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公共物品原理與全球碳中和解決方案
- 楊寶明
- 665字
- 2024-12-18 17:14:59
2.4.2 消費者擔責的合理性
從經濟學出發,對于有效市場,生產者責任和消費者責任兩種機制,理論上最終結果差不多。最終,碳排放費用都會從前端流轉到最終消費者,成為產品總成本的一部分。在碳排放問題上,能源電力供應市場和國際貿易是非有效市場。從效率的角度去研究,進行政策工具設計和管治方案設計,消費者責任更有利于減排體系的設計和推行,更容易理順責任關系。經濟學可以證明在當前的國際貿易和各國市場境況下,消費者責任機制有更高的管治效率,也更具公平性。消費者是產品生產流通的最終端,而生產過程和鏈條可以很長,消費者責任主體容易確定,機制就容易設計。
在人文道德上,從情理的維度考慮,消費者擔責是合理的。生產者和中間服務商都產生了碳排放,但都是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反過來講當消費者不需要相關產品和服務時,邏輯上相關的生產碳排放就不會產生。當社會有能力通過測算,將外部性社會成本并入產品內部化成本后,消費者擔責是自然的。一般產品的所有材料、加工、運輸和服務成本都是由消費者承擔。當然對碳排放一事來說,并非生產者不需要擔責任,而是因為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倒逼而擔責,即通過市場機制自然擔責。碳排放強度超過行業平均水平的生產者,在成本和品牌聲譽上會處于競爭劣勢。消費者主責下,生產者責任是明確的,也需要承擔一大部分責任,高碳排放的落后生產者甚至會直接被淘汰。
在法理上,從公平的維度去思考,生產者責任和消費者責任都可以站住腳,當然在費用承擔上,消費者應該是主責。市場一直按這樣的邏輯在運行。從公平性看,產業的平均水平由消費者承擔,超排放的量生產者將自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