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孕分娩育兒全書
- ibaby母嬰項目組編著
- 5282字
- 2024-12-17 17:11:49
有些情況不宜懷孕
乙肝發作期不宜懷孕
乙肝是一種傳染性疾病,感染乙肝病毒后可造成肝臟功能損傷,出現肝臟腫大。體內的代謝廢物不能被排出體外,積存于體內造成人體中毒,日久逐漸會發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我國是一個乙肝感染大國,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超過1.2億,乙肝病毒感染人體后極難被清除。乙肝患者在發病期不能妊娠,必須經過治療,在病情基本穩定的情況下才可以在醫生的嚴密觀察下妊娠。
妊娠合并乙肝對孕婦威脅較大。妊娠后肝臟的負擔明顯加重,而且肝臟得到的營養物質明顯降低,使受損的肝細胞不能修復,同時妊娠還會加速肝細胞的壞死,導致肝炎加重,引起重癥肝炎甚至急性肝萎縮,危及孕婦生命。乙肝孕婦由于肝臟功能異常,出現黃疸、腹水和凝血功能下降,在分娩時還會發生因凝血障礙導致的產婦大出血。
需要指出的是,乙肝病毒的攜帶者與乙肝患者是不一樣的。攜帶者僅為病毒攜帶,本人的肝臟并沒有受到損害。攜帶者作為病毒的傳播者,對其他人群存在潛在的傳染性,女性攜帶者危害的是自己的后代。那么我們應該怎樣防范呢?
乙肝病毒的傳播方式其實與艾滋病病毒的傳播方式是一樣的,但艾滋病病毒的傳播大多數是由性傳播造成的,而很多人乙肝病毒則是由母嬰傳播的。據調查資料顯示,約50%的乙肝病毒攜帶者是由母嬰傳播而來的。
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有3種方式,一是產前經胎盤傳播而來,二是分娩時經產道與母親帶毒血液、分泌物接觸而傳染,三是產后母親哺乳傳染。后兩者是傳播的主要方式,胎兒的吞咽、母親乳汁的分泌、臍帶血的污染以及羊水感染都可以使寶寶感染乙肝病毒。
根據乙肝的母嬰傳播方式,醫生設法從不同的渠道來設法阻斷傳播途徑,防止胎兒感染。
目前采取的方法多是對人群普遍進行乙肝疫苗接種,提高人群抵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在孕前篩出乙肝病毒攜帶者,也就是平時我們常說的乙肝感染大三陽和小三陽,并檢測攜帶者體內乙肝病毒的含量;針對攜帶者的帶毒狀況進行孕中期的多次免疫阻斷治療,并在嬰兒一出生就注射乙肝疫苗,經過這種阻斷治療后,一般阻斷率可達85%~95%;出生后還需定期檢測嬰兒血清抗乙肝病毒抗體水平,及時補種乙肝疫苗,保持抵抗力。
梅毒感染期不宜懷孕
梅毒是一種性傳播疾病,一旦感染不僅對自身器官傷害很大,也會嚴重影響后代,造成先天出生缺陷。近年來梅毒的發病又有抬頭的趨勢,但是人們對梅毒的認識卻遠遠不夠。有些人則是明知可能感染,卻因某種原因而不敢面對,自欺欺人,寧肯信其無,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患了性病,無任何防護地讓寶寶暴露于性病感染之中,以至于寶寶一出生就是原發性梅毒感染者,造成不明原因的出生缺陷。
現已有明確的結論,梅毒病患者感染期妊娠可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所以在感染期間不能妊娠。梅毒螺旋體是引起梅毒的致病菌,在妊娠早期,母體血液中的梅毒螺旋體就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使胎兒中毒故而導致自然流產和胚胎停育;妊娠中晚期的感染可造成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或早產,胎兒出生后表現為瘦小、面如老人,還會出現低熱、口周、肛周及手足的紅腫及浸潤,嬰兒的淋巴結和脾臟腫大,血清梅毒反應呈陽性。
對于梅毒感染者來說,應該加強妊娠的防護。我們知道梅毒的感染是有潛伏期的,而潛伏期的感染多無癥狀,所以常常有些人是在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梅毒的情況下妊娠的。
專家提示
我國各大醫院對前來做產前檢查的孕婦都常規進行性病篩查,如艾滋病和梅毒等,其目的是及時對患病孕婦進行治療,同時也是為防止出生缺陷兒的出生。
孕前做性病篩查是一種很好的防護方法,特別對潛伏期的梅毒感染篩查極為有利。快速血漿反應試驗,即RPR,可用于初步篩查;梅毒螺旋體血凝試驗,即TPHA,可作為確診檢查。我們國家現已推行的孕前檢查和孕期篩查,都包括了對性傳播疾病的篩查,這一措施可以十分有效地防止性傳播疾病對下一代的傷害。
就現代醫學水平而言,梅毒是完全可以治療的,傳統的藥物青霉素對梅毒螺旋體有特效。治療時要注意,用藥量要足夠,治療要徹底,治愈的標準為血清檢測TPHA轉陰。
陰道炎治療期間不宜懷孕
陰道炎說起來不是什么大病,一般用藥后療效都很顯著,但常常反復發作。陰道炎大多只出現陰道奇癢難忍、白帶異常的癥狀,很多人認為只要沒有明顯不適就不用主動治療。其實不然,陰道炎不僅是許多嚴重的婦科炎癥的導火索,還會成為胚胎殺手。
多種微生物的感染都可以引起陰道炎,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陰道炎會有不同的表現。由念珠菌即霉菌引起的感染稱霉菌性陰道炎;由滴蟲引起的感染稱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是最常見的陰道炎癥,又稱非特異性陰道炎,在妊娠女性中細菌性陰道炎發病率為6.8%~12.5%。對想要懷孕的女性來說,陰道炎的孕前診查很有必要。因為陰道的炎癥有時是生殖道炎癥的一種表象,往往陰道發生炎癥時,整個生殖道都可能處于帶菌狀態,陰道黏膜、子宮頸表面以及子宮的內膜會帶有多種致病細菌。陰道的分泌物中也會混雜有致病菌,這樣進入陰道的精子也會受到細菌的感染,致病細菌就會傷害受精卵。另外,當出現炎癥時,生殖道會產生大量的殺滅細菌、病毒的白細胞,這些人體自我產生的白細胞對進入人體的異類如細菌會毫不留情地殺滅吞噬,起到保護人體的作用。不幸的是受精卵對于白細胞來說有時也是一種異類,它們也可能會向受精卵發起進攻。上行到內生殖器官的感染可造成輸卵管堵塞,妊娠后造成絨毛膜炎會引起胎膜早破和早產。
專家提示
在陰道用藥期間,精子進入陰道直接與藥物接觸,或與藥物相混合,此時的精子難免要受傷害。同時,在藥物的作用下還可能死掉很多精子。所以,陰道炎治療期間必須采取避孕措施,夫妻同房最好使用安全套,不能讓精子進入子宮內,用物理方法阻隔精子與卵子相遇。如果希望近期妊娠,一定要經過一次月經期,讓經血徹底沖刷干凈陰道中的殘留藥物,而且月經后不再用藥,這樣對精子才是安全的。
各種陰道炎治療用藥不一樣,中藥和西藥都有良好的作用。診療中常見的是陰道炎反復發作,其原因大多是治療未徹底或再次感染細菌造成的,特別是霉菌性陰道炎,經常困惑著許多女性朋友。給大家幾條建議。
·防止反復感染,如性生活、洗浴、游泳時注意清潔和隔離。
·患了陰道炎要徹底治療,避免用藥見好就收。用藥量要足夠,治療時間要夠長。
·用藥期間要避孕,停止用藥后再妊娠。
宮頸感染HPV病毒應暫緩懷孕
醫學研究證明,宮頸癌的發生與HPV的感染有著密切的關系。一旦發現宮頸HPV感染,特別是高危型病毒感染時,醫生必然要高度重視。
醫生進行HPV病毒的篩查是在宮頸的外口刷取少許宮頸細胞,并不說明HPV病毒只生存在子宮頸口。HPV病毒可以存在于女性的陰道、宮頸管,甚至子宮內膜等,它不僅會引起宮頸糜爛和宮頸癌,女性所患的生殖道皰疹及尖銳濕疣都是HPV的感染所致,HPV時常在影響著女性健康。
對于妊娠前的女性朋友,如果宮頸感染了HPV病毒,首先應該積極治療并暫緩妊娠。因為HPV病毒不僅威脅女性健康,而且影響胚胎。宮頸是精子進入女性生殖道的必經之路,存在于宮頸上皮細胞的HPV病毒有機會與精子密切接觸,并傷害到精子。特別是在受精卵形成的最初階段,對病毒感染十分敏感。傷害嚴重的受精卵就會停止發育,導致不孕和早期自然流產。而且,病毒本身就是一種核糖核酸,有可能影響到生殖細胞核的核糖核酸,即DNA,從而引起基因突變。
目前藥物治療宮頸HPV還沒有十分肯定的方法,大多是通過使用藥物提高局部抵抗力,從而抑制病毒生長、繁殖,但療效還不很確定。人體感染病毒后多數可以自己恢復,使病毒消失。為了加快病毒消失的速度、縮短感染時間,增強身體抵抗力,再配合抗病毒藥物治療也是可行的。身體的抵抗力越強,感染后的恢復就越快,這也體現出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的重要性。
甲狀腺功能異常不宜懷孕
甲狀腺功能異常有亢進與減退之分。甲狀腺分泌的甲狀腺素可以調節我們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少都是身體的一種功能障礙,對于女性可以引起生殖功能紊亂,造成不孕和不育。
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加速,人就會吃得很多但身體消瘦、脾氣急躁、心慌,就是俗稱的“甲亢”。血液測定甲狀腺激素T3和T4值出現異常增高,促甲狀腺素TSH值下降。過多分泌的甲狀腺素對人體還可產生其他毒性作用,如可影響女性激素的正常分泌,患者會出現閉經、月經失調,引起不孕或妊娠困難,一旦甲亢患者妊娠還會出現流產、早產、子癇、胎盤早剝等情況。
甲亢盡管不屬于遺傳性疾病,但考慮到甲亢病本身對妊娠的不利影響,以及甲亢的治療用藥可能對胚胎的致畸作用,故甲亢患者在病情未得到很好控制時是不宜妊娠的。妊娠前不僅甲狀腺素水平要調整到正常,還需要維持半年后才可以妊娠。
一些甲亢患者因病情控制不穩定而長時間不能停藥,建議盡量選擇最小的有效藥量維持,還要選擇毒性相對較小的抗甲狀腺素藥物。盡管藥物毒性相對較小,但對胎兒仍然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對于甲狀腺功能來說,有亢進就一定會有減退。甲狀腺功能減退就是俗稱的“甲減”。甲狀腺素分泌過少,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就會出現黏液性水腫,神情淡漠。近年,甲減的發病率有所升高。由于很多人癥狀輕微,常常是體格檢查時才發現,有的則是甲狀腺炎所致。臨床多無明顯癥狀,有時可有倦怠、情緒低沉等表現。甲減的甲狀腺激素值與甲亢恰好相反,甲狀腺素T3和T4值降低,促甲狀腺素TSH值則升高。孕前發現甲減可適當服用藥物,改善身體代謝狀況。最好是甲狀腺激素水平穩定后再妊娠,如必須孕期服藥,可在孕期定時檢測甲狀腺激素水平,隨時調整藥物用量。
因病服藥期間不宜懷孕
生育期患上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治療,遇到這種情況有時比較糾結,給朋友們幾條建議。
·如處于治療的末期,建議待治療結束后再妊娠,因為孕期能不吃藥最好不吃藥。
·不能停止用藥的慢性病患者,視病情盡量減少用藥量或用最小有效量,因藥物對胎兒的傷害與用藥量和用藥時間成正比。
·必須用藥治療時,最好選擇對胎兒毒性相對最小的藥物。
·疾病較重則以治療慢性病為主,暫緩妊娠,治療必須使用的藥物如毒性較大也要暫緩懷孕。
·至于停藥以后多久可以懷孕,專家建議:
·常見的感冒、發熱、嗓子痛,一般用藥不會超7天,停止用藥后1個月就可以妊娠了,或者來一次月經后就可以妊娠。
·常見的婦科病,如陰道炎用藥時間不定,但多是陰道局部用藥,可以停藥后來一次月經,月經血可以起到沖刷陰道的作用,經后再妊娠較好。急性盆腔炎的治療多采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治療結束后最好等一兩個月經周期再妊娠了。
·慢性病的治療,如結核、癲癇、精神病等,停止用藥后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以妊娠。因為長期的用藥體內會有藥物的蓄積,為安全性考慮,建議停止用藥半年后再妊娠。
專家提示
并不是所有的藥物妊娠前一律都要停止服用,必須根據病情需要,在保證母嬰都健康的前提下可以繼續治療,如甲狀腺功能低下需要補充甲狀腺素、患有高血壓病需要降壓、患有糖尿病需要使用胰島素等。
流產、早產后不宜立即懷孕
懷孕是一個需要多方面、多系統協調配合的復雜、精密的生理過程,無論哪一方面準備得不充分都會影響妊娠的過程及質量。流產、早產會造成機體的一些器官,如子宮、陰道等的平衡被打破,出現功能紊亂,子宮等器官一時不能恢復正常,尤其是經過刮宮產的女性身體更是受損不小。
在機體,尤其是在卵巢功能、子宮內膜、激素和內分泌調整好之前發生的妊娠,卵子質量、受精卵著床和胚胎的發育都有可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如果流產、早產后又立即懷孕,由于子宮等器官的功能沒有恢復,功能不健全,對胎兒十分不利,也不利于女性的身體健康,特別是子宮的恢復。
人工流產或早產后子宮的恢復最少約需3個月時間,而有些器官的完全恢復時間還要更長一些。因此,為了穩妥,流產、早產的女性不可急于再孕,最好半年以后再懷孕,這樣有利于自身和胎兒的健康。
剖宮產會給女性的子宮造成創傷、損害。子宮被切開后,子宮壁留下疤痕組織。不僅子宮內膜的功能恢復、疤痕組織修復需要較長時間,而且其彈性、韌性和厚度都與正常子宮肌肉有很大的差別。在子宮疤痕還沒完全修復時懷孕,由于以上差別的存在使得子宮正常的收縮節律性失調,在子宮擴大和(或)收縮的過程中肌纖維容易發生斷裂,有子宮破裂的危險。
另外,手術后的子宮功能及內膜的修復如不徹底,將不能為受精卵的著床和胎兒的發育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如果術后過早懷孕、分娩,極容易發生不協調性宮縮、子宮破裂、胎兒死亡等一系列嚴重并發癥,可威脅母嬰生命。原則上講,女性第一胎進行了剖宮產,不要急于再懷第二胎。接受剖宮產手術的女性如想再生第二胎,最好過2年之后再懷孕,給子宮一個充分愈合的時間。
工作繁忙時不宜懷孕
準備要孩子還須考慮工作狀況,不要選在工作太忙、太緊張或壓力太大的時間段受孕。不少工作在春季很忙,新年伊始,一切從頭開始,一年的基礎全靠此時,工作強度、壓力都會過度;有的則是在年末忙,許多指標要完成,還要應付年終各類報表,又要準備過年應酬,壓力也很大;處于某些項目的攻關階段,作者寫作的最緊張階段,或者工作要求加班熬夜時期,家中正值婚喪等大喜大悲事件,或有許多客人要接待,或正建造、裝修房子時,人也會很疲勞,抵抗力會下降。所以這些時候最好都不要考慮懷孕。農村農忙時節也不宜懷孕,過度勞累,飲食不規律,體力消耗過多,此時懷孕對優生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