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上春樹的音樂異想世界:用音樂治愈疲憊的靈魂
- (日)村上春樹
- 1049字
- 2024-12-10 09:21:18
1.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什卡》
歐內斯特·安塞美指揮,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London LL130 mono(1949年)
歐內斯特·安塞美指揮,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London CS6009 stereo(1958年)
克勞迪奧·阿巴多指揮,倫敦交響樂團,Gram.2532 010(1980年)
祖賓·梅塔指揮,紐約愛樂,日CBS SONY 25AC1162(1979年)
埃里希·萊因斯多爾夫指揮,新愛樂管弦樂團,LONDON SPC-21058(1973年)

迪卡唱片公司將安塞美(Ernest Ansermet)(1)指揮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演奏這首曲子的錄音,灌錄了單聲道與立體聲版本。在這一時期(正值單聲道與立體聲青黃不接)為了讓商品目錄看起來豐富些,經常采取這做法。這兩張都是老唱片,讓我愛不釋手到難評高下(均為出口到美國的倫敦版唱片),而且都是光看封套就會買的唱片。
雖然安塞美的新舊版錄音相隔約十年,演奏水平卻一樣優秀,不過,立體聲版本無論是錄音還是演奏都較為鮮明犀利,單聲道版本則是多了幾分柔美與豐盈感。兩個版本的演奏都很流暢自然,沒有絲毫急就章之處,還散發出一股適度的幽默感,舒服得讓人可以聆賞好幾遍,從演奏中能夠感受得到安塞美的高尚人品。繼皮埃爾·蒙都(Pierre Monteux)之后,安塞美被拔擢為俄羅斯芭蕾舞團的指揮,也受邀指揮過不少斯特拉文斯基曲子的首演。他與斯特拉文斯基是摯友,所以能自然詮釋其曲子的音樂性。可惜后來兩人因為音樂觀不同而交惡,甚至不相往來。
至于資歷比安塞美來得淺的指揮家(像是阿巴多、梅塔的版本),可能是基于唱片公司的營銷方針,我覺得似乎比較強調音效有多優質。阿巴多(Claudio Abbado)的演奏犀利又知性,梅塔(Zubin Mehta)的演奏則濃密、氣勢十足,都是分數極高的出色演奏,但總覺得耳里殘留著具有野心的樂音,就好似在說:“瞧,如何?”(純屬個人看法)至于會不會反復把他們的唱片放上唱盤,純視個人喜好。
我收藏的還有一張是萊因斯多爾夫(Erich Leinsdorf)將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一職交棒給斯坦伯格(William Steinberg)后,成了自由之身的他遠赴英國,指揮新愛樂管弦樂團的作品。迪卡唱片公司的“全方位立體聲”(Phase 4 Stereo)音質絕佳,鮮明有深度,卻不刁鉆,是一張光聽音質就有收藏價值的唱片。還有萊因斯多爾夫的演奏,要說出乎意料實在很失禮,總之值得一聽。經驗豐富的他展現了純熟的指揮風格,不夸張也不狂妄,細節處理得恰到好處,呈現出了頂尖、專業的音樂世界。我當初不抱什么期待地買了這張唱片,沒想到正中靶心,就是這么回事。不過這張唱片的封套設計實在不怎么樣,活像B級恐怖電影的原聲帶,應該沒有人會因為封套而買吧?
(1) 歐內斯特·安塞美,為使行文簡潔,亦使閱讀輕便,后文統一采用了“安塞美”這一姓氏簡寫代指。本書的其他人名,也多采用這種簡寫代指的方式。——編者注(全書同)