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4-6歲

  • 文里的人生
  • 星夜的詩行
  • 3613字
  • 2024-12-15 19:08:48

第一節:恐懼與挑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母親的養育下,我逐漸長大,母親卻逐漸變老。而我,也邁入了人生的新的關鍵時期——童年期。

兒時的我,特別調皮,好動,可愛,但在一些事情上也很膽小,比如:怕火,怕水,怕流血,還有恐高……我至今記憶模糊的一件趣事:去綠波打疫苗,針還沒扎下去,我就哭了,把爺爺都整生氣了。甚至到現在,我不是一個對自己感到自信的人。在面對這些方面的“挑戰”時,我常告訴自己“這簡直超過了我的忍耐極限,我不行!”對此,我常常選擇逃避面對事實。

造成我對這一切的恐懼,一直困擾我到現在。也許正是兒時的一些事件,在幼童時期,對我造成了無法驅散的“心理陰影”。

第二節:住處與教育

兒時,我們一家住在李家街——市中心醫院西面的一條小巷深處。但在母親懷我之前,父母住在中山區石葵路的一間二樓小屋里。后來父母把房子賣了,來到了這片雖然集聚人間煙火,也飽含世態炎涼的靜謐小巷……可是后來,我們又不得不離開這片承載了我數不盡的回憶的土地。

小時候的我,身體不好,再加上父母喜歡自主教育,所以我只上了幼兒園大班,是和小學是在一起的,沒有上學前班。關于那里的記憶很模糊。不過聽母親說我在那里尿濕過幾次褲子。但具體在里面的生活環境,經歷,這些是不大重要的。

第三節:探索與好奇心

在父母的照顧下,我已學會了走路,并能夠在父母的陪伴下,探索這個陌生卻充滿新鮮感的世界。我開始學積木,玩賽車,拼圖,繪畫……兒時的我沉浸在“屬于自己的世界”里,癡迷地探索這個世界。

那時的我,不懂就問,常常問出父母難以解答的問題。父母和家人朋友都稱我“十萬個為什么”,甚至于長大之后和親戚們到飯店吃飯,他們常常回憶以前“十萬個為什么”的我,經常把我媽逗得大笑……

那時的我,好奇心很強。然而,“好奇心害死貓”是真的。我癡迷的探索著身邊的一切。曾把手指頭插進插座里被電到;用木棍捅螞蟻洞被密集恐懼癥嚇到;組裝拆卸電子零件;甚至打破了的水銀溫度計的汞珠也被我玩弄了一番……當然,如今仍在探索著未知。要是像那時候的我,那理科就不至于那么差了。后續經歷了一些事轉變了我,是的,在理科思維的事物上,我懈怠了。這些年,相比于同齡人,我的興趣往往和人們不一樣,有時也為此做了很多錯誤的選擇……

第四節:玩具、娛樂與節日

當然,作為一個活蹦亂跳的小男孩,我當然也喜歡玩玩具。自有記憶時起,父母給我買過很多玩具,從拼接的積木,不倒翁到遙控賽車,遙控飛機,機器人,竹蜻蜓……我都非常喜歡玩。雖然那些遙遠的記憶已如片段般模糊不清,我仍然能夠從中尋找到那些快樂美好的瞬間。我喜歡充滿新鮮感的玩具,但是往往不太會玩……遙控飛機的方向總是掌握不好,竹蜻蜓也是很久才學會,正如到現在我也不會玩魔方,甚至肢體協調能力差到連廣播體操和一些體育項目的動作都不會做。……但是在父母的陪伴與指導下,真的很開心。

樓下的小巷永遠是靜謐的,只有偶爾來過的車流,時而傳來的收廢品吆喝聲,以及酷熱的夏日賣雪糕冰棍的叫賣聲。尤其喜歡冬天下起一場大雪,身著羽絨服和一頂黑帽、藍手套和爸爸媽媽一起玩雪。雪花拂過臉頰,爸爸媽媽牽著我的手,在雪地里奔跑。厚厚的雪地,唯有我們仨的腳印。

也許有人會覺得:李家街是毫無生機的。但我并不這樣想。雖然樓下的小巷永遠是靜謐的,但那里其實別有一番天地。在那里的那些年,每年春節家里都會放鞭,雖然我永遠都是跑得最快的,也沒有敢點過火,但是那種緊張的氣氛里卻帶著激動。然而自從搬離了那里,就沒有想去放鞭的激情了。

第五節:院子與自然

庭院之下,無論是在生命奔放的夏天,還是在生命即將凋零的秋天,母親總會帶我去看庭院下的那片向日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孩子,你看這向日葵呀,它可以朝著太陽轉,是不是很神奇呀?”我總是懵懂得看著母親的笑臉,自己也會哈哈大笑。長大后,我想感謝那位種花的陌生人,雖然我們未曾謀面,也未曾認識,但也許正他的那片向日葵,使我產生了對大自然的熱愛……

那時我們全家信教,是因為姥姥信教。雖然我和父母都不太認同,但每天還是會禱告,祈禱一些好事兒。后來搬走了那里,不曾有過。

第六節:老街的世態炎涼

李家街那一帶,集聚人間煙火,也飽含世態炎涼。

就像在那一年的秋天,我和母親走在路旁,當一輛失控的貨車沖撞大樹,命運保佑了那位善良的司機。

住在中心醫院附近,每天都能聽到救護車聲,雖然那時不像現在對于生命的思考更加豐富。但畢竟一聽到聲音,一種擔心的感覺就油然而生。同時,小時候身體不好,還經常去中心醫院,空余時間還經常到中心醫院附近散步……

在這座老街待久了,會感覺到身邊的人也老了。公園里活動的大多是老人,院子里每天也是安靜的。要問哪里是我最常去的最熱鬧的,那就是華北路市場了。

第七節:“扭扭車”與華北路市場

那時年紀小,走路有些不方便,母親就拿“扭扭車”載著我成天到處跑。所謂“扭扭車”,就是兒童車,后面拴著一個繩子,可以拖著我到處跑。就這樣,我幾乎每天都跟母親去一趟市場。那時的華北路市場對當時的我來說,是樂趣的源泉,因為我通過了這種方式認識了世界,認識了社會,認識了人性;但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回憶起來有一種蕭瑟之感。

很長的一條街,走起來能有個半里地,人很多,攤子也很多。其中一位朋友是一位賣蠶蛹的嬸嬸,善良,祖母那側的親戚,這么多年了,直到現在還在賣。很感動她的堅持。

在市場待時間長了,熟悉了那里,就開始喜歡在兩旁的廢棄的原工廠或居民樓間逛一逛:看普普通通走過的人,看人家理發,看小胡同表演……

第八節:華北路市場的變化

如今,得益于政府的工程,華北路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新鋪的路,有了很大面積兩層樓的市場,還加裝了扶梯。直到現在,母親去管理房子的時候,還會在那里逛逛。

我見證了華北路市場從當時到現在的發展。但是,值得珍惜的是,地方是靜的,而人是鮮活的。正是因為有了人,那里才有了活力。所以,我還可以說,我見證了那里的朋友,見證了那里叔叔阿姨多年的堅持與生活。

第九節:“警察”阿姨與我的童年

老街的鄰居,是一位十多年的朋友。盡管從四年級起我和那位阿姨沒有太多聯系,但母親一直和她保持著溝通,并了解了我的情況。她是我的鄰居,我從小就把她稱作“警察阿姨”,大抵是母親的稱呼。所謂“警察阿姨”,不是以身份命名的,而是她有氣場,性格雷厲風行。歲數和母親相仿,兒女早年已經畢業了,是一位很有閱歷的,在能力上值得認可的人。在母親對我從小到大的培養里,提供了很多的建議。那些年里,“警察阿姨”是除父母外,和我最親近的人。不曾記得是我們如何認識,但是這就是人生,你永遠不知道會不會遇見一位導師,陪伴你走過人生路,你們彼此見證歲月的流逝,收獲歲月的果實。

第十節:計算機與我,與父親

我對計算機的興趣,始于那時。四五歲那兩年,當時在電腦剛流行時,父親買了第一臺電腦,是臺式機。我還小,一開始還沒法自個兒玩電腦,父親就抱著我。因為父親在大安機防工作,在計算機方面是精通的,父親就一點點教我,從最簡單的方面講起,我在計算機上也有一定的天賦,到后來了解多了,自己就開始玩了。

那個年代的系統,用的是Windows7或者XP系統。有了它,再整了個“長城寬帶”,就可以上網了。當時的網絡環境,其實是很糟糕的。網絡初期,各種廣告,違禁信息遍布網絡……最初玩的是4399小游戲,里面有很多種,我尤為喜歡“冰火人”那種闖關游戲,或者“黃金礦工”。所謂黃金礦工,就是在挖掘機下來時快速按下空格鍵。如此簡單的游戲,對于那個年代,卻充滿了新鮮感。當然,父親也喜歡硬件,我更喜歡看父親“拆機”。一看到父親打開機箱整理各種零件,心里就莫名的非常開心。

六歲那年,母親賣掉了這個房子。

我明白,待我熟悉了這里,我也長大了,要離開這里了。

第十一節:思考與思維

什么是思考?思緒不止。在我的一生中,每時每刻都在回憶,回憶過去的那段時光,尤其是靜謐的深處大自然中的悠然與釋懷。于我而言,戴著耳機聽一輯純音(一個由我整合的專輯),抑或是呆呆的望著那早已亮的耀眼的燈光,我都會陷入沉思。我們人類的渺小,時而會讓我感到迷茫與落寞。有時,我會覺得自己有些多愁善感了,但當我仔細想想,誒,我也很欣慰我如此的富有情緒,富有思緒與沉思。是啊,如果我連這些都失去了,那我還剩下什么?誠然,理性固然重要,但我認為感性也是每個人不可或缺的。關于思考,有學習上的埋頭苦思,也有擺弄事物時對原理的思考,還有那些生活中數不盡的瑣事。在幼兒時,我指著一株向日葵問母親:“媽媽,它為什么會動呀?”媽媽也不知道答案。這些事隨著長大就逐漸淡忘了,但我始終沒有停止對他們的思考。是啊,那時我還小。但在漸漸長大的這些年里,我意識到了思考的源泉。人為什么會思考?思考的意義是什么?我又為什么容易陷入沉思?從兒時不及母親腰高,再到如今已經沒過母親的肩頭,思考的源頭正是人間百態,或喧囂熱鬧,或充滿世態炎涼。也許正是兒時母親帶我從小就多見世面,我才有了豐富的思緒。平時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歡獨處,抑或和朋友消遣一段靜謐時光。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延川县| 吴忠市| 新乡县| 泰兴市| 弋阳县| 亚东县| 镇巴县| 台南县| 讷河市| 南昌县| 宁陵县| 怀化市| 泰安市| 温州市| 灌阳县| 望谟县| 米易县| 正安县| 水城县| 海伦市| 蚌埠市| 赤峰市| 盘锦市| 昌黎县| 三穗县| 北流市| 崇义县| 兴安盟| 福泉市| 永春县| 新晃| 南雄市| 抚顺县| 贵南县| 搜索| 松潘县| 临邑县| 镇原县| 瑞安市| 黔江区|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