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學原理與應用
- 苑瑩 寧燁 吳冬梅編著
- 3605字
- 2024-12-18 17:07:30
第一節 風險概述
一、風險的定義
一直以來,風險的含義在不同情況下有許多不同的解釋。在日常生活中,風險通常指的是難以預料并能造成物質和精神損失的不幸事件。在金融與財務分析中,風險是指實際結果相對于預期結果的變動程度;而在保險學、精算學中把風險定義成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損失的發生具有不確定性的狀態。這種不確定性包括:風險是否發生的不確定性、何時發生的不確定性以及損害程度的不確定性。例如,是否發生地震是不確定的,最終損害的程度也是不確定的。每個人都會死亡,但每個人何時死亡是不確定的。
二、風險的特征
風險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風險的客觀存在性
風險的客觀存在性是指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風險,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風險的發生有其客觀原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面對風險,盡管我們可以通過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去改變風險存在和發生的條件,進而去降低風險發生的頻率和損失的程度。但是實際上,人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夠完全消除風險。比如,無論是地震、臺風、洪水等自然災害,還是瘟疫、戰爭、社會沖突、意外事故、失業等社會風險,不管人們是否意識到,它們總是客觀存在于人們的生活之中,是人類不可抗拒的;各種人為事故盡管可以通過加強風險管理得以減少,但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全被消除。
(二)風險的損失性
風險的損失性是指風險的發生必然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或產生特殊的經濟需要,如產生醫療費用、生活費用等經濟需要。在保險學領域,風險一定是與損失相聯系的,因為離開了可能將發生的損失,談論風險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這里的損失是指經濟利益上的損失,而不包括精神上的損失。換句話說,這個損失應該是可以通過貨幣來計量的損失。例如,發生火災,造成的家庭財產的損失是屬于經濟利益上的損失。要特別強調的是,要將保險學中的風險概念與投資活動中的風險概念區分開來。在證券市場中,人們談論風險,既包括收益的不確定性,也包括損失的不確定性。因為一項投資活動,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收益,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損失,但在保險學領域,風險指的是損失發生的不確定性狀態。
【思政要點1-1】
在教學中,通過對疫情和2022年“321”空難等案例的引入,加深讀者對風險的認識,增強風險意識,進行風險教育。我們應當珍愛生命,關愛家人和朋友,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應對生活中的無常。
(三)風險的不確定性
風險的不確定性是指損失是否會發生和有多大程度的損失,事先都是不能確定的。風險的發生是偶然的、隨機的,是主觀意識不能準確預期的、測定的。人們受制于認識能力,無法掌握個體風險發生的時間、地點、危害程度等。因此,風險發生具有不確定性,是一種隨機現象。風險的不確定性包含以下幾層含義:
(1)損失是否發生具有不確定性。比如,對于火災來說,就某一風險個體而言,火災發生與否是不確定的,是一種隨機現象。
(2)空間上的不確定性??臻g上的不確定性指的是損失發生的具體位置不確定,比如根據經驗統計,一個地區每年都會發生一定數量的火災,但在火災發生之前,到底哪個建筑物會發生火災是不確定的。
(3)時間上的不確定性。時間上的不確定性指的是損失什么時候發生不確定,比如,死亡是人們面臨的一種人身風險,每個人終究會死亡,但是對于每個人來說,到底什么時候死亡,在時間上是不確定的,也是無法預知的,這是在時間上的不確定性。
(4)損失程度上的不確定性。比如,對于地震來說,地震發生之前,地震的損失程度是不確定的,有可能震級較小,損失較小,而如果震級較大的話,就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還會有財產的損失,這是損失程度的不確定性。
三、風險的構成要素
風險的構成要素包括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它們被稱作風險的三要素。
(一)風險因素
風險因素又稱風險條件,是指引起或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者是擴大損失程度的原因和條件。比如,下雨或下雪的天氣容易引起交通事故,下雨或下雪的天氣就是風險因素。再比如,干燥的氣候可能會增加火災發生的機會,干燥的氣候就是風險因素。往往是構成風險因素的條件越多,發生損失的可能性就越大,損失就會越嚴重。風險因素是事故發生的潛在條件。風險因素根據性質不同,通常可以分為有形風險因素和無形風險因素,而無形風險因素又可以進一步分為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如圖1.1所示。

圖1.1 風險因素的具體分類
1.有形風險因素
有形風險因素又稱物質風險因素或實質風險因素,是指導致風險事故發生的物質形態方面的因素,即看得見、摸得著的風險因素。比如,干燥的氣候容易引發火災,這里干燥的氣候就屬于有形風險因素。再比如某建筑物所處的地理位置、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質、汽車的制動系統的可靠性、某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惡劣的氣候、污染的環境等都屬于有形風險因素。
2.無形風險因素
無形風險因素是指導致風險事故發生的非物質形態方面的因素,它包括道德風險因素和心理風險因素。
(1)道德風險因素:與人的道德素質、道德觀念有關的無形風險因素,即由于不誠實、不良企圖或者是惡意行為,故意促使風險事故發生,或在風險事故發生之后,故意擴大損失程度的風險因素。比如施工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偷工減料,使得建筑物質量差,增加了建筑物發生倒塌的風險;再如,投保人利用保險牟取不正當利益,如故意縱火騙賠、虛假申報保險財產價值、對沒有保險利益的標的進行投保,制造虛假保險索賠案等。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因道德風險因素引起的保險標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
(2)心理風險因素: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的風險因素,通常指由于人們主觀上的疏忽或過失,以致增加風險事故發生的機會或擴大損失程度的因素。心理風險因素和道德風險因素一樣,也是一種無形風險因素,但它是由于人們的疏忽、過失等導致財產的損失和人員的傷亡,反映了人們對待風險的態度。比如:生活不規律容易引發疾??;亂扔煙頭容易引發火災;由于投保人的疏忽,出門忘了鎖門;倉庫值班員未盡職守,增大了財物被偷竊的風險;鍋爐工因疏忽大意,未及時給鍋爐加水,增加了發生爆炸的可能性。
(二)風險事故
風險事故是指造成生命財產損失的事件,又稱風險事件。如果發生風險事故,那么風險的可能性就轉化為現實性,造成損失。風險事故是造成損失的直接原因,是損失的媒介物,而風險因素是造成損失的間接原因。風險因素只有通過風險事故的發生才能導致損失。比如洪水、龍卷風、雷電、盜竊、交通事故等,這些都屬于風險事故。在具體案例分析中,要注意區分風險因素和風險事故,判定的標準就是看是否直接引起損失,如果直接引起損失就是風險事故,否則就是風險因素。比如,制動系統失靈導致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動系統失靈是風險因素,車禍是風險事故,因為若僅有制動系統失靈,而未導致車禍,則不會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再比如,由于下冰雹導致路滑而發生車禍,造成人員傷亡,這時冰雹是風險因素,車禍是風險事故;而若是冰雹直接擊傷行人,則被冰雹擊傷為風險事故。
(三)損失
損失是指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顯然,該定義中包括兩方面的要素:一是非故意的、非預期的和非計劃的;二是經濟價值的減少,即損失必須能以貨幣來衡量。二者缺一不可。如捐贈也是經濟價值的減少,但是它不符合非故意的、非計劃的和非預期的經濟價值的減少,所以它不屬于損失。在車禍的例子中,發生車禍是風險事故,而人員傷亡和財產的毀損就屬于損失。
在保險實務中,損失往往分為兩類: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
(1)直接損失是指與風險事故有直接因果關系的、有必然聯系的,能夠通過貨幣計量而確認或界定的損失。
(2)間接損失是指風險事故的發生引發了新的事件,或改變了事物的既定狀態,而導致的損失。例如,事故發生后,企業停工、生產中斷、商店停業的利潤損失,設備損壞的修復費用等都屬于間接損失。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保險承保的是直接損失,而不包括間接損失。但也有例外,例如,在企業財產保險中,可以用附加營業中斷保險的方式來擴大原有險種的責任范圍,將只承保直接損失擴大為既承保直接損失,又承保因事故發生所導致的利潤減少等間接損失。
(四)風險三要素之間的關系
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要素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風險是由風險因素、風險事故和損失三個要素共同作用的綜合體。簡單來說,風險因素引起風險事故,風險事故導致損失。其關系如圖1.2所示。具體來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包括:
(1)風險因素的客觀存在決定了風險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和損失的不確定性。風險因素的綜合作用決定了風險事故的發生頻率及其損失程度。
(2)風險由風險因素決定,并通過風險事故表現出來。風險的危害程度通過損失大小予以量度。
(3)風險因素的多樣性及其作用的時間、方向、強度、順序等的不確定性,決定了風險事故發生的不確定性和損失的不確定性。

圖1.2 風險三要素的關系
【案例分析1-1】
以下案例中風險因素、風險事故、損失各是什么?
下雨路滑,一個人騎著他沒閘沒鈴的自行車在下班人流高峰期去商場購物,結果與機動車相撞,導致車毀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