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契合國家重大戰略

(一)完善農村養老體系契合國家城鄉融合發展戰略和老齡化戰略

有關農業、農村和農民的“三農”問題是我國的根本問題,中共中央自1982年以來共發布23個有關“三農”的一號文件。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2019年4月和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意見》《關于開展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工作的通知》分別發布,城鄉融合發展戰略落地,“三農”發展進入城鄉融合新階段。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我國農村60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7.2%,明顯高于當年全國16.7%的平均水平;2019年末我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比重為12.57%,老年撫養比為17.8%(見表1-1),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應對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融合了“三農”問題和老齡化問題的農村老齡化問題成為阻礙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的“堵點”和“痛點”,傳統的農村家庭養老已不能滿足需求,社區養老成為解決我國農村養老問題的必然選擇。

(二)城鄉老年人對養老生活品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中高端養老社區建設是我國老齡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城鄉居民的經濟收入狀況有了極大改觀,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斷提高,形成了數量龐大的中產階級和一定數量的富裕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我國城鄉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見圖1-7),2020年已達32189元,其中2020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00年的7.5倍。同時,各項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2019年,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達52918.83億元,參保總人數逐年增加,2009—2012年呈階梯式上升,至2020年達99882萬人;農村居民養老保障從無到有,2011年以后參保人數大幅提升,尤其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與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合并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后,每年參保人數都超過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見圖1-8)。收入的提高使得國民個人財富積累增加,社會養老保障的完善增加了養老金的供給,部分老人擁有了較為充裕的養老資金,對養老生活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考慮養老安排時,他們的觀念更為開放,更傾向于環境優美、設施完備、服務周到的新型養老方式和養老機構。單純的機構養老和家庭養老方式都不能很好地滿足老年人日益差異化的需求,因此我國政府提出“建立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8]。也是基于這些原因,近年來為滿足高層次養老需要的新型養老方式,如“候鳥式”養老、旅游式養老等悄然興起。

img

圖1-7 1997—2020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img

圖1-8 1996—2020年中國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官方網站。

與此相對應地,我國的養老供給尤其是高品質的養老服務供給明顯不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0年底,全國共有養老機構3.8萬個,養老床位合計823.8萬張,社區服務中心2.9萬個,社區服務站39.3萬個。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19059萬,這樣算來全國每千名65歲及以上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3.2張,比例低于發達國家的5%~7%。一方面,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對養老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公共衛生保健、養老金和老年人社會保護計劃等方面的財政壓力不斷增加,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明顯不足。同時,已有的養老服務供給還存在嚴重的匹配不當問題,主要表現為當前的養老供給與高質量的養老需求不匹配,條件較好的養老機構供不應求。這種日益增長的對養老服務數量和質量的需求與高端養老服務不充分的矛盾越來越突出。解決這種矛盾的關鍵在于政府在不斷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時,制定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興辦老年福利機構,增加養老服務供給,填補供需缺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白玉县| 芦山县| 蒙城县| 鹤庆县| 晴隆县| 哈巴河县| 松桃| 千阳县| 屏南县| 印江| 嘉禾县| 昌吉市| 浠水县| 平陆县| 巫山县| 新余市| 新闻| 光山县| 凉山| 上虞市| 竹北市| 马鞍山市| 二手房| 苍溪县| 兴和县| 石台县| 佳木斯市| 昌宁县| 彰化市| 任丘市| 萨迦县| 阳原县| 亳州市| 栾川县| 凤庆县| 凌海市| 临猗县| 三明市| 宣汉县| 江口县|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