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奇人唐三發

一天下午,我從野外回來,驚奇地發現,有人在旅館大廳的留言板上,給我留了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工整的中文:“歡迎你到北極。我很想見你!”下面還留有一個電話號碼。

我喜出望外,幾乎跳了起來,那流暢的中文字跡,肯定是一個中國人寫的。我奔回房間,抓起了電話,心怦怦地跳著,按照號碼撥打過去。電話響了半天,可是沒有人接。正在焦急之際,忽然有人敲門。

“請進!”我趕緊放下電話,開門一看,外面站著一個高大粗壯的中年人。他濃密的黑發,蓬亂的胡須,上身穿著一件花格襯衣,下身穿著牛仔褲,戴著一副黑邊眼鏡,披著一件黑色大衣,目光深邃犀利,臉上略帶微笑,還有幾分警惕。他默默地站在那里,仔細地打量我,仿佛在觀察一個外星人。

“你是……”我望著他,遲疑地問。

他搶先一步,伸過手,風趣地自我介紹:“我是唐三發!唐三藏的弟弟。你是位先生吧?”

“是啊!是啊!”我走上前去,緊緊地握住他的手,笑著問道:“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我從旅館的登記簿上查的。”他笑著說,“我每次來巴羅,都住在這個旅館。而且,我每次來這里,總要到柜臺去查一查登記簿,看有沒有中國人。每次都大失所望,沒想到,今天終于查到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真是喜從天降,不容易啊!其實,你剛才進來的時候,我就在后面跟著你。”說著,他哈哈大笑了起來。

“啊?原來你在跟蹤我!”我也笑了,招呼說,“請進!請坐!”我指著沙發,讓他坐下,一面沏茶,一面說:“我早就聽說你了,大名鼎鼎的唐先生,Chinese Tang,這里的人都知道你。我也很想去找你,可是……”下面的話剛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有緣千里來相會!你能來巴羅,我真是太高興了!”他笑著接過茶杯,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嗯!好茶!這是從中國帶來的?”

“那當然!”我點了點頭,“這是茉莉花茶,是一個朋友送的。”

“你從哪里來?”他忽然問道,眼睛直直地盯著我,“我是說,哪個城市?”

“北京。”我說,“你呢?”我隨口問道。

“我也是。”他目光掃過我的行李,脫口說,“我原來在北京生物研究所。你呢?”

“我在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我給他的杯子加了一點兒熱水,便開門見山,單刀直入地問道:“你怎么跑到北極了?”

“嘿!”他收斂了笑容,搖了搖頭,“說來話長,一言難盡啊!”然后喝了一口茶,含在嘴里,品嘗著,緩緩地點了點頭,很內行地說:“嗯,這是新茶!不錯!”

“是的!”我把茶葉盒子拿給他看,“看來你還是品茶專家。”

“不敢當!”他微微一笑,“略知一二而已。”接著轉過頭來,笑瞇瞇地望著我,“這是你第一次到美國?”

“不是!”我搖了搖頭,“已經來過幾次了。第一次是1981年,我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生活了兩年。”

“噢?”他聽了一愣,皺起了眉頭,忽然問道,“1981年的什么時候?”

“7月8日。”我坐到椅子上,面對他,“從北京飛到了紐約。”

“啊!我知道了!”他突然想起了什么,站起來指著我說,“我們坐的是同一架飛機!而且在紐約的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駐地的大樓里,我們還住在同一個大房間里!”

“啊?真的?”我不敢相信,非常驚異,“這么巧?”我說著,跳了起來,抓住他的手,仔細地打量他。可是,我想了半天,似乎沒有什么印象。

“你真是貴人多忘事!”他略帶譏諷地說,“我對你卻有很深的印象。”

“為什么?”我笑著問,“當時那個大房間里住了十幾個人,你為什么會注意到我?”

“坦白地說,”他嘿嘿笑著,拍了拍我的肩膀,“當時我注意到了你臉上的這塊疤痕,像個地圖。”說著,他指了指自己的頭頂,低下頭讓我看,“我這里也有一道傷疤,就特別注意有傷疤的人,這就叫同病相憐嘛。”

“唉!我當時為什么沒有看到你的傷疤呢?”我用手摸了摸他的傷疤,很深,紫紅的顏色,“如果我看到了你的傷疤,也許就記住你了!”

“不可能!”他沖我擺了擺手,“那時候我總是戴著帽子。”

“哈!我想起來啦!”他這一說,喚醒了我的記憶,“那天從北京機場出發時,我就注意到了一個人,他總是戴著一頂線織的帽子。當時我還覺得奇怪,心想,這個家伙大熱天還戴著帽子干什么?原來就是你啊!”

“你說對了!”他開心地笑了起來,“那個怪人就是我!唐三發!轉眼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真是有緣分啊!”

“那是當然啊!”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如果沒有緣分,我們怎么會在這天涯海角相聚呢?真是太好啦!”說著,我們兩人幾乎同時跳了起來,抓住對方的手,握得緊緊的。

感情非常奇妙,與距離沒有關系。我跟唐三發原本天各一方,但是,幾句話交談之后,我們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晩之感。

“你怎么起了這個名字,唐三發?”我喝著茶,好奇地問他。

“這個名字好啊!”他把茶杯往桌上一放,比畫著說,“我和三藏都去西天取經,他老兄只走到印度,過了幾年就回去了。我卻來到美國,而且住了下來,生活了十幾年。所以,我比他留得久,也走得遠!你就叫我三發吧!”說著,得意地哈哈大笑起來。

我也笑了。但是,從他的笑聲和眼神里,我恍惚覺得并非都是快樂。

“哎,你跑到這里來干什么?”他身子一歪,斜靠在沙發上,眼睛閃閃發光,望著我,“這可是真正的天涯海角啊!是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因為這里根本就沒有兔子。”

“北極考察。”我指了指放在角落里的背包說,“我們中國還沒有開展北極考察,我想先來看一看,這里到底是什么樣。”

“哦?北極考察?”他收斂了笑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你來對了地方,這里很值得研究。”說著,頭一歪,忽然問道:“你到北極來考察什么?”

“我計劃組織一支中國北極科學考察隊,”我說,“希望能進入北冰洋進行科學考察,最后到達北極點。”

“哦?”三發側耳傾聽,頻頻點頭,“遠征北極點?非常有意思!”接著問道:“你知道北極點與中國的關系嗎?”

“北極點與中國有什么關系?”我反問,笑著說,“哎?我還沒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北極點與中國相距遙遠,有數千千米,除了地理上的意義,還會有什么關系呢?”

“這你就錯了,在西方人的眼里,他們總是把中國和北極點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噢?”我不解其意,深感驚奇,“為什么?”

“因為,”他緩和了口氣,慢條斯理地說,“從西方到中國,從西歐到東亞,甚至從美洲到亞洲,比如從華盛頓到北京,最近的路線就是通過北極點。”

“那當然!”我笑了笑,“這個我知道。”

“這就是為什么,”三發補充說,“當西方人探索東北航道和西北航道這兩條連接西歐和東亞的近路時,曾經不止一次地試圖開辟一條越過北極點到達中國的最近的路線。只不過那時候,我們中國人對此渾然不知。”

“這個我也聽說過。”我說,“但是,我不明白,那些西方的探險家,為什么要舍生忘死、前仆后繼地尋找一條到達中國的近路呢?”

“財富。”三發冷冷一笑,有點兒感慨地說,“馬可·波羅在那本引起極大轟動的《馬可·波羅游記》里,把當時的中國做了如下描述:‘那里黃金鋪路,你可以隨便撿起來拿回家去;那里綾羅綢緞比比皆是,隨手可得;那里有無數的香料清香撲鼻,引起食欲;那里的樹木和石頭蘊藏著各種寶藏;那里閃閃發光的金幣和甜美無比的水果堆積如山;在那里,人們只要喝下清清的泉水,就能返老還童;在那里,磁針奇跡般地轉動,總是指向南邊。’由此可見,在馬可·波羅的眼里,13世紀的中國就像西方人夢寐以求的天堂。”

“這雖然有點兒夸大,”我說,“但是那時候,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最強大富有的。西方人到北極探險的真正動力,就是為了掠奪東方的巨大財富!”

“開始的時候確實如此。”三發鄭重地點點頭,神情嚴肅,“有錢能使鬼推磨,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吸引著西方人貪婪的目光,激發了西方人探險的勇氣。他們千方百計,想要尋找一條通往中國這個人間天堂的近路。”

“他們成功了!”我譏諷說,“英國人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

“那是后來的事。”三發摸了一把他那特有的濃發,“當時,西班牙和葡萄牙都擁有強大的船隊,是世界上強大的航海國家。在西班牙國王的支持下,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后來,西班牙國王又派出葡萄牙人麥哲倫,打通了繞過南美洲往西和繞過非洲南端往東而到達東方的航線——麥哲倫航線。”

“哥倫布發現的實際上是舊大陸。”我笑著說,“南北美洲的發現權應該屬于印第安人,他們在那里居住了不知有多少個世紀了。”

“那當然!”三發點了點頭,“但是,在西方人的眼里,那是一塊全新的大陸。”

“是的,”我說,“西方殖民主義者,從來不把原住民當人看。”說到這里,我又說:“不過,哥倫布航行的目的是想證明地球是圓的?”

“是的。”三發笑了笑說,“哥倫布堅信,一直往西航行,就可以到達印度和中國。注意,”三發忽然停下,兩眼緊緊地盯著我,“哥倫布最終的目的是到達印度和中國。所以,當他到達巴拿馬群島的一個小島時,以為那就是印度,于是把上面的居民稱之為‘印第安人’,即‘印度人’。實際上,那時候的人們并不喜歡美洲大陸,因為它擋住了通向中國和東方的去路。”

“但是,”我說,“英國人卻后來居上,超過了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了所謂的‘日不落帝國’。為什么?”

“確實如此。”三發皺起眉頭,若有所思,“這是一段非常值得研究的歷史。當英國人急起直追,漸漸有了航海實力的時候,已經晩了一步。他們很快就發現,如果要從海上往南航行,必然會受到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個海上強國的挑戰和制約。于是,英國人,還有俄國人、荷蘭人、丹麥人和美國人等,就把探索的目光轉向了北極。他們希望能從大西洋北口往西,繞過北美洲到達亞洲,這就是所謂的‘西北航線’。或者從大西洋北口往東,繞過歐亞大陸到達亞洲,這就是所謂的‘東北航線’。如果這兩條航線能夠行得通,不僅可以大大縮短去亞洲的距離,而且還能打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航海上的壟斷,挽回大英帝國的面子。所以,英國人大舉北進,百折不撓,前仆后繼,一次一次地進入北極去探險。”

“可是,”我問道,“西北航線和東北航線都不需要經過北極點啊?”

“是的。”三發點了點頭,接著說,“當時還有第三種意見,就是打通一條穿越北極點而到達中國的航線。”

“那是不可能的。”我笑著搖了搖頭。

“當然。”三發示意我不要打斷他,“他們雖然未能達到目的,卻為后來英國公司的商船以及西方的捕鯨船隊,開通了進入北極海域的道路。直到19世紀末,許多航海家還在夢想通過北極點而到達中國。他們雖然都以失敗而告終,但在北極地區發現了許多新的陸地,為后人積累了極其重要的科學資料和數據,大大加快了人類向北極點進軍的步伐。”

“可是,”我笑著說,“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英國人為此做了巨大的努力,美國人卻捷足先登,首先到達了北極點。”

“歷史往往如此,”三發也笑了,“陰差陽錯,撲朔迷離,開玩笑似的。1909年4月6日,美國人羅伯特·皮爾里大顯身手,到達了大約北緯89°57′的地方,首先摘走了進軍北極點的金牌。”

“那么,”我急忙問,“東北航線和西北航線呢?”

“早在皮爾里之前,”三發介紹說,“瑞典海軍上尉路易斯·潘朗德爾就率領探險隊從挪威北部港口出發,于1879年7月20日,沖破重重障礙,到達了太平洋,從北極水域到達中國的東北航道終于被打通了。1906年8月的最后一天,挪威探險家阿蒙森駕著一條小船,完成了打通西北航道的第一次航行,從北冰洋進入了太平洋。”

“也就是說,”我覺得很有感觸,“人類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奮斗了數個世紀,而在最后短短的三十年里,所有目標都達到了,完成了向北極進軍的沖刺。”

“是啊!”三發點了點頭,似乎也有同感,“向北極進軍正是許許多多人在幾百年內前仆后繼的結果。為此而捐軀者不下數百人,其中包括巴倫支、白令、富蘭克林和朗德等優秀的航海家和探險家。而這些探索或者競賽的原動力,卻是來自遙遠的中國!”

“有意思。”聽了三發的談話,我握著他的手說,“多謝你的解說!在這之前,我從來沒有想到,中國和北極,特別是中國和北極點之間,還有一段如此曲折復雜的歷史淵源。”

“20世紀以后,”三發滔滔不絕,“人類向北極點進軍的動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再是為了開辟一條到達東方的捷徑,而是變成了一種挑戰極限的比賽和冒險精神的競爭。現在各國的北極考察都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因為無論是領土、資源、環境,還是經濟、軍事、科學,北極都具有特殊重要的戰略意義。現在的北極考察,實際上是一個國家的思想觀念、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全球意識的全面檢驗和綜合展示。”

“確實如此!”我頻頻點頭。

三發繼續說下去,并不是故意說給我聽,更不是為了刺激我。但是,他的話,一石激起千層浪,使我的內心感到某種刺痛和壓迫:“西方人雖然未能經過北極點到達中國,但是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從庚子賠款到文物掠奪,中國蒙受了莫大的恥辱和空前的浩劫。今非昔比,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在人類向北極點進軍的浩浩蕩蕩的隊伍里,至今仍然沒有中國人的身影!我們為什么不迎頭趕上?向北極進軍,去迎接挑戰,站到北極點上向世界宣告,人類是平等的!大家要團結起來,共同建設一個公正、友好、自由、和諧的世界!所以,你要想去北極點考察,真是太好啦!祝你成功!我真想跟你們一起去!”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組織一支中國科學考察隊,盡快地向北極點進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田县| 张家界市| 年辖:市辖区| 肥城市| 鹿邑县| 扬中市| 漠河县| 瓮安县| 泾阳县| 封开县| 保康县| 深泽县| 盐池县| 西乡县| 芦山县| 广灵县| 蓬溪县| 张家口市| 犍为县| 灵石县| 高陵县| 天长市| 疏勒县| 大城县| 长岛县| 札达县| 论坛| 兰溪市| 永川市| 安图县| 南木林县| 天峻县| 维西| 商城县| 墨脱县| 和龙市| 安徽省| 灵璧县| 五莲县| 怀远县| 高碑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