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處置效應金融心理:一本書參透投資心理作者名: 王保衛 譚雄文本章字數: 1257字更新時間: 2024-12-25 17:11:41
序 生活中的經濟學[1]
我一直認為,作為一門學科,經濟學是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的,是最樸素然而又很高深的學問。從生活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僅無時無刻會遇到經濟學的問題,而且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經濟學家。諸如,在超市里,面對收款機前面的一列列長長的隊伍,我們需要判斷哪一支隊伍的速度會比較快;在交通擁堵的時候,我們需要決策是不斷改變車道有利,還是選擇行駛在相對固定的車道上更有利;為爭取一份滿意的雇傭合同,我們需要思考如何與對方討價還價;為獲得理想的婚姻,我們需要在茫茫人海中千挑萬選做出種種決定。再如,建筑商為什么總偏好選擇男女洗手間挨著的建筑方案;選擇哪一款汽車或投票支持哪一位政治家將會更有利;等等。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明白(無論意識到還是沒有意識到),經濟學中的理性是對個人行為而不是團體行為的一種假設,是對自己付出的成本與收益的考慮,決定著人們采取怎樣的行動。當為獲得信息而支付的成本大于信息本身的價值時,放棄選擇的行為是理性而明智的。
其實,經濟學本身對世界的解釋力遠遠超出我們的理解力。正如戴維·弗里德曼所說,戰爭、愛情、婚姻、善與惡都屬于經濟學研究的范疇。其中最古怪的理論當數加里·貝克爾的壞孩子定理(Rotten Kid Theorem),即有頭腦的孩子知道什么時候踢姐姐對他有利,什么時候這樣做對他不利。這個看似無聊的話題,卻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經濟學家花費畢生精力得岀的重大研究成果之一?;蛟S戴維·弗里德曼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經濟學對人類生活超凡解釋能力的一種印證。
戴維·弗里德曼的父親米爾頓·弗里德曼是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而戴維則在芝加哥大學獲得物理學博士。他幾乎沒有受過正規的經濟學教育,但他卻憑借淵博的經濟學知識先后就職于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芝加哥大學、杜蘭大學、康奈爾大學和圣克拉拉大學,講授經濟學課程,他的代表作《價格理論》被公認為是學習價格理論的入門書。戴維的人生歷程讓我更加堅信,像經濟學家那樣去思考,是成為經濟學家的要旨所在。
10年前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拜讀完了戴維·弗里德曼的《弗里德曼的生活經濟學》,在大師的思想天空中我收獲了翱翔的暢快與喜悅。弗里德曼不僅把高深而又枯燥乏味的博弈論、帕累托最優等經濟學原理變成了我們身邊信手拈來的生活瑣事,而且他那輕松自如的文風和講故事般的駕馭理論的才能深深折服了我。同時,更堅定了我沿著自己所研究的道路走下去的信心。我無法超越大師的境界,但我會以自己的理解來詮釋生活中的經濟學。
經濟學是一門令人神往并給人以智慧的學科。她教給人的不是斤斤計較的伎倆,而是權衡利弊的方法;她告訴人的不是如何賺取金錢的技巧,而是對成本收益的理性判斷;她給予人的不是急功近利的手段,而是對預期準確評估的思路。當我們真正走進經濟學的殿堂時,對經濟學的思考就會給每一個熱愛她的人帶來超越物質的獲得、心靈的洗禮與精神的升華。“我愛故我在?!?/p>
陶一桃
二〇二三年七月九日于桑泰丹華府
[1]本書是陶一桃教授和筆者開設的MOOC“生活中的經濟學”的參考教材之一,準確地說是拓展性教材,本書的序為陶一桃教授親筆所撰,為本書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