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質生產力:如何看?怎么辦?
- 蔣永穆 馬文武 馮奕佳等編著
- 957字
- 2024-12-25 17:26:54
1.3 數字文明:信息時代
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和逐步普及,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由此步入數字文明。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的興起,人類社會的信息處理和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從20世紀四五十年代開始的新科學技術革命,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為代表,還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現,既是由于科學理論出現重大突破,形成一定的物質、技術基礎,也是由于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各國對高科技的迫切需要。
技術驅動是數字文明發展的核心動力。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的信息處理和傳播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數字化技術使得信息可以以二進制代碼的形式在計算機中進行處理和傳輸,極大地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效率和精確度。此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進一步推動了數字文明的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每一次文明形態的重塑都脫離不開技術的驅動。在工業文明時代,人們通過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提高了生產效率,促進了經濟發展。隨著工業生產的規模化,人們開始追求更加高效、智能的生產方式,這為數字文明的出現提供了契機。數字技術的應用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社會需求也是數字文明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隨著人們對信息交流和知識獲取的需求增加,其對信息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數字技術滿足了人們對于高效、便捷、個性化的信息服務的需求,使得數字文明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技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以往,人們主要是依靠提高勞動強度來提高勞動生產率;而在數字文明的信息時代,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以及勞動手段的不斷改進來提高勞動生產率。信息技術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重大變化,造成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下降,使得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在發生重大的變革。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22頁。
(2)習近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