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傻子
- 影帝,我就是喜歡演龍套
- 遇事不決問樓子
- 2157字
- 2025-05-11 15:15:52
林諾關上門,感嘆好日子過久了,確實不是什么肉都吃得下。
也可能是今天的拍攝,給向函芝帶來一些錯覺。
不僅忘了兩人之前針鋒相對的立場,還主動倒貼上門。
“所以說,什么事都得講究專業!”
林諾作為專業演員,已然出戲。
反觀向函芝,似乎沉浸在電影情節中,無法自拔。
站到窗邊,望向黑黢黢的大海,林諾搖頭嘆息。
不是為了沒透批而惋惜,而是因為沒打聽到實際消息郁悶。
要說這電影劇組背后的貓膩和他有多大關系,尚未可知。
只是人的好奇心一旦被勾上來,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總是不太舒服。
想得太多沒用,再等幾天,看看張子超能不能得到更多消息。
……
接下來兩三天的拍攝,逐漸順利起來。
向函芝既沒有受到被拒絕的影響,也沒有再來騷擾。
這倒是符合當代年輕女孩的特質,省去林諾不少麻煩。
兩名主演維持著純潔的同事關系,似乎帶動著劇組氛圍也好起來。
拍攝進度不錯,張子超那邊也不閑著。
隨著他和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員熟絡起來,傳回來的消息愈發有用。
林諾也在拍攝間隙,主動去和制片、導演溝通。
從他們謹慎的只言片語之中,尋找劇組摳門背后的真相。
這一天晚上,又是夜里十一點多,林諾的門鈴再次被按響。
不過不是向函芝來蹭煙,而是喝得醉醺醺的張子超交差。
張子超進門之后,自己跑去洗了把臉,坐著緩了一會。
等酒勁散去一些,長出一口氣:“林老弟,幸不辱命!”
“有眉目了?”林諾知道他這個時候來,肯定是來邀功的。
“說的三天完成任務,實際上快一個禮拜!慚愧!”
林諾照著張子超的小腿肚踹了一腳,樂呵呵地說道:“說事,別整虛的!”
“你且聽我細細道來!”
張子超點了根煙,開始對這些天得到的零散信息進行匯總。
加上今天晚上喝酒喝出來的關鍵線索,這部電影背后的隱秘終于浮出水面。
5000萬投資?
沒錯,對外宣傳的成本的確是5000萬。
可實際上,制片人能調動的資金只有不到3000萬。
如果再把男女主的片酬除去,把一些不可避免的固定費用扣除,資金確實捉襟見肘。
這就是劇組為何如此摳門的直接原因。
真沒錢,可不得摳嘛!
“3000萬不到?”林諾暗自沉吟,他能想到的只有“洗錢”這一種解釋。
“那倒不是!金額太小,犯不上。”
2000萬,單聽上去不是一筆小錢。
可真要為洗這點錢拍部電影,感覺有點犯不上。
張子超看林諾沒說話,繼續往下進行:“還有一個數字!8000萬!你猜猜是什么!”
“8000萬!怎么越整越多?”
林諾摸著下巴,想了一會,搖了搖頭。
張子超嘿嘿一笑,故作神秘:“以林老弟的智慧,我給你打個比方馬上就能明白。”
一家企業的采購員花5000預算去買原材料。
實際上,只花出去3000,剩下的2000揣進自己腰包。
不僅如此,最后采購員交上去的發票金額是8000。
一來一回,本來5000預算的原材料,采購員自己黑了5000。
林諾轉動著手上的打火機,把這件不算稀奇的事代入到劇組之中。
“有人拿著5000萬的預算,但只給制片人3000萬,最后和投資方報賬8000萬!”
林諾說完,繼續沉思,隨后緩緩搖頭:“不對!8000萬!不是8000塊,哪個投資人會這么蠢?”
要說劇組各個部門用自己的門道,黑個幾萬,甚至十幾萬,沒問題。
哪怕被查出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能混得過去。
林諾自己運營過網大,里面的套路都清楚。
再往前若干年,回到煤老板時代。
制片人又或者大導演,自己扣下幾百上千萬的投資,不是難事。
甚至可以說是常規操作。
所以,煤老板才那么令人懷念!
對外行人來說,他們懷念的是沒有“資本家的丑孩子”的時代。
對內行人來說,他們遺憾的是隨便坑錢的歲月一去不返。
千萬別再信“懷念煤老板,是因為他們不干預創作”這種鬼話了!
煤老板真的不干預?
他帶來的女演員,是不是得活到最后?
他要捧的人,是不是必須加戲?
連主線劇情和最后結局都能給你改了,還不算干預創作?
當下的所謂“配角變主角”“帶編劇進組”,不過是人家當年玩剩下的!
唯一的區別是煤老板們是為了個人趣味,今天的資本是為了賺更多錢。
不管怎么說,明日黃花,一去不返。
現在的影視投資,愈發專業化、精細化。
投資人一定會請專業人士來審查項目資金使用情況。
放在這部電影里,幾千萬的差距,絕對瞞不過去!
張子超聽完,不停點頭,贊嘆林諾的敏銳。
最后卻拍拍他的肩膀,話鋒一轉:“林老弟,年輕了吧!”
“怎么說?”
林諾知道,張子超接下來的幾句話就將揭曉謎底。
沒錯,現在沒有煤老板。
可是,這個世界永遠不缺傻子。
5000萬的投資從哪來的?
簡單點說:自籌!
既然有5000萬,為什么只能用3000萬?
因為5000萬是虛的,實際上拿在手里,能用的只有3000萬。
多出來的這2000萬,是專門報給別人看的!
這個“別人”,就是最后買單的“傻子”!
“傻子”是誰?
二級市場,乃至三級市場的投資者!
說通俗點,就是看好這部電影票房收益,將之作為投資產品購買,并期待賺錢的人。
理論上來說,只要票房收益超過8000萬,買這些投資產品的人就賺了。
和別人給你推薦的股票、基金,沒啥區別。
都是預期價值上漲產生的投資行為。
賣第一次,叫二級市場。
再轉賣一次,叫三級市場。
以《鯨生向晚》為例,一部3000萬投資的電影,對外宣傳為5000萬。
投資者不用等到影片上映,直接把票房和其他收益標價8000萬。
再把這8000萬拆分成若干份,賣給投資市場的“傻子”們。
到了這一步,原先的投資者已經沒有任何風險。
電影最后的票房收獲多少,全部由“傻子”們根據購買的份額進行分成。
賺還是賠,風險自擔。
當然,過程中存在些微區別。
投資者有良心的,會保證影片質量,也多少會留一部分份額。
沒良心的,把成本壓縮到極致,最后全部賣掉,一分不留。
這不重要,沒有本質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