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景泰 大明天團
- 大明:臣朱元璋拜見永樂大帝
- 十年廢物
- 4097字
- 2024-12-27 00:00:00
此時,眾人已經再次來到神秘空間。
【恭喜你們,改變原世界歷史,避免土木堡之變,原朝代國民體魄上升20%,發現高質量農作物——紅薯!】
......
眾人倒對這播報不感興趣,倒是所有人都看向了朱瞻基。
之前人多,咱們給你留點面子。
可現在,就咱們幾個。
“小朱,你給我滾過來!”朱棣抽出腰中皮帶。
“爺爺,您這,您知道我死的早,所以兒子怎么樣,跟我沒啥大關系?。 ?
“可你為啥還要選三楊呢?”朱棣道。
這三楊歷經永樂朝,洪熙朝,外加宣德一朝。
幾十年啊。
如今他再作為托孤大臣,權力直達于天。
你這兒子年輕氣盛,能斗得過人家嗎?
“我這不是你們用著都說好嗎?”朱瞻基小聲嘀咕。
“你說什么?”朱棣的暴脾氣一下就起來了,作勢就要打。
朱高熾連忙用身體攔住了朱棣:
“爹,您消息氣,這小子也不是故意的,我們前來者,哪能料想身后事啊!”
“呵呵,咱們五朝皇帝換來的全部身家,都讓他這個敗家兒子給全部敗光了。”
“朱祁鎮小子?”
“嗯,朱祁鎮呢?”朱棣看著四方,疑惑道。
不是身為大明皇帝,死后都會出現這里嗎?
難道他沒死?
這也不對啊?系統是根據年號來的。
而自宋朝后,一位皇帝就只有一個年號。
這是怎么回事?
“爹,這......”朱棣把目光投向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清楚,于是在腦海中詢問系統:
“系統,朱祁鎮尚未來到神秘空間,是否你本身出現問題?”
【系統運行正常,請宿主放心!】
機械的聲音在眾人腦海響起。
“那是否能回答這個問題?”朱元璋再次道。
【抱歉,無法回答。】
朱元璋沉思,可能作為一個被游牧民族獵殺的皇帝。
其尸骨遠在異國他鄉,其靈位不入宗廟造成吧。
也好!
此等逆子不見也罷。
“喂,小子!”
“朱祁鎮那小子不見,那咱就得把賬算到你頭上!”朱棣暴跳如雷,張牙舞爪地向著朱瞻基跑去。
朱瞻基連忙在狹小空間內逃跑,連忙切割:
“爺爺,這鍋我可不背!”
“再說了,他八歲的時候,我就死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可以不算我兒子!”
“爹,您慢點,朱瞻基可是您寶貝孫子,別把人家給打壞了!”朱高熾拖著肥胖的身子,邊跑邊停下喘氣道。
朱元璋瞧著這雞飛狗跳的一家,搖了搖頭。
待鬧劇鬧得差不多時,他這才沉聲道:
“夠了!”
眾人連忙停住,乖順如雞。
朱元璋上前幾步,眼光落在朱棣的頭上。
朱棣只感覺背后一陣冷風。
所幸他目光并未逗留太久,而是看向了朱瞻基。
朱瞻基被看得直發毛,囁嚅著說道:
“太祖,我........”
朱元璋嘆息一聲:
“你啊,怎么能讓三楊為班底呢?”
這三個人,權勢滔天。
君不見霍光、司馬懿之輩乎。
就連李善長這樣乞老歸家的老人,咱都是防著的。
你倒好,為政十年,連自己的勢力都沒有培植好。
一直重用江南氏族。
照理來說,你不但跟過你爹,你還一直跟著朱老四。
權力制衡這一套,你難道不懂嗎?
所以啊,你是在給你兒子增加難度啊。
“我.......”朱瞻基想要開口反駁,卻無從說起。
的確,邊鎮之糜爛,君權勢微,實從自起。
“不過,你平定北方之亂,互市貿易,修養生息,算是功過相抵吧!”
畢竟咱們只是站在旁觀者視角上。
誰又能想到當初忠心耿耿的臣子日后會分割君權。
誰又會想到一個淮西的放牛娃日后會總結大元的統治。
就連自己,借助藍玉、南北案鏟除了半個朝堂,甚至連后宮女人都給埋葬,可誰又能料到朱老四會叛亂呢?
以后會發生什么,誰也料不到。
咱們啊,都是人,不能料想到老天爺在想什么。
“多謝太祖!”朱瞻基眼光復雜。
哎,自己英明一世,是想成為太宗那般的皇帝。
可沒曾想,自己的眼光竟是如此差勁。
朱祁鎮雄心壯志而能力不行,以至國家傾覆。
三楊以江南士族為根基,分割君權。
哎!
如今發生土木堡之變,大明動輒有覆滅之危。
若想要保存之,勢必放權。
文臣掌握軍權,那以后之局勢,只會更加危險。
“諸位要做好心理準備,后面會是一場硬仗、惡仗!”
“對付也先也不能以彼前之狀態,敵人趁其兵勝之勢,狂卷向下,我軍穩則固守北京,等待援軍!”朱元璋停頓片刻。
“退則放棄北京,以南京為陪都,長江為界!”
“咱們大明會步北宋之后塵?就算守下,咱們老朱家都是千古的罪人!”
“所以,國土不可喪!”朱元璋鏗鏘有力。
“爹,您放心好了!”朱棣摸了摸自己腰中的寶刀。
“馬上天子死社稷,既然您能北伐一次成功,那也能北伐第二次!”
“徐達、常遇春大將軍不在了,我和朱瞻基就做你的輔帥,定要讓瓦剌有來無回!”朱棣信誓旦旦。
能和爹沙場征戰,這是朱棣自小時的夢想。
“太祖,您放心好了,孩兒的兒子無能,那我這個父親必然要承擔起責任!”
“能和爺爺并肩戰斗,能聽太祖指揮,這也是身為朱家人的榮耀!”朱瞻基上前一步,語氣堅定。
朱高熾佝僂著身子,神色亦是堅毅:
“我不像爹和兒子那樣擅長打仗,我這副身軀上了戰場也是增添累贅!”
“可我當了幾十年的太子,后勤糧草。物資調運自是拿手!”
“爹,太祖!”
“這次你們想打多長,想打到哪里我都不阻攔!”
“孩兒會聚全國之力,支持您們北伐!”
朱元璋望著幾人,點點頭。
還是我大明初代天團有骨氣,有實力。
至于后世兒孫,哎,一個不如一個。
朱元璋心中默念歷史任意門,同時道:
“那就讓我們看看,咱們幾位到底能不能挽大廈于將傾吧!”
【當前錨定時間線:景泰!】
系統播報聲音完畢,眾人跟著朱元璋走進歷史任意門。
......
此時,北京城內一片慌亂。
前線五十萬大軍戰敗的消息傳至京城,人心浮動。
人們再次想到了被蒙古蹂躪的歷史。
而瓦剌攜勝利之兵,一路長驅直入。
北方重鎮相繼陷落。
瓦剌前沿兵鋒不久便會直抵北京。
如今北京城只有兩萬兵士。
距離最近的山東備倭兵趕來也需要一月有余。
哪個時候,北京城還能守住嗎?
咱們朱家人有必要冒這么大的風險嗎?
朝堂之上,分為兩派。
一路為徐有貞為代表,力主南遷。
如今瓦剌兵勝,而朝廷經此大敗,無暇應對。
不如退出北京,退守南京,以空間換時間。
待重新組織兵力,在求北伐即可。
另一路,則以于謙為代表。
瓦剌雖然強,可他們畢竟只是騎兵,不善攻城。
北京城經歷永樂、洪熙、宣德數十年改造,早已城高池深,只要君臣一心,力挽狂瀾不是難事。
可一旦南遷,軍心渙散,大好河山,盡落敵手。
宋朝南遷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
要真丟了北京城,有何面目去面見先帝。
乾清殿中!
朱祁鈺從南遷隊伍中折返,前來求見孫太后。
如此國家危難之際,自己怎能看著國家淪喪。
自己姓朱,是天子的血脈。
孫太后瞧著朱祁鈺去而復返,也是頗為詫異。
不是讓他駐守南京嗎?回來干什么。
要知道朱瞻基曾對此子批過“懦弱不堪,不堪大用”八字。
在正統年間,他也的確低調。
找不出任何可圈可點之地方。
朱祁鈺上前兩步,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言辭懇切:
“太后!”
“我不是我娘的小玩意兒,更不是懦弱不堪之人?!?
“我是朱家的子孫,哪怕去做一個弓兵,我箭射的很好,我馬也騎得很好!”
“哪怕戰死沙場,也無愧于列祖列宗?!?
“你真的不怕死?”孫太后沉聲詢問。
如今正是人心惶惶之際,無數朝臣,另起心思。
無不想南下保全自身。
而你獨向北,是又何深意?
“我有兒子!我不怕死!”朱祁鈺臉上露出無畏之神情。
“朝廷之兵,戰死之后,尚且體恤,倘若我真的戰死了,我相信太后,定不會讓我的兒子流離失所!”
“況且!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大明若亡了,這偌大個天下,還有咱們朱家人的一席之地嗎?”
“懇請太后求全!”朱祁鈺做大禮。
孫太后則陷入猶豫之中。
他來回踱步,無法下定決心。
的確,回來很簡單,可要出去,就很難了。
他在此子身上見到了先帝的影子。
也正因如此,他才想讓他離開。
如今瓦剌糾集六十萬兵力,聲勢如天。
而咱們呢?
只有兩萬兵力。
要等山東備倭兵與全國兵力之籌集,約需三月。
這能等到嗎?
孫若微自己都覺得沒可能。
可她同意于謙也能駐守,一是死后可有顏面見于先帝,二是為南朝爭取時間。
這孩子,若死在這里,卻是虧了。
畢竟太祖乃千古一帝,始于北伐而功成。
可余雖為女子,千百年來,可曾見他人北伐而攻成者。
到時,他的任務還很艱巨。
可朱祁鈺若在,對于明軍士氣是極大的鼓舞。
孫太后看著他如此迫切,心中無任何雜念,于是再次說道:
“戰場上,刀槍無眼,飛箭如蝗!”
“它們可不會知道你是誰的!”
“甚至你叫朱祁鈺,瓦剌士兵就會去針對你,拿著你的人頭,作為他人上升的階梯?!?
“所以,我要你活著,對這個國家有大用處!”
“何苦白白的在戰場上守死呢?”
倘若北京淪陷,南京便是國家之希望。
有你在,自己也放心許多。
“不!”朱祁鈺發出了吶喊。
自己一生,都在逆來順受。
從年幼之時,母親強勢,凡事都有他做主。
而對外呢?
沒有人瞧得上自己。
哪怕我是宣宗皇帝的兒子,朝廷內外都說我怯懦。
我就像一個風箏,無論如何也逃脫不了。
現如今,我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權利,這一次,哪怕是死我也要捍衛。
我是朱祁鈺,宣德皇帝之子,太祖皇帝玄孫,身負天家血脈。
“太后!”他語氣逐漸急促。
“真到了城破的那一天,要立帝,不是還有襄王嗎?”
明仁宗第五子朱瞻墡,宣德四年就藩長沙府,有他在,南方軍心不會動搖。
“我姓朱,朱家的男人還有血性,還愿意為國盡忠?!?
“我不能逃走,讓你們獨撐大局?!?
“倘若大明朝真的要亡,我愿意做第一個殉國的!”
“好,有骨氣!”朱元璋沉聲道。
“是誰?”孫太后立即警戒。
就連朱祁鈺也回過神來,連忙將走上前去護衛孫太后。
兩人都向著聲音處望去。
只見原本古樸的閣樓深處,一道玄妙深奧的大門突兀展開。
一群人影緩緩走出。
孫太后與朱祁鈺頓時就懵了。
“爹!”朱祁鈺一眼就瞧見了身后那個熟悉的身影。
“太宗皇帝!”孫太后則瞧見了朱棣。
“怎么,不歡迎我?”朱瞻基上前兩步,露出邪魅笑容。
孫太后定眼瞧著這個男人,那傲嬌氣質,那神情,那副模樣。
的的確確就是宣德皇帝。
可他已經死了!
死了十幾年。
人死怎么可能復生?
“爹!”朱祁鈺剛想上前,就被孫太后給攔下了。
太祖、太宗、仁宗、宣宗四位先帝,突兀出現,怎么可能?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由不得他不多想。
“怎么,不認識我了嗎?”朱瞻基緩緩上前,來到了孫若微的面前。
瞧著那熟悉的臉龐,甚至他細微的動作。
孫若微確信,那就是宣宗。
其他人能夠模仿他的臉龐,但決不能模仿他的氣質。
作為枕邊人,自己絕對能夠分辨。
“真是你啊!”孫若微的眼中蘊含淚水。
“是我!”朱瞻基將她的手握住。
“我們知道大明江山將有一劫,所以我們回來了!”
“不就是一個瓦剌嗎?”
“當年朕把馬哈木打死,也先狼狽而逃,如今也能!”他的語氣中滿是自信。
有咱們大明天團在,什么困難解決不了?
“好啊!”孫若微的臉上露出了笑容。
如今雨傘回來了,咱們大明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