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錯不在我
- 刷新評價,我要不斷成為自己
- 翻筋斗
- 2074字
- 2025-04-28 23:31:01
我叫元元,今年十歲,是個“紋路專家”——至少我媽是這么說的。因為我總愛盯著自己的手掌發呆,數那些彎彎曲曲的“生命線”“智慧線”,仿佛它們藏著什么驚天秘密。直到那天,我在孟浪的房間里發現了一本舊相冊,我的“隱秘誕生史”才像被風吹開的書頁,嘩啦啦地攤在了我面前。
1.孟浪的室內,藏著我的“考古現場”
孟浪是我爸,但他堅持讓我叫他“孟浪”,理由是“爸爸聽起來像超市促銷員”。他的房間像個被臺風掃過的實驗室:吉他弦纏著螺絲刀,恐龍模型頂著半杯隔夜茶,而床底下——嘿!那本蒙灰的相冊就躺在那里,封面上用鋼筆潦草地寫著“元出事死去”。
“這什么恐怖片標題啊!”我嘟囔著翻開,結果第一張照片就讓我頭皮發麻:一個皺巴巴的紫紅色小肉球,裹在紗布里,活像顆泡發的桂圓。“這是你剛出生時的樣子,”孟浪不知什么時候湊了過來,“醫生把你倒提著拍屁股,你‘哇’一聲哭了,我‘哇’一聲吐了。”
體內的紋路預示,我是行走的天氣預報?
相冊第二頁貼著我的滿月腳印,腳底紋路比老樹的年輪還復雜。孟浪說這叫“遺傳密碼”,因為他腳心也有同樣的漩渦紋。“咱倆的腳能預測下雨,”他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一癢就變天,比氣象臺準多了!”后來我每次腳癢都如臨大敵,結果上周體育課突然暴雨,全班只有我帶了傘——同學們看我的眼神仿佛我是外星派來的臥底。
人這個名詞解釋了自己,而不是我名字。
翻到相冊中間,有張照片被紅筆圈了出來:產房門口,孟浪舉著寫有我名字的紙條——“元元”。下面還有行小字:“人字兩筆,一撇是生,一捺是死,中間夾著取名字的焦頭爛額。”原來我媽本想叫我“元寶”,孟浪差點以死相逼:“不行!等她八十歲跳廣場舞,別人喊‘元寶老師扭起來’多像招財貓啊!”
立在很多人面前的事物:我的“出道”儀式
相冊最后夾著張泛黃的報紙,標題是《新生兒誤闖市政會議,市長笑稱“最小列席代表”》。原來我滿月那天,孟浪抱著我去辦戶口,結果走錯路闖進市政府禮堂。當時我正啃著手指流口水,臺下卻響起熱烈掌聲,市長還和我合影留念。“你可是在兩百人面前發表過‘咿呀演講’的名人!”孟浪得意得像中了彩票。
合上相冊時,我發現封底有行字:“元元不會出事,更不會死去,因為她連出生都是笑著的。”——這話真肉麻,但我偷偷用袖子擦了三次眼睛。現在我知道啦,那些掌心的紋路不是謎題,是孟浪們用雞飛狗跳的愛,一筆一劃寫給我的地圖。
為了一杯奶茶的溫度,這個學校不少人在下午這個時候,等著。
小安和小濤站在奶茶店前,陽光透過玻璃門在他們身上投下斑駁的光影。他們剛從補習班出來,兜里的零花錢還帶著體溫。小濤插著兜,肩膀微微聳起,臉上掛著明亮的笑容;小安則站得筆直,不時用腳尖輕點地面。他們確實渴了,但此刻等待的不只是一杯解渴的飲料,更是一段可以并肩分享的時光。
奶茶店里人聲鼎沸,各式各樣的飲品名稱在電子屏上滾動。小濤盯著菜單,眉頭微蹙:“要喝什么好呢?“這簡單的選擇背后,是兩個少年對自我品味的確認。他們不再是跟在父母身后的小孩,而是能夠自主決定要珍珠還是椰果的年輕人。當小安最終選定了一杯黑糖波波奶茶時,他接過杯子的動作里帶著一種鄭重的儀式感——這是他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的第一杯奶茶。
吸管插入杯蓋的瞬間,小濤滿足地嘆了口氣。溫熱的液體滑過喉嚨,甜度恰到好處。這滋味不同于家里沖泡的廉價茶包,也不同于父母偶爾帶回來的高檔飲品。它是專屬于這個年紀的味道,帶著些許揮霍的奢侈,卻又在可承擔的范圍內。小安看著杯壁上凝結的水珠,突然覺得這杯奶茶像是一個小小的奇跡——它讓他們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既不卑微也不張揚,就是恰到好處地“站得住腳“。
奶茶店里擠滿了和他們年紀相仿的學生。有人大聲談笑,有人安靜看書,還有情侶共享一杯飲料。小濤靠在椅背上,姿勢放松而自在;小安則趴在桌上,用吸管攪動著杯底的珍珠。在這個空間里,他們不再是教室里被分數定義的學生,而是可以暫時卸下重擔的普通人。奶茶杯上的水珠滾落,在桌面上留下圓形的痕跡,就像他們的青春,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留下印記。
“下次還來嗎?“小濤問。小安點點頭,嘴角沾著一點奶蓋。他們知道,這樣的時光不會永遠持續。高考的壓力、未來的迷茫都在不遠處等候。但此刻,這杯奶茶給了他們一個暫停的理由,一個不必急于奔向未來的借口。他們喝得很慢,仿佛這樣就能把時間拉長,讓這片刻的輕松多停留一會兒。
杯中的奶茶漸漸見底,小安突然說:“其實我們挺幸福的。“小濤愣了一下,隨即會意地笑了。是啊,能在合適的年紀擁有合適的零花錢,能在人群中保持合適的姿態,能在口渴時喝上一杯合適的奶茶——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合適“,構成了青春最真實的質感。
離開奶茶店時,夕陽已經西斜。小安和小濤把空杯子扔進垃圾桶,發出清脆的響聲。這個聲音像是一個句點,結束了今天的小小放縱。他們重新背起書包,走向各自的家,但步伐比來時輕快了許多。那杯奶茶的溫度還留在掌心,提醒他們:無論未來如何,至少此刻,他們是真實而滿足的。
青春就像一杯調好的奶茶,太淡則無味,太濃則膩口。而他們,恰好在這個年紀,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甜度。元元恰好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在周記里寫《奶茶足夠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