。他也用一生去彌補了這個遺憾,他在此歸園枯等二十載,郁郁而終。
這二十年里,一切來梨園尋仇之人他都沒有放過,一概抹殺,才有了后來這與世隔絕的歸園。
舊地重游不過刻舟求劍,他就算等一百年也等不來他的師傅和師兄了,據曾經留下的書中所說,臨終之時,他就像個孩子一樣,等他的師傅師兄來接他。
到最后,他終于也沒有原諒自己。”
《歸園志·末寒傳》中記載,末寒最后在師傅師兄墓前種下梨樹,每遇初春都去吊念故人,常嘆言:梨花依舊,奈何不見當年故人,尚未恕吾失梨花之約乎?
末寒公遺言:有失梨花之約,此生終不復相見,不復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