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出生
2006年9月17日下午1點25分,在DL市婦產醫院的一間產房里,一個可愛的男孩呱呱落地,那時的我,只有八斤重。可是母親,忍受著產后的痛苦,微笑地看著我,目光中充滿著愛與期待。
那一刻,我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張屬于自己的證書——出生證明。有了這張證書,就意味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合法性,唯一性,合理性。從此開始了人生的漫長之旅。這是一個過程,學習生存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運動,提高和完善自己;學會了與人相處,正確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學會了吃喝拉撒……,一直在走上坡路。
我出生那年,母親38歲,父親46歲。
第二節:母親的照顧下
那時起,父親常年加班在外,很少回到這個“溫暖”的家,是母親把我一手撫養到大。
剛出生那段時間,童心未泯的我整天只會哇哇地哭,希望能一直待在母親的懷抱里;希望母親會一直給我“搖籃”,講睡前故事,伴我安然入夢。在母親的懷抱中,我才會有安全感,幸福感。哭了又睡,醒了又哭。此外,母親年紀大,所以我從小一直是喝牛奶長大的。
我不知兒時的自己是否懂得愛,我希望不是。
因為如果我懂得,那時的我就應當體會到母親的艱辛——產后恢復的痛苦,“搖籃”時胳膊的酸痛,抱著我的累,還有照顧我的辛苦……然而那時,母親的懷抱就是我心靈的港灣。有時母親不理我了,我會又哭又鬧,還常跟母親撒嬌。母親很心軟,即使母親特別累,也不曾抱怨,總會陪伴在我的身邊。有時,我犯了錯誤,母親也只是溫婉地輕拍我的“屁股”。
每個寧靜的夜晚,母親手捧著一本故事書,在泛黃的燈光下,用手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地讀給我聽。母親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有些漢字母親不認識,但母親總會念著音標。我倚在母親的肩膀,靜靜地聽著,時而嘴角上揚,露出燦爛的微笑,抑或張開大嘴,哈哈大笑。我笑著,母親也會笑。房間里,燈光下,唯有母親和我,以及窗外的那盞明月,時而澄澈,時而朦朧。不久,我們彼此便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每當我深夜做噩夢醒來,心砰砰直跳,但模糊的看見自己躺在母親的懷抱里,便又安然入夢。母親即使閉上眼睛,也一直抱著我。
那時的記憶,我只能記下這些。那時也沒有很多屬于自我的認知。在不久的將來,也許還能想起更多。
第三節:成長的印記——照片
照片是時光的守護者,默默地見證著我們的成長歷程。它們承載著童年的那份純粹無邪,映射著父母深邃而不言而喻的愛意。
父親的身影在我幼小的心靈中總是顯得有些模糊,因為他常年在外工作,家中的空椅子總是在提醒我們他的缺席。父親的稀缺和母親眼中那不經意流露出的不信任,在我們小小的家中鑄就了一道無形的隔閡。盡管如此,父親還是用相機記錄了我的每一個從蹣跚學步到書包上學的重要時刻。但現在,這些珍貴的影像被遺忘在塵封的電腦里,它們靜靜地躺在七樓的倉庫中,仿佛時間的流逝在此刻凝固。
就在最近一次搬家時,我偶然間翻到一本裝滿回憶的相冊,它厚重而充滿情感。在混亂和匆忙中,我被其中一頁頁滿載童年趣事的照片深深吸引。那童年的我在鏡頭下天真無邪,仿佛那無數次的笑容和淚光還跳動在昨日。這本紀念冊如今被母親小心翼翼地珍藏著,等待著下一次的翻閱,在未來的某一天喚醒那些遙遠而甜美的回憶。
在走向大學,面對終將到來的那一天,我只希望能夠安靜地坐下,細看那個曾經的母親,她眼中滿是慈愛與年輕時的活力;再次審視那個曾經的自己,那個毫無煩惱、暢享童年的我。因為成長是無法避免的旅程,每一次微笑或淚水都鑄造了今日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