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1.4 自組織理論

為區分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基于線性數學理論的系統論科學,自20世紀80年代起,科學界開始對基于非線性數學研究從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到經濟、社會系統的現實問題的新興交叉領域進行命名,形成了復雜系統科學(或自組織科學)這一總體稱謂。

自組織理論專注于研究客觀世界中自組織現象的產生和演化,探索復雜系統的形成和運作模式。普利戈金(Prigogine)的耗散結構理論、哈肯(Haken)的協同理論、托姆(Thom)的突變論、艾根(Eigen)的超循環理論、洛倫茲(Lorentz)的混沌理論以及曼德勃羅(Mandelbrot)的分形理論通常被統稱為自組織理論(見圖1-2)。

圖1-2 自組織理論框架圖

最初的自組織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理學、化學、數學、生物學、地質學等自然科學領域。隨著對復雜現象認識的提高,除了物質和能量交換,信息交換開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自組織理論開始從自然科學領域擴展到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管理學、傳播學等社會科學領域。

隨著社交網絡規模的增長,出現了促進循環的現象,這使得數字互聯網不再只是一個科技領域的通信工具,而是成為一個具有豐富人文特征的復雜網絡。它實現了更高級別的循環,推動了網絡規模和虛擬社區數量的多重增長。

自組織理論對于研究數字廣告和用戶發起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它關注的是消費者與品牌之間關系的建立,這正是數字廣告追求的營銷目標。廣告作為品牌方發起的傳播,承擔著付費發布信息以接觸用戶的任務。如何打通企業自有媒體和贏得媒體的網絡聯系,以促使消費者群體積極主動地與品牌互動,是接下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從科學方法的角度來看,老“三論”(即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主要屬于線性發展理論,其基本框架源于古典物理學中的經典力學和平衡態熱力學。自組織理論則進入了非線性的新范疇,并得到了互聯網技術擴散和流量爆炸的實踐支持。在解釋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復雜社會特征時,需要在新舊理論之間進行轉換。

互聯網平臺經濟的發展和大數據時代自發傳播的擴散現象,促使營銷者開始從復雜系統科學的視角出發,考慮VUCA[2]下的營銷傳播運行。這進一步推動了廣告的數字化轉型,以快速適應數字營銷在互聯網平臺經濟下的總體發展趨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轮台县| 大新县| 连江县| 海南省| 丹阳市| 芦溪县| 毕节市| 法库县| 龙海市| 舞钢市| 正阳县| 白玉县| 峨边| 石楼县| 兖州市| 息烽县| 巴里| 彝良县| 翁牛特旗| 滁州市| 沂源县| 丽江市| 平昌县| 英德市| 日照市| 盐山县| 娱乐| 大姚县| 涟水县| 阳泉市| 邵武市| 宣威市| 灌南县| 广元市| 新平| 芦山县| 双牌县| 永清县| 永修县| 马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